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揚的記憶力在4歲時就出奇的好,對電視廣告詞可說是倒背如流。爺爺奶奶歡喜得逢人就夸自己的孫子聰明。揚揚聽見別人夸他,看電視的勁頭就更大了。到6歲入學后,揚揚的爸爸又讓他玩起了電腦,他越發顯得聰明,能在電腦游戲上打敗比他大20歲的成人,為此他得意極了。但在其他方面,揚揚卻表現出各種不適應的癥狀。他不喜歡和班上的其他同學玩,每天放學后寧愿守在電視旁看節目或在電腦上打游戲,也不愿和小朋友玩耍。最近奶奶還發現,只要一叫揚揚看課本和聽英語磁帶,他就變得呆呆的,還直喊頭痛。奶奶困惑了:在電腦面前如此聰明的孩子,怎么會在上學后變笨了?
很多人都感覺現在的孩子比起我們當年要聰明許多。毫無疑問,電視與電腦可以用最節省的成本使孩子們獲得廣泛的信息和現成的經驗,電視與電腦可以教他們認知事物,訓練他們的思維和注意力,甚至坐在座位上,孩子們可以安全地和魚類、鳥類乃至古生物恐龍一起做環球旅行。
但如果長時間地把孩子交給電視與電腦,而不注意給予正確的引導,這些現代科技也有其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某些弊端,其中最明顯的是可能使孩子失去了主動思維,在認知的學習中變得非常被動,不再愛動腦筋,更不利于孩子邏輯思維的發展。他們可能會忽略了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寧愿守在電視旁看那些并不適合他們的節目,也不愿出去和小朋友玩耍,這就是所謂的“電視電腦自閉癥”。
有的孩子由于長時間和電視電腦相伴,還可能出現頭痛、眼痛、眩暈、視力下降等問題。另外,長時間看電視和玩電腦,使孩子減少了和其他人的語言交流,會影響他們的語言發展和表達能力。最近心理學家指出,青春發育期前的兒童若長時間與電視電腦相處,對他們的思維和感情生活將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的思維是一種內在的交談,人的經驗、詞匯、語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邏輯思維方式。青春發育前的兒童長時間地與電視電腦打交道,所形成的基本思維將與電腦的符號式思維相同,即零碎的符號式機械思維代替了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電視和電腦正在成為人的記憶的替代物,若兒童一味地使用電腦來替代頭腦的記憶,那么,人腦將降為智能機器。
三、人的道德觀念和處世準則是通過人與人的相處和交流形成的,電視與電腦會減少孩子與人相處的時間與機會。不善于與人交流而只會與電腦相處的孩子,不僅在人際關系上存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國際互聯網上色情內容對兒童的毒害尤為嚴重,更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為此,心理學家告誡父母:
首先,家長應該和兒童一起看電視和使用電腦,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和交流。如果你能抽時間陪伴孩子看電視,就所收看的節目隨時對孩子提出問題或解答他們的問題,看電視就成了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時機,成了培養孩子觀察力和注意力的好時機。
第二,要告訴孩子,上學讀書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懂得更多的事情。
第三,教育孩子要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正確對待集體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鼓勵孩子爭取在班級集體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引導孩子對集體生活,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產生向往和期待。
第四,要舍得花時間和孩子玩。許多父母對孩子普遍存在著偏重智能開發、忽視個性培養和戶外活動的傾向。同時,對開發智能的認識也較片面,過多地看重了知識教育。其實,孩子心理的成熟對其成長來說,更是有著異乎尋常的作用。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兒童教育心理專家提出了“父母要舍得花時間和孩子一同玩耍”的口號。他們認為,這樣會使骨肉關系更親熱,彼此聯系更緊密。專家認為,玩樂極有平衡作用。比如,父母學玩一種游戲,雖然玩得不太高明,卻能讓孩子明了一個道理——嘗試新事物是好事。孩子看到父母敢于嘗試犯錯并予改正,這是很要緊的。
父母鼓勵子女嘗試新的玩意,很可能就是幫助他們培養一些日后終身受用的愛好,可令孩子熱愛生命——這在當前被動的電視文化中,顯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