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喝酒可以預防癌癥。專家又說:喝酒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但專家也說:喝酒者罹患腎臟病和肝病的機會高于平常人。這么多專家,有的要我們喝酒,有的要我們少喝或不喝,我們相信哪一個?他們的理由又是什么?
葡萄酒的保健作用
其實,早在有文字之前,人類就已從天然野生水果的自然發酵中發現了酒,且廣泛拿來當作藥用。在西方《舊約》和《新約》的記載中,提到把酒當藥用的情節有191次;而我國成書于明代的《本草綱目》,對酒的使用亦有多處表述。回顧現代醫學的發展,1970年,醫學界就開始研究酒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提出了適量飲酒有益心臟健康的觀點,只是當時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直到1991年,美國新聞節目《60分鐘》以“法式矛盾”為題,大量報道法國人因為飲用葡萄酒而少有心臟病患者的消息,頓使這一杯中之物名聲大噪。節目中指出,法國人普遍的生活形態是很不健康的,他們吃得比別人油(高脂肪),煙抽得比別人兇,運動比別人少,但有趣的是,法國人的心臟病死亡率卻最低。節目中探尋出的答案之一,就是他們飲用很多的葡萄酒。“喝葡萄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輿論,造就了“葡萄酒有益健康”的聲譽。
愈來愈多的醫學研究、追蹤實驗和報告數據在宣示,飲用葡萄酒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可以降低血凝塊的形成,使血管不致變窄,確實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而且,釀制過程中葡萄皮里的抗氧化物存留在酒液中,還可以抗老化,甚至可預防某些癌癥。
血脂降了 肝臟受損
可問題是,究竟要飲用多少量才能發揮葡萄酒的保健功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楊秉輝教授指出,以正規的高腳葡萄酒杯來算,每天喝7杯,連續喝兩個月,血脂才能降下來。只是,如此喝法,只怕是血脂下來了,GPT肯定升高,酒精性肝硬化就找上門來了。
事實上,被認為受益于葡萄酒的法國人,同樣也逃不過酒精過量的惡果——他們罹患肝病的比例偏高。研究已經證實,大量蔬果、魚類的地中海飲食,加上重視家庭生活,才是法國人長壽和少有心臟病的關鍵,而不僅僅是因為飲用葡萄酒。
楊教授提醒大家,血脂高的人,還是應該到醫院去配些降脂藥服用,不要喝葡萄酒。
至于葡萄酒的防癌和抗老化作用,那是因為葡萄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肯定不是酒精的作用,如果單純為了健康考量,選擇葡萄汁要比葡萄酒好得多。
酒精是促癌物質
酒精不是致癌物質,但卻是促癌物質。如果一個肝炎患者繼續喝酒,那得肝癌的危險性就大大提高了。酒精能夠引起肝硬化,叫作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跟酒精也有關系,喝酒喝得多的人容易得脂肪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曾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跟蹤隨訪十幾年,發現生過肝炎而繼續飲酒的人發生肝癌的危險性,要比不喝酒者高兩倍。
夜飲更傷身
如今葡萄酒越來越受歡迎,朋友小酌、商務會餐都要靠它來提點氣氛,有些人還喜歡睡前喝上一杯,認為有助于安睡,殊不知夜飲對人體的危害實在不小。《本草綱目》就特別提出了飲酒時間的問題,建議千萬不要夜飲。書中寫道:“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既醉且飽,雖而就枕,熱壅傷心傷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傷其脾胃。”現代醫學研究也認為,睡前飲酒,酒中的很多有害物質如甲醇、乙醇經體內氧化后會變成甲醛和乙醛,這些都是致癌物質,易在體內積存,毒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