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李葆生走出國門,參加境外展覽已逐漸成為我國機電企業了解世界市場,產品推向全球的一條重要途徑之一。一直為機電產品出口竭誠服務的中介組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簡稱電子貿促會),在組織企業出境參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對機電國際貿易服務的理解和對國際市場走向的把握、特別是出境參展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對廣大出口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電子貿促會李葆生常務副會長,請他談談有關出國展方面的體會。
2003年大約也是這個時候,本刊曾經以出國展為重點對您進行過專訪,如今一年過去了,當我們審視2004年我國展覽業界特別是出展方面的是非功過時,電子貿促會的表現有目共睹。請你介紹一下2004年電子貿促會在國內、國際展覽工作方面的情況。
李葆生:2004年,我會各方面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比2004年又有了新的提高。最近被貿促總會評為全國貿促系統的7家先進單位之一。2004年我們在出展項目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4年我會共組織出國展覽項目22個,展位數778個,參展人員1450人,現場達成意向貿易成交約2.2億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了50%。
2004年,我會在做好出展工作的同時,特別抓了來華展新項目的開拓工作,并將來華展努力辦成品牌展覽會。我會共組織來華國際展覽會項目6個,總面積10萬平方米,總展位數5000余個,國外客商展位數2250個,專業觀眾人數184000人次,貿易成交額8560萬元;組織國內外國際會議共計4次,30多場,參加會議6000余人次,其中外國參會者約500余人。
在我們舉辦的來華國際展覽會中,有很多是與地方分會成功合作的結晶,如與江蘇貿促會合作在南京市舉辦了中國國際電子信息技術展覽會,展覽規模2.5萬平方米,專業觀眾5萬人,同時舉辦了首屆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精英財富論壇,邀請了8位世界著名的IT公司CEO出席會議。
東莞地區是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為了充分發揮我會在電子信息行業的影響與多年辦展的經驗,積極與東莞市貿促支會溝通,建立了優勢互補的合作關系。2004年,我會與貿促會東莞市支會共同舉辦了第六屆東莞電博會,展會總規模2.5萬平方米,專業觀眾8萬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眾多的企業都將不可避免地面臨來自世界范圍的各方面挑戰,作為行業的中介機構,是如何應對這種競爭與合作、機遇和挑戰的?
李葆生:2004年我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探索了開展系統合作、聯合辦展的新思路。
近年來,國外展覽業進軍中國展覽業的力度已經加大,競爭的態勢咄咄逼人,尤其在電子領域表現的更為突出。如果我們不積極采取行動,勢必會有可能在與國外展覽公司的競爭中敗陣。另一方面,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使企業對專業性展覽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品質的服務內容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我們認識到,在目前的形勢下,要想辦好高質量的展覽會單靠我會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揮貿促系統的整體優勢,加強橫向聯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和打造我們自己的品牌展覽會。也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進我們的服務,適應行業的發展才能使我們能夠在行業中立足。
在加強與國內各機構聯合、協作的同時,我們也注重與世界各國的相關機構加強交流與合作,比如和國外有實力的展覽公司聯合。我們擁有豐富的國內客戶資源、熟悉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情況、了解中國市場需求情況,我們具有文化優勢和人文優勢。這些正是國外同行所欠缺的,他們也需要我們的合作。他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是我們的聯合對象。通過與國際同行的聯合,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展覽公司的很多長處,我們需要學會利用和建立更加完善的國際營銷網絡、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進一步提高展覽組織服務水平,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我們要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學會戰勝狼的本領。
2004年,是我們與英國勵展博覽集團公司成功合作的第十一年,我們在上海、深圳舉辦的傳統品牌項目——國際電子生產設備展(NEPCON),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兩地的展覽會規模分別為35000平方米和12000平方米,其中國際展商均超過70%,成為行業展會的龍頭。
我們與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連續4年合作,在上海聯合舉辦了國際信息展(CEBIT ASIA),總面積為15000平方米,同時還舉辦了頗有影響的高級論壇。
近年來,美、德等國家舉辦的展會開始頻頻大面積縮減甚至拒絕中國企業參展,電子貿促會組織的國外參展情況如何?發生這種情況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李葆生:我談談個人的一孔之見。在出展的過程中,我們受到外方主辦單位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已有較長一段歷史了,比如在安排展位時總是把我國企業放在位置不好的地方,雖然近年這種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但是還沒有獲得根本上的改變。究其原因,除了懼怕中國產品日益強大,占領他們的市場,沖擊他們的行業這些因素外,我們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產品質量差、檔次低;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參展企業的投入少,展臺布置簡單,缺乏美感。客觀地說,這些現象在我國參展企業中或多或少的確實存在,但可喜的是隨著我國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這類現象在我國參展企業中已經越來越少,大多數企業開始注重長遠的發展,注重企業的形象宣傳。展臺的布置越來越講究,參展規模也越來越大,為此也不惜資金的投入。為了應對赴美簽證時有拒簽的現象,我們也相應地增加了一些應對措施,比如在赴美參展的招展工作中,適當地多招一些企業,以備一旦發生簽證拒簽,可以有其它企業補上。
在展覽業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為參展企業在食宿、運輸、航空、參觀考察等方面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已成為今后贏得市場的焦點,對此電子貿促會都有哪些舉措?2005年電子貿促會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李葆生:為參展企業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一直是我們辦展工作的宗旨,組展單位工作業績的好壞,比拼的就是服務。近幾年國內企業參加展覽會的愿望越來越強,但是許多企業不了解出國參展的基本知識,不熟悉出國參展中的各項環節。為此我們專門制作了培訓資料,對這些企業從展覽選擇、展品準備、展臺布置、對外談判、落實合同以及降低外貿風險等方面進行培訓,并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協助,贏得了企業的信任和好評。為了更好地為參展企業服務,我們還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培訓工作。我國的一些參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目前在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和財力有限,另外幫助這些企業選擇適合自己產品銷路的展會,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諸如怎樣選擇適合的展會,如何準備參展展品,展臺的搭建和布置,參展人員的選配,展品運輸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如何做好展前的準備工作等方面,我們準備在全國參展企業相對集中的省市召開培訓會,通過培訓會,使參展企業能夠心中有數,滿懷信心地去參加國際展會。
2005年,在組織國內、國際展會中,我們將繼續保持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精神,幫助本行業企業大膽地“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我們的目標是突破1000個國際標準展位。對此我們是充滿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