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廣州有企業近日以試用期500元的月薪招聘本科生,大學畢業生起薪水平再度創下了新低;而且,在“珠江三角洲”各地人才市場舉行的招聘會上,企業給大學生開出700~800左右的月薪“早巳屢見不鮮了”。
有人驚呼,“隨著部分人才相對過剩和職位競爭異常激烈”,大學生的“低工資時代”已經來臨。
500元在廣州能做什么?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其實,廣東法定的最底工資標準為574元,500元月薪已經違法。違反廣東最底工資標準規定的事,我們不必在多說些什么,有關部門應當依法查處。
在最低工資標準之上,為大學畢業生開出的那些低薪,如果是一個自由經濟時期“自然”形成的人才定價,我們其實也無話可說。但是,中國大學生真的過剩了嗎?這個問題在幾年前就有人提出過,得到的答案是不,不可能過剩。
中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中國的大學生遠未過剩,然而中國大學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身價卻連年貶值,在經濟發達的的廣東,起薪甚至不到最低工資標準,這不太奇怪了嗎?
放眼世界,我們可以發現,有遠大發展規劃和創新激情的企業從來不會在人才的薪水方面表現出吝嗇,對真正人才的投入必定物有所值。因為不注重員工福利待遇,廣東的許多企業已經遭遇了民工荒;未來的幾年,大學畢業生會不會也讓一些企業面臨別的什么“荒”呢!
同時,針對普遍的勞動者,最近,南京市人大公布了他們對580名人大代表和單位職工的調查報告,其中反映出不少現存的勞動保障問題。
從今年4月起,南京市人大組織開展了對《勞動保障檢查條例》和《工會法》的執法檢查。對580份調查表的統計表明,有44.4%的人認為企業用工還存在著不簽訂合同或是合同不規范的情況;有42%的人認為有些企業沒有參加社會保險,沒有按時繳納社會保險費;29.6%的人認為女職工的權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39.5%的人提出有些企業存在超時加班加點的現象;還有25.9%的人認為企業存在克扣和無故拖欠工資的情況。
拖欠、扣工資出“新招”
容易受侵害人群:
企業員工、加班職工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各類不法企業
現象解讀:一直以來,工資問題是勞動爭議的最大焦點,也始終是仲裁案件的大戶。隨著執法力度的加大以及普法宣傳的深入,企業拖欠克扣工資現象開始遞減,但是一些不法企業也使用了一些更加“隱蔽”的手段來侵害職工權益。從勞動者反映的情況看,不法企業主要使用不固定發薪日、延期發放、加班費“縮水”這些手段克扣職工工資。
解決方案:勞動者為防備這些不法企業的“手段”,首先應明確工資的數額,發放門期等,其次加班費要依據國家定要求企業支付,還有當企業拖欠工資后及時向勞動部門舉報。
職工集體上訴成“熱點”
容易受侵害人群:
主要為面臨改制和重組的國有企業職工、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員工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以國有企業、中小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為主
現象解讀:以前勞動者的維權多以個人行為居多,但是近年職工開始以3—5人結成團體,進行小規模的集體上訴。而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不正規裁員,二是經營不景氣的民營企業拖欠員工工資,三是國有企業負債經營拖欠職工加班費等待遇。這樣就使企業中的一批職工受到同樣的侵害,因此他們就小規模的集體上訴。
解決方案:由于涉及的企業大都是比較有規模的企業,一般經仲裁機構調解后,這些企業都能進行有效的整改。
注意事項:需要重視的是由于是集體上訴,所以無論企業還是員工都應該采取理智的態度處理問題,不宜使問題激化,形成不必要的群體性事件。
不給職工參險企業有三大“托”
容易受侵害人群: 新開辦企業和個體戶用工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新開辦企業、中小私營企業 現象解讀:統計顯示,新開辦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不給員工上保險的問題。年初是新企業成立的熱門階段,因此也成為參保問題的高發期,這類案件往往占現階段案件量的40%以上。企業不給職工參險的所謂理由一般都是“三板斧”,一是不給試用期職工上保險,二是不調檔案的職工不給上保險,三是不按照工資實際繳費基數上保險。
