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廷杖三題

2005-04-29 00:00:00欒保群
書屋 2005年4期

正 題

翻一翻明代的宮廷史,總覺得那么陰森可怖,奪嫡爭寵,鬼影幢幢;看一看明代的列祖列宗,大都是那么面目可憎,慘刻少恩,疑忌自用。太祖的屠殺功臣,成祖的誅除異己,東廠西廠,錦衣緹騎,株連則稱瓜蔓,羅織則如網密。迄止末葉,愈演愈烈,冤殺熊廷弼,活剮袁崇煥,自毀長城。讀史至此,難怪有人要憤懣地說:明朝不亡,是無天理!

明廷的殘酷刑罰,如剝皮揎草、油炸生剮,且不去說,只須看看被皇帝當成家常便飯一樣對付朝臣的廷杖,就足以讓人毛骨悚然了。

廷杖的發明權雖然遠可推至隋唐,但都沒有像明朝一樣,成為廟堂的一道特色菜,自是不足為論。明代的廷杖始于明太祖鞭死開國元勛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父子作威作福,多為不法,罪有應得,但朱元璋卻開了廷杖大臣的先例。此后明成祖大殺建文諸臣,成百累千的罪囚,劊子手加班加點都砍不完,哪有閑功夫欣賞廷杖那種精細的玩藝兒?所以永樂時期廢此不行。但朱棣死后十幾年,明英宗就恢復了廷杖。從此之后,廷杖就成了明朝皇帝殿廷上不可缺少的點綴,直到其滅亡。

被廷杖的大多是一兩個人,但在正德年間明武宗創過一百零七人同時受杖的紀錄,而時隔不久,這個紀錄就被打破,嘉靖皇帝同時廷杖一百二十四人,其中十六人當場死亡。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排在太和殿下,上百根棍子同時起落,一時間聲響震天,血肉橫飛,那氣勢,那場面,一定是蔚然大觀,很讓皇帝賞心悅目、神氣十足的。而廷杖的緣由也是無所不有。劾嚴嵩,論妖僧,諫萬貴妃干政,要廷杖;諫元夕觀燈,諫武宗南巡,諫嘉靖勿服金丹,也要廷杖。正德年間,十三道御史彈劾劉瑾,上一本的杖三十,上兩本的杖六十,而上三本的每本各杖六十,不等杖完,人就死了。

那么廷杖究竟是怎樣一種刑罰呢?這里只講一個崇禎皇帝的故事就夠了。

崇禎十五年,即明亡的前二年,禮科給事中姜埰、行人司熊開元分別上疏論言官事及彈劾首輔周延儒,觸怒了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崇禎一怒,把姜、熊二人下到北鎮撫司大獄里。

按照規矩,入獄先受刑一套。何謂一套?就是一拶敲五十,再一夾敲五十,杖二十。一套過去,人已半死。當時正值嚴冬,冰雪交集,寒風刺骨,姜、熊受刑之后,身嬰三木(頸、手、足同時被枷的刑具),血流貫械,無鋪無蓋,無水無食。三日過后,再來一套,崇禎務必要他們招出背后指使者。姜埰氣息將絕,唯用手指蘸著口中鮮血寫了個“死”字,半句也不招認。崇禎皇帝大怒,指責錦衣衛用刑輕,敕令一拶一夾各敲八十,杖三十。獄官正要用刑,一道密旨又到了,上寫道:“姜埰、熊開元務必打死,只說病故。”

錦衣衛官駱養性不敢執行密旨,上疏奏道:“如果二人當死,陛下就該明正典刑,如若由臣秘密處死,天下后世將謂陛下為何?”他同時又把崇禎的密旨偷偷告訴了幾位大臣。于是都御史劉宗周上殿力爭,崇禎仰著腦袋只看大殿的房梁,聽也不聽。從早晨耗到中午,宗周也不肯退下。崇禎大怒,便把他削職為民,趕出朝廷。僉都御史金光宸奏保劉宗周,崇禎認為他們狼狽為奸,欺君罔上,也立刻奪職除籍。接著兵部侍郎、都給事中也上殿為姜、熊二人說情,崇禎總算給了個“面子”,收回密旨,姜、熊二人各廷杖一百。一般來說,杖至六十即有死者,崇禎還是非要追兩個人的性命不可。

