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不可能事事親歷親為。有效授權對人事主管、員工及企業三方都有利。在管理者方面,授權可以讓他們空出較多工作時間做策略性的思考。在員工方面,授權可以讓他們學習新的技巧和專長,讓主管及員工都有機會發展能力,在事業生涯中更上一層樓。在公司方面,授權可以增進整體的效能。這里提供11項要訣:
01.不要只問“懂了嗎”。交辦事情給員工時,管理者習慣性都會問“懂了嗎?”,“我講的你明白了嗎?”等句子,但可想而知,許多對細節還不太懂的員工都會反射性地回答“知道”或“明白”,他們不想當場被主管看扁。問他“你打算從哪里著手”,“你大概打算用什么流程去做”是個好方法,可以測試他到底懂不懂自己該做什么。
02.明確績效指標與期限。員工必須了解自己在授權后必須達到哪些具體目標,以及必須在什么時間前完成,才能有基本的行動方向。授權不是丟件事給員工去做而已,還要讓他知道管理者期盼些什么,以及完成的期限。
03.授權后也要適時聞問。授權以后不能不聞不問,等著他把成果捧上來。你可以不必緊迫盯人,但仍要主動注意員工的進行狀況,適時給予“這兒不錯”,“那樣可能會比較好”之類的意見提點,才能讓他做得越來越穩。如果任務特別需要“準時”,也可以提醒他注意進度與時間。
04.為下次授權做“檢討”。一次的授權結束后,管理者應找員工討論他這次的表現如何、檢討改進。管理者也可以請他描述自己在這次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再配合自己觀察到的狀況,作為下次再授權(無論同性質事項或其他事項,都一樣)時的參考。
05.授權不一定要是大事。即使只是一次再尋常不過的小事,都可以是“授權”,未必一定要是什么大方案、大計劃,才叫授權。尤其對于新進員工,從小事授權起,可以提升他們負責任的態度,也建立他們的自信。
06.先列清單再授權。簡單來說,當主管的可以先列出每天自己要花時間做的有哪些事,再根據“不可取代性”以及“重要性”刪去“非自己做不可”的事,剩下的就是“可授權事項清單”了。這會比腦海中東想一件、西想一件,來得有系統、有條理。
07.授權的限度要弄明白。有些員工會自作主張,擴張自己獲得的授權,做一些超出授權本身的事。因此最好在授權時能特別交待“界限”到底在哪里,一旦快觸碰到了,他們就應該煞車,回到界限以內的空間去活動,這可以防止他們擅自跨過界限。
08.找對你打算授權的人。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對”的人,而且未必就是最資深的那個人。對于你打算授權的工作,這個人必須有能力(或至少有潛力)做好,而且有意愿。你所指定的人,如果經驗多但對于該項任務不擅長或意愿較低,未必會比經驗較淺、有心學習而躍躍欲試的人適合。
09.排定支持措施。例如,告知員工,當他們有問題時,可以向誰求助,并且提供他們需要的工具或場所。當主管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給員工時,確定也把權力一起轉交。例如,告訴合作對象,自己已經授權給某位員工負責分析市場現況,請他以后直接給予該名員工協助,事先為員工的成功鋪平道路。此外,主管要讓員工了解,他們日后還是可以尋求主管的意見和支持。
10.授了權就該適度放手。許多管理者授權后都還會因為東擔心、西擔心而一直追問員工很細的進度,讓員工不勝其擾,也覺得“主管根本不信任我”,而沒有真正感覺到“獲得授權”。與其緊迫盯人,不如在開始時就交待清楚,然后放手讓員工做。這樣你可以省一些精力,他也可以一試自己的能力。
11.幫員工設想可成長項目。就某種角度來說,授權也是一種用來訓練員工成長的方式。因此在授權時,要為員工設想“他能通過我的授權,而在過程中學到什么”再安排。如果授權他做只是因為你忙不過來,就胡亂分一些雜事給他去弄,那或許不能叫授權,只能算是“幫主管打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