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心理”恰是來自于大多數人對于財富的極度渴望
“富”在中國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不是一個褒義詞?!案晦r”、“為富不仁”、“人無橫財不富”,即使今天,“富”已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目標,但社會仍然習慣性地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不斷涌現的富人群體。這部《灰商》恰恰瞄準了中國新一代富人們的軟肋,對富人們的發家史開展了一場深刻的聲討和批判。
“富”需要過程,但今天的富人們是灰色的,他們往往對財富的來龍去脈語焉不詳?!痘疑獭钒l掘和反思了中國富人們60年來的原始積累歷程,用五個字粗略地概括了他們共同面臨的問題和矛盾,這五個字是——賭、藏騙、庸、斗。
中國第一代原始積累的富人大多都有“靠膽量”的成分,可以定義為“投機家”,也可以定義為“賭棍”,在改革開放中,每一次的選擇伴隨著的是政策影響下的極大不確定性,想要在無窮的變數和不確定性的幕后企圖完成資本積累,必須要冒險和賭博,成功者就能順利地軟著陸,其他的則就結局大異,包括入獄、送命、破產、自殺、逃亡……等等。第二個特征便是“藏”,藏富心理是中國富人所特有的特點。“不透明”是商業原始積累的必然性,因此就需要藏匿一些涉及原罪的東西。其次一個重要的要素便是“騙”,這并非起源于“無奸不商”的傳統文化,而是在不規范市場中的必然產物,信用制度的不健全是過去30年中國商業的根本問題之一。
《灰商》還特別關注了富人們的現在,富或者更富,已經不是如今富人們最大的人生目標,安全才是。新聞中頻頻出現的是“中國富人安全告急”報道也不斷印證著這個問題。綁架已經成為中國富人面對的一大威脅。據公安部門透露,2004年全國綁架案立案3863起,綁架對象主要是比較富裕的企業家、名人以及家境富裕的中小學生。太多的富人感到人身不安全,甚至催生了保險公司開發出針對富人的綁架險種。
富人們的安全感缺失,是否可以理解為社會對于富人的聲討和仇視?《灰商》對此也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這種仇恨的根源和社會基礎。所謂的“仇富心理”恰是來自于大多數人對于財富的極度渴望,正是這種“仇富心理”對富人的安全感構成了嚴重威脅,甚至社會輿論有時也并不同情作為被害者的富人。當一些經濟學家試圖為富人進行辯護,卻往往遭到更多人的反駁和敵視。
但縱觀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經濟社會財富的分配等級永遠是金字塔形的,所謂共同富裕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怎樣讓金字塔底層的絕大多數安于現狀,是自孔子以來一直探索卻沒有答案的問題。所以,問題的核心顯然不是富人有多少、有多富以及他們該不該富,而是誰為他們提供了條件,誰把富貧以及差距弄得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