執行廷杖的日子到了。崇禎皇帝惟恐杖下留情,特別派遣他最信任的兩個大太監曹化淳、王德化監刑。文武百官都身穿大紅衣袍,排列在午門外西墀之下觀刑。左面二十名太監,右面三十名錦衣衛,下列旗校一百名,全都是身穿緊袖衣,手執硬木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廷杖還未開始,觀刑百官先已心驚膽戰了。不一會兒,姜、熊二人被拖進刑場,曹化淳宣讀圣旨完畢,一場血腥的暴行就開始了。姜、熊二人被扒下衣服,按在地上,一個特制的麻布兜子套了上去,連胳臂帶脊背全部被緊緊地束縛住,一絲也動彈不得,只能露出口鼻喘氣;雙腳被捆在一起,由兩名大漢按住,兩條胳臂各由一名大漢壓住;再有一名大漢騎在脖子上,兩腿夾住腦袋。“犯人”被五名大漢牢牢按住,只留下腰臀受杖。執刑者又是兩條漢子,一人一根木棍,交替掄下,而且十棍一換人,只恐氣力不濟,棍下有弊。一百杖下來,棍子折斷好幾根,再看“犯人”,已經滿嘴是血,熊開元居然還有一口氣,而姜埰已然氣絕,他弟弟口含人尿送到他嘴里,他才有了氣息(不知這偏方以往救活過多少廷杖下的游魂)。這就是明朝的廷杖!也是大明朝最后的一次廷杖。文武百官都被嚇呆了,以后再也沒有人敢去以身試法了。大明朝快完了〔1〕。姜、熊二人奄奄一息,被拖進刑部大獄。當代名醫呂邦相親來診治,流著眼淚道:“青痕已經過了膝蓋,不能治了。讓我試試吧。如果七天之后知道疼了,那你們就感謝上蒼吧。”半月過去,爛肉割下了一斗多,姜、熊二人居然蘇醒了。

第二年京師夏天瘟疫流行,獄中囚犯死者枕籍。崇禎命令刑部清獄,刑部擬把二人監外執刑。但名單遞了上去,崇禎就把二人的名字勾了,道:“這兩個惡人怎么能放出去!”

這年年底,熊開元彈劾的那個周延儒終于東窗事發,勒令自盡了。熊開元早發奸狀,當改罪為功。于是有人就提出把二人釋放。不料崇禎說道:“我就是惱恨他們不向我低頭,與他們彈劾周延儒有什么關系!”

直到明朝滅亡的那年春天,李闖王快打到畿輔了,崇禎才在大臣的要求下,把二人釋放出獄,發配到江南去了。

崇禎皇帝臨死之前還恬不知恥地說:“朕非亡國之君。”

欺人乎?欺天乎?

反 題

朱亮祖父子在朱元璋面前被鞭子活活抽死的時候,肯定是沒有什么樂趣可言的。因為他除了死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得不到同情,沒有人為他鳴冤叫屈,青史上更不會給他留下好名聲。可是姜埰一流卻不然。如果沒有上述的那場廷杖,他的大名也許就入不了《明史》,我們也許就不會知道歷史上有姜埰其人。多少壯士靠沙場上拼搏一生,多少才士磨穿了幾塊鐵硯都得不到的東西,崇禎皇帝的一頓棍子就成全了他。所以盡管崇禎咬牙切齒地非要姜埰的命不可,姜埰卻對崇禎毫無怨言。崇禎降旨把他流放到宣州做戍卒,他還沒有趕到,明朝就亡了,當他聽到崇禎吊死的消息之后,捶胸頓足,血以繼淚,哭得昏死過去。從此之后,他就自稱“宣州老兵”,直到臨死還切切叮嚀兒子把他的尸首葬在宣州的敬亭山,做鬼也要執行崇禎的圣命。相比之下,岳武穆的愚忠就差得遠了!

