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集團全球招聘總裁報名工作在10月31日已告結束。這次全球招聘有近60人報名競聘,其中以中國人居多,包括港臺人士,也有好幾個外國人。接下來這些應聘者將赴內蒙古參觀蒙牛基地,開始了解企業,之后參加5到6輪的淘汰面試,而從第三輪開始牛根生將親自操刀尋找接班人。
真的很佩服蒙牛的當家人,只是一次招聘,居然也能如此吸引全國人民的眼球,讓我覺得稱其“超級總裁”海選也不為過。在這次超級總裁招聘的臺前幕后,主角除了有意欲成為“世界牛”的蒙牛以外,有不知為何方神圣的招聘機構,在協助蒙牛進行科學、規范的招聘;更有為蒙牛制定未來戰略規劃的麥肯錫公司,它為蒙牛公司制訂了不足為外人道的戰略規劃。可以想見,似乎又是一個多贏。但是且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次盛大招聘的主角身上?蒙牛及其最后確定的這位才俊能否笑到最后?
其實,并非像許多人以為的那樣:這次事件是蒙牛的炒作,他們在國際化的路上冒進了一些。事實上,在紛繁的事件背后,蒙牛依然有自己堅定的邏輯:蒙牛一定要成為世界牛。為此蒙牛不惜重金聘請頂尖顧問公司為其制定戰略,并且借助專業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海選總裁。所有這些看起來似乎過于熱鬧,但實際上還是深深地契合了蒙牛雄心勃勃的長遠規劃,它要在2010年成為世界乳品制造行業的領先企業。對此,我深信不疑。
可以說,牛根生留給這位總裁的家底是傲人的,交出的擔子也是異常沉重的。這讓我有些疑惑:在蒙牛這樣一個彌漫著個人英雄主義的企業中,這位即將新鮮出爐的總裁(即便很可能就是蒙牛現有團隊中的某個人)將如何填補牛根生留下的巨大影響力真空,迅速建立起強有力的執行力系統,帶領蒙牛實現既定的目標?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位新總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勢必要生存在牛根生的陰影之下,他只能通過對蒙牛文化的融匯和自己的業績,一點點驅除這片陰影。
就筆者對眾多快速成長企業發展歷程的觀察,在創業元老交班后,職業經理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適應并改造企業的現有文化。而許多職業經理甚至還沒來得及適應企業文化就匆匆下臺了。個中原因有很多,最關鍵的莫過于職業經理人和創業團隊之間的溝通失敗。屢見不鮮的情形是,職業經理人在企業里往往對企業現有文化估計不足、理解不透、尊重不夠,想到的更多是破,以為不破不立。這是一個誤區,實際上,盡快讓創業元老及其團隊從內心接受自己,才是當務之急,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而非僅僅是戰略執行的過程。
在蒙牛的文化中,對德行和人情的關注是異乎尋常的,這也是牛根生能在短短6年中崛起的根本原因。這對職業經理人而言既是財富也是包袱,他必須在嚴謹的管理和人性的文化之間小心尋找平衡,否則將面臨諸多眾所周知的陷阱:改革阻力重重、領導者變成孤家寡人、企業業績下滑、元老二度出山、企業形象受損等等。
蒙牛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是將在2006年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我期待經過這次調整至少能給目前的顧問委員會一個說法,否則這將會給作為經營層的總裁班子帶來很大困擾,他該聽誰的,是顧問委員會還是董事會?或許更為重要的是,新總裁在組織結構調整之后,必須迅速建立起一個戰略執行系統。這一系統可以告訴這位總裁:戰略目標如何被細化?集團中的每個單位乃至每個人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職責和業績目標?目標達成情況如何?目標達成后可以獲得何種回報?等等。否則,新總裁要想如當家人所愿怕也沒用。
現在我可以說的是,如果沒有蒙牛及其新總裁笑到最后,那么不久以后當我們回首今日之際,不禁會感慨這場超級總裁的招聘也就是一場選秀而已。或許我只是杞人憂天,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