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莉的退出似乎早有先兆。早在1月24日,《華爾街日報》即撰文,稱惠普正考慮將卡莉的部分職責轉移給三位高管。盡管遭到惠普否認,但的確引發了相當程度的關注。人們猜測,費奧瑞娜和董事會的關系是否如想像的那般平穩。2月9日傳來費奧瑞娜下臺的消息,證實了此前的猜測并非空穴來風。《沃頓實戰新知》就卡莉與董事會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參與者有沃頓商學院研究企業領導和變革管理的邁克爾·尤希姆(Michael Useem)教授。
《沃頓實戰新知》:按照惠普發表的聲明,費奧瑞娜是由于與惠普董事會的戰略分歧而辭職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尤希姆: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問題的焦點似乎集中在“執行力”上。從惠普董事會的角度而言,他們或許更加希望找到一個能夠親歷親為,踏踏實實執行政策的人。而從局外人的角度看,費奧瑞娜確實具備較強的執行力。不論誰上臺,如果她的后繼者表現出比費氏更強的執行力,那意味著惠普董事會需要一個具備更快速反應的人來更好地招募和留住人才,推動利潤和收益的上升。卡莉在任期間,惠普董事會對于她的戰略決策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因此那種猜測惠普將會轉變戰略的觀點是荒謬的。
沃頓實戰新知:這種“執行力”的缺失是否來自卡莉的個人風格?
尤希姆:以領導者的個人風格論,卡莉是非常優秀的。她在來惠普之前是朗訊科技核心業務部門的主管,擁有出色的才華和卓越的溝通能力。聽過她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演講的人都說,卡莉具備一個明星的風采。除此之外,她還是一個富有決斷力的人,當初決定并購康柏的時候,反對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卡莉認定正確的事,她就會毫不猶疑地予以執行。另外,卡莉是清醒地認識到需要轉變惠普文化基因的人。這一點上,卡莉與IBM的郭士納有相似之處,后者在當上CEO后清醒地認識到,IBM的問題不在于它的人或戰略,而來自它過分“內傾化”的企業文化。費奧瑞娜的情形也類似,她認為,惠普已經陷入了“惠普之道”的桎梏中不能自拔,這對于一個在新經濟時代參與競爭的企業無疑是一種阻礙。從這個意義上說,并購康柏的舉措是卡莉整體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強制性地在公司內部產生變革的動力。當然,作為領導,你必須具備足夠精明的戰略眼光,從事后的角度看,并購康柏并未取得預期的成效,股東價值不斷下滑。而同期標準普爾指數不斷升高,主要競爭對手IBM和戴爾也做得相當好。一言以蔽之,卡莉在領導風格上足夠優秀,但在戰略執行上顯然是個失敗者。
《沃頓實戰新知》:你對惠普董事會在處理費奧瑞娜問題的做法上有何評價?
尤希姆:當惠普想要轉移費氏管理職權的消息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的時候,這已經是一種預警的信號了。對于任何一家董事會來說,要他們承認所雇傭的人是不合格的無疑是困難的。但與讓公司進入長期、緩慢的下滑軌道相比,惠普董事會的抉擇是果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