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CEFCO論壇的強烈信息:企業必須抓住會展經濟的商機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CEFCO)2005年1月11~12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經國務院批準,迄今在中國舉辦的最高規格的一次會展業國際盛會。吳儀副總理蒞臨會場,發表了主旨演講。來自中國會展業界600多人參加了論壇活動。整個CEFCO論壇高潮迭起、人氣旺盛。
來自CEFCO論壇的強烈信息表明,企業必須抓住會展經濟的商機。
一錘定音:
吳儀副總理高度評價中國會展業
音節1:吳儀副總理對展覽業重要地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這是促進中外交流,擴大對外開放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音節2:她明確指出了中國政府進一步推動展覽業提升水平的途徑,即通過政府、企業和中介組織這三個層面來開展工作。
音節3:在進一步的論述中,吳儀副總理還對中國展覽業的發展提出了四點要求,其中又包括了“市場化、法制化、產業化、國際化、專業化”等“五化”的內容。
最強音:其實作為企業,我們最為關心就是中國會展經濟的發展對本企業的影響。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吳儀副總理在演講中的以下這段話。她說,展覽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展覽業取得了明顯進步。日益繁榮的展覽活動不僅對引導有關產業發展,提升制造業水平,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動、配合了中國企業發揮比較優勢,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商品供應鏈,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結論1:展覽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是“晴雨表”的關系。
結論2 :展覽具有引導產業發展,提升制造水平的重要功能。
結論3:展覽可以推動對外合作,使企業加入到國際商品供應鏈之中。
我們已經看到,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展覽作為信息交流和貿易平臺的作用;注重選擇適合自己的展覽會并精心參展;注重將參加國內展覽會和赴海外參展結合起來。所有這些,通過吳儀副總理的演講,都會使我們的行動會變得更加自覺起來。
聞香起舞:
世界跨國展覽公司看好中國會展市場
本屆論壇確實可以稱為是一次高端會議。僅從國際方面的情況看,國際展覽聯盟(UFI)、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獨立組展商協會(SISO)都參與了共同主辦;國際展覽局(BIE)和德國經濟展覽委員會(AUMA)都是論壇的支持單位。德國漢諾威、慕尼黑、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科隆展覽公司,英國蒙哥馬利、博文公司,荷蘭VNU公司,意大利米蘭公司,美國勵展公司,日本康格公司,新加坡國際會展集團,澳大利亞BPA公司,以及來自韓國、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貿促機構的代表都有精彩演講。會場內外聚集了幾乎所有世界知名的展覽組織和跨國展覽公司的高端人物,如此壯觀的場面真是難得一見。
為什么CEFCO如此吸引他們?緣為中國會展經濟的迅速增長和會展市場的日益擴大,他們不愿失去這塊大蛋糕。
對于企業來說,除觀望這些熱鬧場面外,值得思考的是,這么多外國展覽公司進入中國展覽市場,對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正面的影響無疑是,企業增加了參加展覽會的選擇機會。特別是跨國展覽公司將本土的名牌展會項目移到中國,使企業有了就近參加世界名牌展的可能。同時,跨國展覽公司進入中國展覽市場后,國內外展覽企業的市場競爭將給企業帶來進一步“比較”的利益。
更值得注意是,在跨國展覽公司的背后也有著其本國制造業或其他相關產業的利益。這種利益未必是與中國企業的利益相一致的。于是,在參展等具體安排方面就有可能出現一些“不平等”的情況。此外,如果這些外國展覽公司過多、過細地要求企業提供自己的信息或者涉及商業機密的時候,那就更必須提高警惕。因為這時不僅會侵犯到企業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到中國產業的安全。
與狼共舞:
中國會展企業必須以服務求生存
在本屆CEFCO論壇期間,大約有60多人次登臺發言。其中有很多發言者涉及到如何做好對參展企業的服務問題。譬如,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商務參贊兼美國商務部代表艾倫先生發言的題目是“服務業的合作與美中貿易關系”、德國經濟展覽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克雷斯博士發言的題目是“會展行業標準和誠信建設”、意大利米蘭展覽中心集團公司總經理索加羅先生發言的題目是“展覽服務商的發展和規劃”等。他們普遍認為會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是服務水平的競爭。因此,中國的會展組織、機構和公司必須做好服務才能贏得競爭優勢。
實際上作為“展覽公司”和“參展企業”以及“展覽服務商企業”彼此都是上、下游和主、客戶之間的關系。所謂提供“服務”實際就是提供具體類型的服務項目和服務方式。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總裁梁文先生在論壇發表了題為“中國展覽市場秩序”的演講,受到普遍重視。梁總認為,中國展覽市場發展得快,產生的問題也多。初期的問題多集中在“主題雷同”、“重復辦展”等較淺層面;現在已經發展到“知識產權”、“誠信經營”、“價格體制”、“產業安全”等較深層面。當前,中國展覽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盡快形成產業化這樣的大問題,就將影響到企業參展的積極性,最終要影響到展覽產業的健康發展。而形成產業化的關鍵又在于建立起良好的展覽市場秩序。
譬如,對于參展企業來說,參展被騙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據《中國貿易報》會展周刊報道,2004年被會展行業主要媒體曝光的“騙展事件”至少有24件之多。其中被點名的機電行業的展會項目(按照時間順序)就有:“沈陽城市配送技術設備展”、“中國(北京)國際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與設備展”、“第六屆上海空調、暖通及給排水設備展”、“北京國際基礎件、機械零件及鑄造展”、“上海綠色交通設備展”、“北京水處理及閥門技術展”、“北京國際電子工業展”、“上海國際管道、風機、閥門技術展”、“佛山工業裝備展”、“鄭州摩托車、電動車交易會”、“太原食品包裝機械展”、“廣州衛生殺蟲藥械展”、“鄭州國際家具及木工機械展”等13個,比例高達54%。這里既涉及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展覽城市,也波及到其他展覽城市。應當說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今后,對于中國展覽市場秩序和誠信而言,必須從展覽行業(內部)和參展企業(外部)雙管齊下共同治理。
乘勢直上:
參展企業要抓住會展經濟商機必須提高參展水平
“展中展”期間,一場題為“如何使你的展出更有成效”的講座頗受歡迎。講課人是中國鑄造協會北京中鑄世紀展覽有限公司的陳彤剛總經理。講課的主要內容是:“選擇適合的展會,確定合適的展臺,安排經濟的搭建,進行展前的營銷,抓緊展中的促銷,做好展后的總結”。
許多行家指出,上述內容“看上去容易,做起來卻難”。因為企業參展水平涉及到從企業領導者到具體參展人多個層級。譬如,企業領導者必須將參加展覽會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營銷戰略等結合起來;企業的營銷部門必須及時收集展會信息,提出參展方案以供領導決策;參展人員必須以高度敬業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展會的各個工作環節中。為此,企業都要認識到“投入會展經濟活動是為了抓住商機,是企業一系列生產、銷售活動在外的延續”。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通過不斷地參展實踐,不斷的學習培訓,逐步提高參展水平,努力擴大參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