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區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早在1萬年到4OOO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聚,為傳說中的遠東夷族首領少昊天的活動領域之一。春秋時曾為鐘國的部分。自公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到公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間,相繼為吳、楚國的屬地。
秦置下相縣,城址在今宿遷市宿城區西南古城村。東晉末期,置宿豫縣,城址在今泗陽縣鄭樓鄉,宿豫縣與下相縣并置。至北齊,廢下相縣,其境由宿豫縣統轄。
唐代宗寶應年(公762年)避皇帝李豫名諱,改名為宿遷縣。宿遷縣境域歷代均有變動。北宋時:宿遷縣境域包括今新沂市大部分、睢寧縣、泗陽縣及淮陰縣漁溝鎮。代劃出睢寧縣、桃園、今泗陽(縣級),至建國前,劃出縣北境部分地區(今新沂市),宿遷轄境縮近半。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縣級),宿遷縣改為宿遷市。1996年區劃調整,將縣級市改為地級市,2OO4年3月,宿豫縣改為宿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