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華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神經介入中心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醫療專長:腦和脊髓血管性病變的影像學診斷和神經介入治療
就診時間:星期四上午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600號
腦動脈瘤應及時根治
[求助]我的一位朋友長期患高血壓,年底前出差在外,回家后趕上春節假期,走親訪友,忙個不停。有天感到身心疲憊,晚餐多喝了一點酒,突感頭部劇烈疼痛,繼而嘔吐,眼前發黑,失去知覺。急送醫院救治。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請問,這是什么病,能否治好? 上海讀者 高勇
[點評]此癥為腦動脈瘤,是一種腦內血管性病變,其發生多與局部血管壁損傷、退化及高血壓等有關,極少為先天性。人群發生率達2%~5%,多見于40歲~60歲女性。一般無癥狀或有輕微的顱神經壓迫癥狀,致使眼睛睜不開等。但一旦腦動脈瘤破裂,則會引起致命的腦內出血,最常見的就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其發生多與勞累、情緒波動、血壓驟然升高有關,死亡率可高達20%,如不及時治療,再次破裂的可能性及死亡率則將大大增加。
[對策]根治腦動脈瘤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傳統的神經外科手術,需開顱,損傷較大;二是神經介入手術,不需開顱,僅在大腿根部插一導管進行治療。二者都可達到根治動脈瘤的目的。神經介入手術技術成熟,臨床成功率已高達96%,已經成為大部分醫院優先考慮方案。至于時機的選擇,應是盡可能早,尤其是CT或腰穿顯示有出血的患者,更應抓緊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因為造影可直接顯示破裂的動脈瘤及其他的部位、大小和形態。有利于在做檢查時同時進行,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病人因搬動和等待造成的危險。
[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后,部分病人經保守治療可獲病情穩定或癥狀消失,但絕不可誤認為已痊愈,此病隨時可能再次出現險情,故而應及時根治。另外,對偶然發現、未曾破裂的腦動脈瘤,也存在隨時破裂的可能,就像是“不定時的炸彈”,也應積極治療。

蔣和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治療周圍性面神經炎、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失眠、神經官能癥和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等
就診時間:星期一上午
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25號
早期面癱可用針灸
[求助]近日,我攜全家驅車去鄰省旅游,返滬時,見車內空氣較混濁,就打開車窗,一時涼風襲面,頓覺清爽。誰知,第二日感覺左側面部麻木,嘴角閉合不攏,還流口水,馬上就近去醫院急診,診斷為周圍性面神經炎。請問,這種怪病該怎樣治療好?上海讀者 楊小龍
[點評]周圍性面神經炎俗稱為面癱,是顱神經病變中最常見的疾患,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以青壯年較為多見。主要臨床表現為臉部一側肌肉松弛、耳后疼痛、眼睛閉合不全、流淚、眉毛不抬及額紋消失等。通常,人的面部肌肉的協調運動受到神經支配,如神經受到外界影響或損傷,就會使臉部肌肉失去調控而處于癱瘓狀態。倘若損傷了面部感覺神經纖維,還會出現麻木不適、味覺異常等。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本病主因是面部絡脈氣血空虛,易受外邪侵襲,致使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經筋失養而發病。
[對策]治療面癱,一般可要求患者配合做些松眉、閉眼和鼓頰、露齒以及吹口哨等動作,然后結合相關檢查,一旦診斷明確可采用中西醫方法。中醫針灸治療面癱,積累了豐富經驗。針刺可選地倉、下關、陽白、魚腰、足三里、翳風、合谷等穴位。急性期宜強刺激,慢性期可弱刺激。通過治療,80%的患者能夠痊愈。然而,診斷時要區別本病和中樞性面神經癱瘓。
[提示]春天要防止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外出時盡量戴口罩,開車或坐車時,不要搖下車窗,自感疲勞及洗浴后,不要迎面吹風等。一旦發生面癱宜及早治療,以免喪失最佳治療時機。
徐敏華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名醫特診部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醫療專長:中風后遺癥、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病毒性心肌炎、癲癇等
就診時間:星期一上午
地址:上海市青海路44號
多種手段治療中風病
[求助]我伯父去年11月患上中風,經醫院搶救,雖挽回生命,已能勉強活動,但左側肢體癱瘓,說話不清,口角流涎,記憶力下降。請問,有無較好的治療方法? 上海讀者 唐輝
[點評]急性腦血管病又稱腦血管意外或中風、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由于起病突然,變化多端,病情兇險,和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了人類的三大致死病因。腦血管意外包含腦缺血、腦出血和高血壓腦病三大類。缺血性中風又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腦栓塞和腔隙性梗塞。出血性中風包括了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由于本病發病率高,致死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因此,腦血管病尤其是卒中的防治已經成為醫學界的一項重要課題。
[對策]腦卒中的防治包括藥物、手術和介入手術等方法。按中醫辨證論治,屬于本虛標實、下虛上實,因而無論缺血性中風還是出血性中風,在急性期階段,除脫癥外,大多表現為風火上亢、風痰瘀阻等,醫治應以平肝熄風、化痰、活血通腑、清熱滌痰等為主。恢復期病情由重轉輕,但其元氣神機未復,經絡氣血未通,痰毒瘀血未凈,五臟六腑功能受損,出現偏癱偏盲、記憶缺失、言語障礙、肢體痙攣及吞咽困難等。醫治時應以益氣活血、疏通經絡、條達氣血等為主。后期是康復治療階段,針對患者身體和精神的特點以及不同的后遺癥,療治以調氣血、通經絡、化痰毒、祛瘀滯為主,再配合針灸、推拿和心理療法、功能鍛煉等多種手段,往往可取得較理想的療效。
[提示]中風是一個緩慢的發病過程,急性發作前在記憶、說話能力、感覺、肢體肌肉活動、頭部等方面有諸多改變,均可判斷中風之先兆。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盡早的發現和治療,能有效地預防腦血管疾病。

劉晏
上海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醫學專長:醫治各類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肝硬化、膽囊炎等
就診時間:星期一下午
地址:上海市芷江中路274號
慢性大腸疾病的治療對策
[求助]我是個36歲的女病人,10年來經常出現腹瀉、黏液便、腹痛等癥,給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在當地幾家醫院求治,診斷為“慢性結腸炎”。先后服用了補脾益腸丸、腸胃康和黃連素、培菲康等中西藥,可癥情未見改善,近來反而加劇,并且心情也越來越壞,加上長期吃藥胃部也不舒服。請問,上海哪家醫院可醫治?福建讀者 曾麗
[點評]臨床反復出現腹瀉、黏液便以及腹痛,無疑屬于慢性大腸疾病范疇,而此病的診斷應盡早、盡快通過理化檢查明確。不能一概籠統述為“慢性結腸炎”,更不應盲目地、匆忙地服用各類藥物,否則,不僅不能對癥下藥,早日康復,而且會累及其他臟器,出現藥物的副作用。
[對策] 病程較長、病情反復以及與情緒、生活節奏有關的病人,應盡早予以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區別對待。如為器質性病變的,應依照病因治療;系功能性疾病,如腸易激綜合征,應發揮中醫藥特長進行治療,方可力克頑疾。
[提示]日常應保持大便通,少食高脂肪、高蛋白制品,多吃植物纖維素食品。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應定期隨訪。另外,飲食應柔軟、易消化,避免生冷、以及辛辣刺激之品,忌食牛奶等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