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的個頭越來越大,小企業的個數越來越多,已成當今潮流。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的國家,也不例外,小企業仍然是其經濟運行中最具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
美國如何界定“小企業”
在美國,小企業是指雇員在500人以下,或銷售額少于500萬美元的獨立經營的企業。其主要特點是:獨自經營,經理通常就是企業主;資本由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所有;企業生產主要依靠企業所在地的原材料供給;產品的銷售范圍主要在當地或區域市場;具有較高的單位生產總成本;企業只擁有一個工廠;企業生存主要依賴于大企業。根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網站資料,1947年美國小企業總共不超過806萬家,1970年增加到1118萬家,1985年超過1500萬家,2003年達到2370萬家,年均增長2%—4%,其總量占美國全部企業數量的98%左右,在服務業中更高達99.7%,在數量上處于絕對優勢。
美國小企業管理局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對小企業的界定作出了若干明確的量化的規定:
農業。年均收入75萬—1050萬美元;
制造業。雇員人數500—1500人,根據不同的行業分別確定;
普通建筑業。年均營業額1700萬—2850萬美元;
特殊貿易建筑業。年均營業額不超過1200萬美元;
批發業。融資項目定為雇員人數100人以下,合同援助項目定為雇員人數500人以下;
零售業。年均營業額600萬—2450萬美元,根據不同的營業性質具體確定;
服務業。年均營業額400萬—2900萬美元,或雇員人數1500人以下,根據不同行業分別確定。
小企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
小企業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小企業創造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超過全美GDP的一半,其銷售額接近全美銷售總額的一半,美國聯邦政府的采購總額1/5強是由小企業供應。
小企業是社會就業崗位的提供者。美國小企業每年能夠創造100多萬個就業機會。克林頓執政時期,小企業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占全美新增就業總數的60%—80%。2000年、2001年,美國大公司提供的新就業機會不抵其裁員數量,所有新增就業崗位全部是由小企業創造的。
小企業是美國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的承擔者。自20世紀初至70年代,小企業的科技發明占美國科技發明總數的一半以上。20世紀80年代后,大約70%的創新來自小企業。美國小企業管理局曾經收集20 世紀對美國和世界有過巨大影響的65項發明和創新,發現它們基本上都先由個人完成,然后取得專利,再辦起自己的企業。
小企業是美國新技術的推廣者。戰后美國在經濟領域中廣泛采用的703項重大發明中,有133項是由美國科學中心和跨國公司的研究所完成的,其余部分則是由小企業或獨立發明家創造的。小企業不僅有很強的發明創造力,而且科研成果推出快,科研投資回收期約比大公司短1/4。
小企業是美國重要的出口貿易商。2000 年,全美有出口商20.6萬家,其中小企業出口商20.2萬家;到2003年,小企業出口商增至25萬多家,是10年前的三倍,占所有出口商的97%。1992年小企業出口額占全美出口總額的29.5%,1997年為30.6%,2000年為31%。
美國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優勢
——規模小,創業資本比較容易籌集。據聯邦儲備局統計,美國2/3的小企業起家資本不足1萬美元,近1/2的企業不足5000美元。
——機制活,適應性強。無論是就地取材加工制造,還是開辦零售、服務業,都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在經營方式、時間、地點、品種等方面迅速作出調整。
——創新能力強,對新技術開發反應快。小企業員工取得的技術革新成果比大企業要高一倍以上,并獲得相應專利。
——專業性強,善于開拓細分市場。為大企業提供零部件以及各種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促進了專業化和分工的發展,有利于大企業提高效率,同時避免了與大企業的直接競爭。
——多數屬勞動密集型,能吸收大量就業。能為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以及婦女、殘疾人、少數民族和老年人提供適當的就業機會。
——雇員少,勞資關系易于協調。
美國小企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據統計,美國1/3的小企業生存不到2年,1/2的企業生存不到4年,能維持5年以上的小企業為數并不多。2003年,美國新開企業約57萬家,申請破產或倒閉的小企業約59萬家,均占企業總數的1/10左右。小企業的淘汰率高,在發展中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實際困難。主要是:
舉債能力差。小企業的主要資金既有企業主自己的儲蓄,也有外部非正規來源,包括向親朋好友融資等。
債務負擔重。小企業很大程度依賴股票和短期貸款(包括信用卡、購房/車分期付款等),貸款中有37%來自商業銀行。由于小企業風險高,銀行給它們的貸款利率比給大企業的優惠利率平均高2%——5%。
許多小企業缺乏會計和財務等基本的商業管理知識,更缺乏系統的市場調查和完善的購銷政策。
美國聯邦政府在環境保護、職業保健和安全、平等的就業機會等方面的種種限制性規定,增加了小企業的管理成本。
美國小企業僅向政府送報告、報表等日常文書每年要花費上百億美元。雇員總數在20人以下的小企業聯邦政府的規章條例上的人均費用,較大企業高60%以上。
此外,大公司的壟斷和歧視性價格競爭,嚴重地威脅著小企業的生存。
美國政府對小企業的政策扶持
法律規范
二戰后,美國壟斷勢力急劇膨脹,小企業處境日益艱難。最初制定的《反托拉斯法》就是為了對壟斷組織實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保護小企業免受大企業的不公正侵害。為解決小企業的實際問題,鼓勵小企業發展,美國國會在20世紀40年代初即分別設立參議院小企業委員會和眾議院小企業委員會,美國聯邦商務部也設立了小企業署。
