中國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生態環境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等聯合進行的“2004全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發展總體外部環境趨于好轉,政府職能轉變邁出新的步伐,要素市場的培育和建設取得一定成效,部分關鍵領域的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仍需付出艱苦的努力,需要找準重點和難點,切實解決好影響增強企業活力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大問題。
企業發展總體環境有較大改善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近兩年來企業發展環境總體趨于好轉。具體來說,除了融資環境以外,認為近年來企業發展的城市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輿論環境、市場環境、投資環境和信用環境有一定好轉和明顯好轉的,都超過了半數。其中變化最為突出的是城市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
在本次調查中,30.9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政府職能轉變有較大進展和很大進展。
大力發展要素市場,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企業改革、推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企業經營者看來,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建設的成效最大,57.5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我國勞動力市場建設效果較好和很好,高于認為不佳的52.73個百分點。
有30%-50%的企業經營者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產權制度改革和建設持積極評價。
認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取得較大進展和很大進展的企業經營者的比例也超過了認為進展緩慢的企業經營者的比例。

與經營者期望仍有較大差距
相當比例的企業經營者尚沒有感到外部環境的明顯變化。在前述企業經營者所期望的十大環境中,均有不小比例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變化不大。這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融資環境,認為有一定好轉和明顯好轉的企業經營者不足半數。其他還有10.64%和6.3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近年來企業市場環境和信用環境有所惡化。
政府職能轉變尚待根本性突破。在企業經營者看來,這種轉變似乎剛剛開始,在決策民主化水平、服務意識、辦事效率、公務員素質等幾個方面,感覺一般的企業經營者占了相當一部分,更有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對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服務意識、辦事效率、公務員素質表示不滿。
一些要素市場發育仍很滯后。除了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要素市場均有超過半數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建設效果一般,認為經營管理者市場、知識產權、資金市場、資本市場、產權市場、土地市場建設效果不佳的大約在11%-19%之間。最為突出的經營管理者市場、資本市場和土地市場,一部分經營者認為建設效果不佳。
壟斷行業改革、信用體制建設問題突出。分別有30%-50%左右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調查問卷所列出9個領域的改革進展不大,壟斷行業改革和信用體制建設滯后的問題較為突出。
本次調查還顯示,大部分企業經營者對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發揮作用情況持保留態度。

我們該怎么辦
——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的經濟環境。
適時調整轉變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在財政、貨幣和外匯三個政策方面,前一時期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應當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而目前的利率和匯率水平應當保持穩定。
進一步改革稅制,減輕企業負擔,仍是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對待的問題。
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改進企業融資和信用環境。如盲目投資和低成本擴張的根源在于投資、融資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后;企業改革特別是國企改革亂象叢生也在于產權市場、資本制度建設乏力;信貸問題是國有企業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滯后的直接結果;電力短缺與壟斷行業改革滯后有相當大的聯系,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
——加快政府轉型的步伐。
在本次調查中,有65.2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我國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點是政府轉型。
對于下一步政府改革的重點,企業經營者認為應當進一步精簡政府機構和人員、建立政府問責制度、改革對官員政績的考核辦法。
企業經營者對政府改善企業經營環境的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議,包括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完善市場經濟秩序、盡快健全信用制度。
同時,政府應加強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建設,把現在由政府承擔的部分職能讓位給各類中介組織、行業協會。
——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
關于如何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企業經營者認為應建立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盡快出臺《國資法》及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國有資產各級監管機構的功能定位。
——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企業經營者認為應當盡快建立市場化的完善的企業家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科學化社會化的企業家評價機制,并加快企業家市場建設。同時,應以制度變革推動企業家職業化建設,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企業家選拔和任期退休制度、企業收入分配制度、企業產權制度。

——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推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應當優先重視提高戰略決策能力。本次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最為看重的是戰略執行能力、研究與開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同時,企業經營者也更關注提高經營者和員工素質,認為需要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經營機制。
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研發投入、新產品率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今后加快企業技術進步要更多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使企業技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本次調查表明,無論是信息化工作的地位、信息化的投入情況,還是企業核心業務流程信息化水平的情況都不容樂觀,企業仍需下大力氣推進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建設。
在本次調查的樣本中,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程度不是太高。關于大力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障礙,經營者認為主要原因是缺少跨國經營的人才、企業規模和品牌實力不夠、對國外情況了解不夠,信息量不足。
另外,還需要努力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鑒于當前我國社會正在進入一個社會關系復雜、利益分化加劇、勞動關系協調難度逐步加大的時期,正確處理企業中的勞動關系仍需高度重視,特別是要注重發揮職代會在企業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