姜埰以及熊開元的被杖,并不是因為他們做了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像嘉靖時楊繼盛的彈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天啟間楊漣、左光斗的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姜、熊自是無法相比,就是再降幾級標準,只要他們能為民請命,或者是為國建言,也算是言而有物,但他們的上疏都和崇禎爭了些什么呢?朝臣之間的門戶派系糾紛而已!

先說熊開元,他任職行人司副,久未提升,心懷觖望,看到光祿寺丞的位子空出來了,就去找首輔周延儒,想托他給自己謀取此職。也是湊巧,周延儒正有事要出門,就把熊開元冷落了。于是熊開元惱了,就打定主意彈劾周延儒。再說姜埰。溫體仁做首輔時排除異己和言官,及至周延儒上臺,又廣引清流,言路蜂起,當時朝廷上反對言官的就造了“二十四氣”之說,指朝士中有二十四人結黨,群嗾群吠,意圖借此謠言打擊言官。姜埰上疏就是要辟“二十四氣”之謠,為言官辯解。諸君不要忘了當時國家是什么形勢。就是這年,內則李自成橫掃河南,大破襄陽,張獻忠轉戰江北,連克名城;外則清兵大敗明軍于松山,為明廷倚為最后一根支柱的洪承疇成了俘虜。明王朝滅亡在即,姜、熊二人卻在一本正經甚至慷慨激昂地與崇禎胡扯淡!

扯淡也有扯淡的道理。姜、熊二人以血肉之軀拼死相爭的是什么,不是國也不是民,不是君也不是臣,是士大夫的“名節聲氣”。明史專家孟心史說得好:廷杖不是皇帝和朝臣爭是非,而是爭意氣。說通俗點,就是“斗氣”!而朝臣這一面呢?

讓我們先看看此前的幾次大規模廷杖。正德十四年,明武宗要南巡,攛掇這事的是江彬、錢寧兩個佞臣。朝臣們堅決反對。皇帝出巡,了解一下民間有什么不好,何必反對?因為那時交通不比現在,皇帝一出門可是件大事,黃馬快船,成千上萬,陸路要黃土鋪道,舟行則百姓拉纖,沿途百官接駕,興師動眾,佞幸求索,敲骨啄髓,武宗下一次江南,運河兩岸的地皮總要刮去三尺,所以朝臣們反對南巡是為國為民的。先是閣臣及科道切諫,不聽;然后是兵部郎中黃鞏等二人,翰林修撰舒芬等七人上疏,還是不聽;接著吏部員外郎夏良勝三人,吏部郎中張衍慶等十四人,刑部郎中陸俸等五十三人,禮部郎中姜龍等十六人,兵部郎中孫鳳等十六人,連太醫也加了進來,總共一百多人都來上疏。武宗大怒,下令把情節嚴重的下詔獄,其余一百零七人戴著重枷罰跪于午門之外五天。五天之后,就開始廷杖了,一頓棍子下來,當場打死十一人,其余或戍邊,或除名,或降職。這次斗氣的結果是朝臣們“勝利”了,因為他們得到了北京市民的同情,而武宗也暫時取消了南巡的計劃。

兩年之后,武宗突然病死,身后無嗣,經大臣議,決定迎立興獻王之子朱厚熜,這就是后來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上次未趕上與皇帝斗氣的朝臣們又有了新的機會,這就是所謂“大禮議”。