195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小企業法》,授權聯邦政府專門成立小企業管理局。其基本宗旨是盡可能對小企業的利益給予保護、援助、指導和扶持,以保護自由競爭的企業制度,保持和加強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
1980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靈活管制法》和其他法律措施,目的在于使小企業免受聯邦政府對企業的許多管制措施的束縛。
資金幫助
普通貸款擔保。小企業管理局為小企業的普通商業用途的貸款提供擔保,對15萬美元以下的貸款可擔保85%;對15萬美元以上的貸款可擔保75%;最高可對200萬美元的貸款提供50%的擔保。如果貸款逾期不還,小企業管理局保證支付其所擔保的貸款額。貸款的期限根據其用途而定,最長可達25年。貸款利率通常比給大企業的優惠利率高2.25%—2.75%。小企業管理局向放款機構收取手續費,比例根據擔保額和貸款期限的不等而變化,最少為擔保額的0.25%,最多可達3.5%,此筆費用最終要分擔給獲得貸款的小企業。
特別貸款擔保。小企業管理局還為有特別需求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包括:
周轉資本貸款擔保。為小企業提供短期貸款作為周轉資金,貸款額最高可達200萬美元,擔保額達100萬美元;
出口流動資本貸款擔保。為出口企業已達成的出口交易提供短期貸款,用于支付生產加工費用或購買貨物或服務。擔保最高可達貸款額的90%或100萬美元;
國際貿易貸款擔保。為從事及準備從事國際貿易的小企業,或因進口的競爭而受到影響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用于流動資金或設備購置,擔保金額最高可達125萬美元;
能源保護貸款擔保和控制污染貸款擔保等。
小額貸款擔保。小企業管理局向地區的中介放款機構擔保,為小企業提供不超過35000美元的貸款。中介機構在放貸的同時,還要向小額借款人提供管理及技術支持。
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私營投資公司在小企業管理局的授權和管理下,通過投資或貸款,向具有較高風險的小企業(不少屬于高技術產業)提供資金,以期從小企業的成功中得到回報。這就在投資公司的富裕資金和創業的或成長型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之間架起橋梁。
當與國防有關的小企業因國防開支削減而受到影響時,小企業管理局和國防部共同合作,向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幫助其轉入商業市場。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使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貿易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對于因此而受到影響的小企業,美國財政部、小企業管理局和農業部聯合北美發展銀行向其提供資金和就業的支持。
經營指導和技術支持
小企業管理局建立了商業信息中心,為小企業免費提供最廣泛的信息和資料服務。它們還利用私營企業中有經驗的經理人員,通過自愿的或合同的方式向小企業提供各項咨詢和建議。其中退休經理服務團就是由11500名志愿者在遍布全國的389個服務團中,憑借其多年的親身經驗,免費向小企業提供各類與業務有關的指導。
小企業管理局通過商會、貿易協會、大專院校和成人教育小組等向小企業提供技術、營銷及決策等管理知識方面的培訓,開辦講座和研討會,并配合發行各種書籍資料。
小企業管理局設有企業技術支持處,幫助進行高科技研發的小企業加強市場競爭力。鼓勵各州相互進行技術培訓,交流技術信息,鼓勵私人和公眾財力支持聯邦研究和發展項目成果商業化。
溝通協調
小企業管理局與全美的小企業保持直接的聯系,在美國國會和其他聯邦機構里反映小企
業的困難和需要,維護它們的利益。在制定新的政策法規時,盡量避免其對小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爭取對小企業起到有利的扶持作用。
另外,美國政府還幫助小企業在聯邦政府采購中獲得“公平份額”。在美國,聯邦政府是最大的“單個”的消費者,每年要向私營企業購買上千億美元的商品和勞務。根據《小企業法》,政府應該在各種采購中給予小企業不少于23%的份額。小企業管理局與各個聯邦機構保持經常性磋商,以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幫助小企業爭取大型聯邦采購中的分包合同。
美國扶持小企業政策給我們的啟示
目前,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5%強。中小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占全國總數的60%和40%。中小企業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全國出口總額中約60%來自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美國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富有成效,我們應借鑒。
美國重視營造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法治環境的做法,在制定各類政策法規時,都應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的利益,適當進行傾斜。
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時,可以考慮發展地方小銀行和民營信貸機構,發展風險投資市場等。可根據中小企業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立銀行的貸款種類。要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合理有效的擔保制度,同時幫助中小企業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
政府應重視轉變職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和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采購應優先選擇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