解決方案:首先職工在試用期電形成了勞動關系,因此必須要上保險;其次以前一些單位以檔案問題作為職工能否參保的條件,但是目前檔案和參加保險沒有直接聯系,也不能成為不上保險的借口最后隱瞞繳數將受到勞動部門查處。
“歧視條款、霸王合同”問題多
容易受侵害人群: 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大學畢業生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各類設定合同陷井的不法企業
現象解讀:在近來處理的爭議案件中,一些企業在和勞動者簽訂合同時使用歧視性規定或霸王條款的情況也很突出。用人單位存在著一種認識的誤區,他們制定合同時往往不遵守勞動法,把自己放在一個很強勢的地位。例如,在合同期限內限定女工的結婚、懷孕,設定企業解釋權、工傷免責等條款,而這樣的條款本身就是違反勞動法的。
解決方案:勞動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研究其中的各項內容,如果遇到一些不利于自身的條款,應該向用人單位據理力爭。
注意事項:勞動者往往為了找到工作,在合同中寧可犧牲一些利益,以為這樣是委曲求全。而實際上,這些都是埋下的陷阱,一旦發生問題或糾紛,都會直接給勞動者自身帶來傷害。
弱勢群體將受“偏袒”
容易受侵害人群: 女職工、懷孕員工等弱勢群體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對于女職工、外地工等有歧視行為的企業 現象解讀:在勞動者中,像女職工、外地工等是其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權益更容易受到侵害,比如女職工”四期”權益最容易受侵害,經常在懷孕期間被解雇。
解決方案:例如,懷孕女職工被解除合問,要求企業支付直到哺乳期的工資,以前按照仲裁裁定當期的原則往往不子支持,但是依照勞動法關于違法解除合同企業應多承擔責任的定,現在就可以作出支持女職工的戰定;
注意事項這些對于勞動法規新的理解和認識將有利于維護女職工的權益,而女職工在受到侵害時不要一味忍讓,也應拿起法律武器主動維權。
企業扣檔案問題仍是“老大難”
容易受侵害人群:
跳槽員工、大學畢業生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國有企業
現象解讀:檔案滯留問題一般不太好解決。有的檔案滯留問題拖了8年才得到最終解決。這些案件一般都是一些跳槽者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容易對分配或最初的工作不滿意,就換了工作,但是原單位卻扣留了檔案。雙方很容易僵持不下,很多勞動者為了好的工作可能當時會選擇不要檔案就離開原單位,單位也一般就是為了”出口氣”而扣留著離職職工的檔案,如此就造成這類問題一拖再拖。
解決方案:如果職工強行離職,其實檔案對于扣壓的企業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對于勞動者個人則有一些影響,如工齡的汁算、火業保險的領取、用工招聘等都是有用的。而國家對于檔案問題還沒有專門的規定,但是從勞動者的角度考慮,還足應盡快協調解決好,否則拖的時間越長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
餐飲業員工被侵害察件急攀升
容易受侵害人群:
中小企業、服務餐飲業員工,個體經營雇傭人員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服務業、餐飲業、個體經營者
現象解讀:在勞動糾紛中,建筑行業是受理案件的大戶是目前服務餐飲行業的職工被侵害案件迅速攀升。
解決方案:其實,這樣的情況完全可以避免。企業和勞動者都按照規定進行用工前的體檢,然后簽訂勞動合同為職工上保險,符合勞動用工制度就能規避各種風險。
企業“轉嫁”勞資糾紛
容易受侵害人群: 企業的員工
形成侵害的企業性質:
主要是民營企業以及非公體制企業
現象解讀:有一些企業愿意讓職工來仲裁“告狀”,而實際上這是這些企業推諉責任的方式。一些比較難解決的勞資問題,企業的管理者不愿意花時間費力氣和職工商量調解,而是把職工直接推到仲裁部門。這樣不僅使仲裁機構的辦案量增加,還要在這些棘手的問題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為勞動者進行調解和政策宣講。
解決方案:目前仲找人員不足表現得比較突出,因此仲裁機構應通過建立基層調解中心和聘請兼職仲戰員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采取“邀請函”制度把企業的法人代表和人力資源負責人請到仲裁廳進行旁聽,可以使他們了解仲裁形式便于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