“大禮議”的中心問題就是:嘉靖皇帝入繼大統,從禮法上講,是過繼給他伯父明孝宗了,那么嘉靖的親生父親應該如何待遇?大臣和大多數朝臣們要求嘉靖稱孝宗為“皇考”,稱生父為“皇叔父”;嘉靖不肯,要求稱生父為“皇考”,稱孝宗為“皇伯父”,他手下也有張璁、桂萼一批朝官支持。雙方各不相讓,朝廷上沒有別的事了,各自引經據典,吵吵嚷嚷,鬧哄了整整三年。最后嘉靖皇帝不再和朝臣們糾纏下去了,圣心獨斷,降旨追尊生父為恭穆獻皇帝。這一下,朝臣們就炸窩了,各部門紛紛上書力爭。書上去了,嘉靖理也不理。尚書金獻民、少卿徐文華對百官說:“我們的章奏得不到回答,一定是皇上要改稱孝宗為皇伯父了。”吏部右侍郎何孟春喊起來:“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啊!”又有二位跟著喊:“萬世瞻仰,在此一舉啊!”“誰不跟著我們力爭就揍他!”于是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二人,給事二十一人,御史三十人,各部郎官百余人,總共二百多人,跑到左順門,有跪著的,有趴著的,哭著喊著“高皇帝啊”“孝宗皇帝啊”,真是如喪考妣一般。

此時嘉靖皇帝正在齋宮里守齋,哭聲喊聲吵得他坐不住,便傳旨命百官退去。眾官哪里肯聽,哭叫得更兇了。這可把嘉靖惹惱了,就派錦衣衛把為首的八人抓起來,下進大獄。剩下的百官更來勁兒了。首相楊廷和的兒子、大才子楊慎帶頭,撞著皇宮大門大哭,其他人跟著哭。嘉靖氣急敗壞,派人把參加鬧事的名單都記下來。這些官員不但搶著“報名”,有人還覺得自己的親朋好友因為有事未來參加,錯過了成名的機會實在可惜,就替那些人報了名。

有了名單,就開始抓人,關進監獄里的就有一百九十多,其余的在家“待罪”,聽候處理。進了監獄,鞭子抽,棍子敲,那哭聲就是另一風味了。過了幾天,圣旨降下: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停發薪水,五品以下廷杖。一百二十四人被按在丹墀之下,噼里啪啦一陣之后,就只有一百零八人有氣了(在這時候真不應該說笑話,但我實在忍不住:一百二十四張麻將牌去掉加花之后也是一百零八張。據《荷牐叢談》卷二,則受杖者為一百八十余人,病創死者為六十余人)。

這一次斗氣的結果,我覺得是皇帝贏了。嘉靖皇帝是個死杠頭,剛入京時就說:你們要是讓我管親爹叫叔父,我就不當這皇帝了。有這個拼死的決心,朝官們還能把他怎樣!而且為了皇家一個稱呼上的事,滿朝大臣卻像是天要塌下來似的,不光現在人看著像是一場鬧劇,就是當時的老百姓也覺得他們撐得難受。鬧騰的目的是想得個“萬世瞻仰”的美名,這一點肯定落空了。說是這一鬧可以激勵士氣,發揚名節,但結果是一批官僚下臺之后,另一批士大夫趕快削尖腦袋往官場里鉆。不說別人,這次為首鬧事的官員中有一位學士豐熙,廷杖之后又被發配,最后死在了流放地。他兒子豐坊卻一反其父所為,上言大拍嘉靖馬屁,主張嘉靖應把他生身父親列于太廟中的祖宗之位。〔2〕這馬屁拍得太大,連嚴嵩都不敢公然附和了〔3〕。

士大夫“舍生取義”是真名節,但必須明白什么是“義”。如果為了皇上家的鳥事而舍棄本應報效人民國家的五尺之軀,那只不過是“售直取名”,用一個虛偽的“直”來換一個不值錢的“名”。而且是成事無望,敗事有余,嘉靖皇帝從此與朝士搞僵,以后就是遇到正經事都沒商量了。到了崇禎時代,王朝末路,一切都帶些匆匆收場前的凄涼,鬧劇的荒唐色彩更濃了。如果“大禮議”群臣只是不明“義”之為何物,那么到了姜、熊二人,就無所謂“取義”二字,只是一味地與皇帝斗氣了。和崇禎斗氣是為了一個“名”,崇禎死后姜埰做的那些丑惡的愚忠表演更是為了一個“名”。

