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馬市位于河南西部,是洛陽、三門峽經濟隆起帶、沿黃經濟帶和豫晉陜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只有112平方公里、總人口不足16萬人,近幾年卻以其迅速提高的綜合經濟實力和人均GDP而引人注目。2004年,該市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位居河南省第一,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位居河南省第二,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河南省第四,人均GDP位居河南省第五,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排序由2002年的第三十三位躍居至第八位。
讓經濟循環起來
義馬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工業城市,素有“百里煤海”之稱。在GDP構成中,資源性工業以70%以上的比重在整個經濟中占絕對主導地位。
但就在幾年前,各項經濟指標屢創新高的義馬,卻陷入因資源而帶來的困擾之中。由于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都必須以消耗大量的資源和環境污染為代價,不僅經濟增長在質量上大打折扣,而且嚴重地制約和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空間。
如何破解資源型城市因資源而建、因資源而興、又因資源而困的發展“怪圈”?這是市委書記張英煥2002年剛上任時遇到的第一道難題。
“沒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是張英煥書記的一句口頭禪。在壓力和挑戰面前,他保持了一貫冷靜作風,提出“站在全國審視義馬,立足義馬超越義馬,跳出義馬發展義馬”。上任的頭兩個月,他多次帶領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并遠赴北京、上海、遼寧等地考察學習。
張英煥說:義馬市的經濟要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改革經濟模式。必須變以往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污染物排放”單向流動為基本特征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代之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為特征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為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2003年初,義馬市在經過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實施項目帶動、投資拉動、引進推動主導戰略,建設能源、煤化工、鉻化工三大基地,全面構建區域特色經濟體系。
這一發展思路強調,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提高經濟的生態效益和生態化水平,實現產業轉型。
義馬市依靠能源、煤化工和鉻化工三大支柱產業,一方面積極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對資源型城市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環保生態型產業。在新的循環層次上,構筑了產業優勢延續、產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綜合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鏈。
在內部實行強項帶動的同時,義馬市還堅持引進、推動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為三大產業發展拓寬空間。近年來,先后吸引了英國開曼、杭州錦江、武漢凱迪、中國藍星、開祥化工、河南興亞、香港天地輝煌等一批大企業、大財團,前來投資項目或與本地企業合作辦廠,與美國、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合作關系,不斷擴大了義馬的發展空間。在吸引外來投資時,義馬市改變了以往產業選擇的基本方法,由單純追求項目數量變為有針對性地選擇客商和項目,拒絕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和項目,從而實現了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使產業規模和檔次上了一個新臺階。
義馬市還特別重視科技投入,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重視吸引專業人才和專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引進高科技人才的優惠政策,目前義馬市每萬人中已有專業人員460多人。同時,還聘請了全國十余名科技專家擔任顧問,及時為產業發展、技術提升提前介入指導。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山西煤化工研究所、西安化工研究院等知名大學、院、所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已先后引進技術近8類35項科技成果,為義馬的經濟增加了科技含量,有效地提高了循環經濟建設的層次和速度。
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促使了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循環經濟正在給義馬市帶來越來越明顯的效益。先后被列入河南省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縣市和經濟擴權縣市,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個縣市之一,河南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先進縣市。
讓社會和諧起來
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義馬市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要求,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重點,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和諧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政務環境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
在開展效能建設中,義馬政府緊緊圍繞服務群眾、服務經濟、服務社會大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和工作思路。他們以政務大廳、國庫集中支付中心、鎮村財務服務中心、建設工程交易管理中心、效能投訴中心、政府采購中心為平臺,構建全民服務新機制,進一步增加了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提高了工作質量,密切了服務、推選服務承諾的基礎上,將信訪、立案等科室從機關遷移到居民區,與群眾零距離接觸。
義馬市國稅局結合“一站式”、“一窗式”和限時服務各項內容,簡化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加快內部流轉,為納稅人開通了稅收服務“綠色通道”。開展交通建設以來,遏制了“四亂”和“吃拿卡要報”等問題的發生,促進了政府職能和干部作風的轉變,使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營造了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
為加強機關管理,促進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能,保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正確、公正、高效行使職權,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機關形象,義馬市出臺了機關行政效能建設責任追究辦法。規定行政效能投訴處理工作機構必須在接到投訴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做出處理,投訴人要求給予答復的,應當及時給予答復;需要轉辦的,應在兩個工作日內轉交有關機關處理。這一辦法還明確了管理相對人可投訴的各類情形,包括機關未建立健全內容管理制度,機關工作人員拒絕、放棄、推諉、不完全履行職責,無合法依據以及不依照規定程序、規定權限和規定時限履行職責等情形。該辦法規定,對影響機關效能、貽誤管理工作、損害管理服務對象合法權益、危害經濟發展環境等行為,將追究其效能責任。
今年年初,義馬市立足于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對信訪部門的職能進行拓展,在原信訪局的基礎上成立群眾工作局。群工局被賦予六項權力,即交辦轉辦權、督促檢查權、指導協調權、直接調查權、情況通報權、責任追究建議權,使信訪部門真正做到有為、有位。
群工局可以召集有關部門研究解決群眾信訪提出的問題,各相關部門要服從大局,采取積極措施,處理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領域,群工局還專門成立了“群眾之家”?!叭罕娭摇痹O有法律服務室、群眾活動室、交流談心室、社情民意室、幫扶濟困室。“群眾之家”除了信訪職能外,還有原屬民政部門的扶貧救濟和低保職能,原屬人勞社保部門的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勞動爭議仲裁職能,原屬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服務職能及原屬科技部門的科技扶貧職能?!叭罕娭摇遍_放以來,接待來自社會各界群眾數千人次,幫助群眾解決難題近百件。
在群眾信訪工作方面,義馬不只是解決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還從根本上為群眾排憂解難,建立和完善民意溝通機制,堅持“領導接訪”、“群眾工作日”等制度,開展“結對交友談心”活動。努力把各級群工部門建成與群眾交流思想的平臺、群眾向政府反映意見的綠色通道。200多名縣、科級干部負責聯系20個行政村和118個自然村,1000多名機關干部與10802戶群眾交友結對子,溝通交流,幫助解決難題。老百姓形象地稱之為“百千萬工程”。
在發展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求發展的義馬模式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市委書記張英煥表示:義馬市將緊緊抓住被河南省定為5個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列入鄭州洛陽工業走廊和國家鞏固宏觀調控政策的機遇,充分利用政策,超常規大踏步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新跨越,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堅持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加快發展,把三大基地做大、做強、做優;并將一切工作始終圍繞并服從服務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努力建設一個經濟健康強大,社會繁榮穩定,干群團結和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生態工業經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