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陽(武漢,大學教師)
油荒與油慌
為緩解廣東的“油荒”,中石化,中石油50萬噸成品油正加急運來,目前已經有七萬噸率先抵達。聽到這個消息,廣東的朋友在電話里跟我說他“大舒了一口氣”。我很了解他的心情,以前一起上學的時候常遇見停水的事情,本來一擰水龍頭就出的水,突然一下子擰不出來了,那感覺真是難受。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高企,國內成品油價格也跟著上揚。朋友常跟我說開著車真是備感壓力,每個月要先為車油做好預算,提防著它不知道什么時候又上漲。這次油荒讓他又多了種壓力,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手里捏著錢也找不到油加。
以前經常停水,我們應對的方法是出資買一個大水桶,常年盛滿水備用。這次朋友也說等油來了,要買上一大桶備用著,心里覺得踏實些。
據稱,這次廣東的油荒是由于臺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延緩了油品的運輸和靠岸,而對于同樣會受到影響的福建省為什么不缺油的解釋是福建地理位置偏北,影響不是那么大。地理位置,臺風等自然因素是否和輸油量息息相關,我不知道。不過我有些猜想,會不會有人比我的朋友聰明些,看出來油價會上漲,甚至會缺油而先儲備一些在那呢?
當然,我的朋友有買一大桶油備用的想法是遭遇“油荒”而變得“油慌”起來,可是我不敢保證,是否有人為了牟取利益而囤積油品。后續貨源充足了,這是政府和壟斷性公司合理博弈的結果,可是如果渠道不暢通,東留一點西扣一點最后到司機們的于里只有一點點的話,那就是油品供應安全工作沒有做好。
但愿我這只是杞人憂天。
郁慕淞(上海 歷文教師)
抗戰留下的隱患
讀了貴刊2005年第32期《期待中日之戰的真正結束》一文,我想說一些看法。
我認為抗日戰爭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還留下些隱患。原因主要有:一、戰后中國未取得日本的主導權,主導權由美國掌控;二、中美英完全有實力徹底消滅日本法西斯,卻發表了對日蝗波茨坦公告,使日本軍國主義在保存的相當實力的情況下,鉆了反法西斯盟國害怕與日本在日本本土血戰的空子,在保存天皇制(日本發動“二戰”的法西斯總頭子裕仁天皇)的條件下投降,這其實不是無條件投降。“二戰”后60年,龍其是近來日本右翼勢力的猖狂,反證了我的上述看法。
錢芬(北京 翻譯)
“調查”成本
父親今年60歲,我回老家為他祝壽,然后順便在家休息一段時間。父親剛好趕上計劃生育獎勵扶助金制度開始,以后每月能領60元獎金了。在我看來,這點錢實在算不了什么。但母親說:“一月60,一年720。我打零工一年才掙一千多塊錢,相當于我大半年的血汗錢呢。”
那天父母都趕集賣菜去了,我在家接到針計生委的電話,說是要來家里調查。我理解的“調查”就是詞典上那個“調查”的意思;但父母知道消息后,不顧菜沒賣完,立刻買酒買肉,手忙腳亂地趕回家準備午飯。因為他們理解的“調查”是請干部吃飯。
事實證明,父母理解是正確的。干部們在我家調查的時間也就幾分鐘,填個表,簽個字就完了。不過吃飯花了兩三個小時——盡管不知何故,干部們有點拘束,好像酒也雖得不盡興。席間,一名干部講了一個故事:某年月日,他們需要鄉調查一樁糾紛。因為當事人是比較強悍的農民,好幾個干部都嚇得不敢去,只有他自己膽子大, 敢去。他講這個故事,似乎并不純粹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
那次“調查”的成本不算高,自產的食品加上采購的酒肉,可能就值一百來塊,大約是父親一年獎金的1/7,或母親打一年零工的收入的1/10。應該沒有超標吧。
何如平(武漢,公司職員)
我在國外讓座
在國內坐公共汽車時我經常給人家讓座位,這幾年出國旅游了幾次,我也把好的習慣帶到了國外。
前年我在美國波士頓坐公共汽車去看文藝演出,大概坐了三站路,車上上來了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我用英語招呼他坐我的座位,沒想到卻引來全車人怪異的目光。那個老人也不領情:“難道我看—上去不夠健康嗎?”我覺得討了個沒趣,嘟嚷著:“給老人讓座難道有錯嗎?”他聽了這話不禁喊了起來:“上帝!難道我已經老了嗎?我才35歲啊!”弄得我極為尷尬——都是他的白發誤導了我。德國。那天我坐公共汽車去游覽一個風景區,正好趕上了德國人上班的高峰基,車開到市中心廣場,上來一個中年人。他一上車就在我座傍邊看報紙,大概站了半個小,可能有些了,不停變換著站姿。我的目的地快到了,于是我站起來請他入座,他很感激,問我現在幾點了,我看了看手表說:“現在9點差5分。”他聳肩青示不可以,并從衣兜里掏出一張月票遞給我看。原來這位老兄買的是廉價的分時段月票,在上班高峰期(即早上9點以前)是沒有權利坐座位的,但些時此刻汽車上根本就沒有售票員,這位老史還是如此自覺地遵守規則,看來德國人的刻板真是名不虛傳。
錢夙偉(浙江湖州.銀行職員)
局長抓節約
市局對開展建設節約型機關活動十分重視,局長親自掛帥節約工作領導小組,并大張旗鼓地召開全局動員大會。為了以身作則率先示范,局長在大會上宣布,取消局領導班子及相關處室負責人原準備赴外省對口交流學習節約經驗的活動,改為網上交流的形式,局長說,僅此一項,就將省下一大筆經費。
領導身體力行帶頭抓節約,這無疑是很切合形勢的新聞素材,辦公室秘書馬上妙筆生花,果然各種媒體廣為傳播。省局聞訊后,立即以文件的形式轉發推廣學習。于是,市里、省局的有關節約工作會議上,局長每次都被指定上臺作經驗介紹。
后來,局長與其他單位的領導吃酒,其他單位的領導說,你老兄倒真會來事,正好有這樣一件事,被你當了抓手,弄出點轟動效應來。這時,局長吃多了酒,說,哪里呀,原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出省學習的活動。正常的差旅費都發不出,哪里還有鈔票組織這么多人出省去學習。反正節約吹吹牛不要緊,又不是讓你去創收。大家一聽,連說佩服佩服。局長卻話剛出口,酒已醒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