合 題

據《明史紀事本末》,朱元璋剛取得天下的時候,曾經向近臣征詢過對待違法大臣的禮數問題。太史令劉伯溫說:“古時公卿大臣有罪,皇帝賜以盛水的銅盤,上面橫一把劍,讓大臣到密室中自裁,而不要對他們人身施加侮辱。這是為了維持大臣身份的尊嚴。”侍讀學士詹同說:“古時刑不上大夫,是為了讓他們懂得廉恥。”(這話說白些就是,不要把他們打“皮”了。)明太祖深表贊同。洪武六年,工部尚書王肅犯法,按律該打板子。朱元璋說:“六卿貴重,不宜因小錯而受辱。”命其以俸贖罪。這時朱元璋似乎是尊重士大夫的。

但這個流氓出身的皇帝從本心上是既仇視又鄙視士大夫的。一旦皇帝的位子坐穩,流氓本性就不必約束了。剛直守正的讓他仇視,阿諛無恥的讓他鄙視,在他看來都有該殺的理由。再推而廣之,貪贓枉法的該殺,為民請命的也該殺;蓄謀造反的該殺,首告其謀的也該殺;讓你殺人你不殺,該殺,讓你殺誰你就殺誰,也該殺——一次大獄上萬人被殺之后,居然還有人削尖腦袋往官場里鉆,更可見這些賤貨無不該殺;就是知幾而退,希圖掛冠而去的,也照舊難以善終。

錢謙益《歷代詩集小傳》說:劉伯溫于元末亂世,所作詩歌“魁壘頓挫,使讀者僨張興起”,可是及至建功封爵之后,其為詩卻“悲窮嘆老,咨嗟幽憂,昔年飛揚硉矹之氣澌然無有存者”,剛剛改朝三年多,劉伯溫就告老回鄉,隱于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與知縣都不敢來往。就是這樣,他依然沒有逃脫朱元璋的疑忌,弄到南京,中毒而死。小心謹慎的劉基尚且如此,其他功臣更難幸免,胡、藍二大獄之后,幾乎所有的功臣都列名于《逆臣錄》中,受牽累而死于二獄者幾近五萬人。

明主不需要忠臣,而且他也不相信有忠臣;他只需要走狗,駕馭走狗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永遠在不測天威之下戰戰兢兢地為自己效命。這樣,他就不能僅僅用死來威脅士大夫的性命,更要用辱來摧折士大夫的人格;他不能讓士大夫壯烈地死于刑場,即使讓他們像牲畜一樣被屠割,也會引起觀眾的同情,而他需要的舞臺效果是嚇破所有觀眾的膽,嚇得他們失去思維能力,嚇得他們胡說八道,嚇得他們甘心做狗。罪至大逆不道的有凌遲,有族誅,罪不至此的就是活活的打死,這便是廷杖。廷杖是凌遲的一種變相,是專演給廷臣看的凌遲;它無論從受刑者的痛苦還是從觀刑者的震懼來看,效果都不遜于凌遲。另外,與廷杖相配合的還有錦衣衛和鎮撫司兩個直屬皇帝控制的詔獄,在那里可以對所有朝廷命官幽縶敲撲,其殘酷刻毒,人不忍言。

士大夫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有君子小人之別,賢與不肖之分。他們看了幾場廷杖之后觀感如何?一些論者以后來建文帝諸臣的視死如歸,以更后來的群諫死諫,以最后來的舍身殉國為例,來證明士氣的不可摧折,君德越暗越昏,臣節卻是越忠越直,以致對明朝皇帝的“養士”之風贊嘆不置。卑見卻認為這種說法不僅片面而且皮相。明代士大夫中的無恥之徒的無恥之行絲毫不遜于前代〔4〕,而明代士大夫的剛正節操的價值卻是很值得推敲的。如果君德越暗臣節越忠,那么這所謂“臣節”不過是奴才的品質而已。如果以剛直為最重要的美德,而置是非利害于不顧,那與皇帝的剛愎也不過是半斤八兩。如果一心顧念身后之名,把博得“百世瞻仰”為一生事業,那么他們的同聲相求、同氣相應又是多么卑瑣。黨同伐異,吹毛求疵;目光短淺,心胸狹小。攻一點而不計其余,尚空談而專責事功。這些便是他們的主要特征。明代后期,言官以“風節”自勵,專以自我標榜為能,有時竟達到不問是非的地步。萬歷時大學士許國(就是今天徽州城里許國牌坊的那一位)憤而言道:“昔顛倒是非在小人,今乃在君子!”〔5〕這話并不夸張。

實際上,皇帝對士大夫人格與肉體的每一次大規模摧殘,都只能使士大夫的整體素質下降;其中個別佼佼者的矯矯之行實不足以掩飾全體素質的退化,有時反而使一些優秀的品質發生蛻變。皇帝的廷杖及配套的專制設置是斧頭,是刀鋸,它是專揀直的來砍伐的〔6〕。朱元璋摧折臣下的結果是朝無謀士,野無將材,他死了之后,指望孫子建文帝能繼成守業,但一年之后,“靖難”兵起,力主削藩的齊泰、黃子澄志大才疏,人稱“讀書種子”的方孝孺迂闊無用,他們除了把自己和家族一起“打包”替小皇上殉節之外,還能做些什么!方孝孺不死于疆場,不死于城守,哪怕是隨著建文自焚,或者自己找根麻繩吊死,也算是對自己誤國之策的引咎自處,但他卻寧肯死于不肯替朱棣草詔。“千鐘祿”也好,“千忠戮”也好,上自老母下至兒孫的八百二十口就都替方正學殉了“臣節”。似乎他們打包送上的冤魂越多,他們的名氣就越大似的,這似乎成了明代正直士大夫心中的一個定律。但如果說屠殺的場面能展示一下士大夫的壯烈,那么那壯烈同時又使暴君的暴虐再次升級。“自八股行而古學棄,《大全》出而經說亡,十族誅而臣節變,洪武、永樂之間,亦世道升降之一會矣。”〔7〕顧炎武生當天崩地解之際,他是很清楚明末的“臣節”已經變成什么樣了。

統治者為了維持自己的專制想盡了辦法,但那辦法幾乎都應了一句老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朱元璋父子為后代的子孫豎了一個摧折臣子的樣板,方孝孺則為后代士大夫豎了一個“售直取名”的樣板。皇帝的權威越來越嚴厲,士大夫的“氣節”越來越“剛直”,但這兩點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維持封建帝國的治安的。終明之世,能稱得上治世能臣的只有一個張居正,而他死后下場之慘又給了士大夫一個反面的教訓。這在歷朝歷代也是少有的。

到了最后,崇禎皇帝面對山窮水盡的困境,嘆道:“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他這時總算明白,大明的江山不能只憑借著皇帝的“英明”就能生存,還需要“能臣”的維持;但他卻至死也不肯承認,這些亡國之臣就是他們列祖列宗的“養士”之風養出來的。

后人追究明亡的責任,皇帝昏暴,閹豎擅權,自是一端,但作為封建社會中堅的士大夫階層的責任呢,如果我們以“《春秋》責備賢者”的態度來檢討一下士大夫們的所作所為,其虛矯,其狂躁,其輕脫,其空疏,其門戶,又無一不牽動著明朝的國運、黎民的性命。

當然,賢士大夫,亦即中國古代優秀知識分子最終還是沒有被暴虐的封建統治者制服,但他們的頑強生命力并不在于姜埰一流的“以矯情茍難為道”的虛矯習氣,而在于對自己的反省和批判。這種批判雖然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方面始終沒有間斷,如文壇上性靈說的提倡,對下層市民的發自性情的“忠義”(這忠義有時就表現為“造反”)的鼓吹,在野士大夫東林黨人的講學等等,但總的清算卻是在明朝滅亡之后。明代的滅亡和異族的統治,對于被理學熏陶透了的士大夫來說,無異于天崩地解。國亡了,君無了,再也沒有朝廷的紛爭,再也沒有什么忠奸正邪之辨,士大夫陣營明確地分為兩個陣營,或是去趨附侍奉異族的新主子,或是埋首蓬蒿去做草野遺民。在大局已定、興復無望之后,艱難困危的惡劣情勢,使得一批優秀的知識分子跳出了昔日忠一姓之君、報一君之國的局限,開始從“天下民生”的大范圍來思考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高度,由此而產生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一大批知識分子開始程度不同地對封建專制進行批判的同時,也開始了對明代士大夫自身的反省。

有意思的是,明亡之后,一大批視名節如性命的士大夫卻偏偏忘記了名節!作為異族統治者的滿清貴族,為了“統一”中國,屠殺漢人的殘酷是前所未有的,剃發易服以根絕漢族反抗意識的手段也是前所未有的,但兵塵未定,當時的江左士林領袖錢謙益、吳梅村、龔鼎孳都“被迫”地做了滿族人的新貴。后人對黃宗羲的“晚節”也頗有微辭,因為他的《明夷待訪錄》是為“后王”作法;顧炎武“行己有恥”,節操凜然,但他不能禁止自己的外甥去做異族統治者的大官;就是以《南山集》案而著名的戴名世,也當過清政權的翰林;而那個流放寧古塔的江南才子吳兆騫,是因為想擠進清政權的科舉而犯的案,說難聽些,他的倒霉就是為了想做滿人的奴才。清初的遺民最多只能保證自己一代不仕于新朝,對于第二代的出仕都不干涉,遑論“九族”“十族”!面對本族統治者的淫威確實是寧死不屈,可是為什么對異族政權卻不肯以死自矢了呢?“父母之仇”不能“共天下”的圣訓忘了么?國恨家仇這么快地就在士大夫中“消解”了,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清代皇帝統治藝術的高超也許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士大夫在“氣節”問題上轉向,是不是也有自身的原因呢?至于其中的孰是孰非,那也是很值得思考的,但這已經不是本題目所能包括的了。

注釋:

〔1〕奇怪的是,明朝已亡,福王在南京成立了小朝廷。祁彪佳奏革詔獄、緝事、廷杖三弊政,仍不為采用,也算是死不改悔了(見查伊璜《魯春秋·監國紀》)。

〔2〕《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一:嘉靖十五年,用豐坊言,尊獻帝為睿宗,祔太廟。

〔3〕《明史·禮志二》。

〔4〕有名的“洗鳥御史”就是明人的杰作,它使得前朝的洗足、嘗癰、捧靴全部相形見絀;而當朝一品竟用向皇上獻春宮畫及春藥以固寵,也是前無古人的。

〔5〕《明史·趙用賢傳》。

〔6〕廷杖時,執刑者可以因賄而輕重之,無錢的清官死的機會就更多一些了。

〔7〕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八“書傳會選”條。有趣的是,南明小朝廷一面不肯廢除廷杖,一面卻“補謚”歷朝“忠臣”,其中自然包括被杖而死的諸位(至于被皇上滅了十族的方孝孺,則得了最令人歆羨的“文正”)樹立樣板,供人學習,準備為皇上做杖底游魂,直到滅九族而不悔。明朝皇帝之暴可及,其昏則真不可及(參見《明季南略》卷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精品一线天|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美女91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五月天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国产性爱网站|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99精品久久精品|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第一页|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 欧美五月婷婷|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一级裸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第四页|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久久网欧美|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a|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www网站|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 制服丝袜亚洲|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另类视频|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狠狠综合久久|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