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渝東南邊陲的黔江和酉陽、秀山、彭水、石柱5個區縣,重慶直轄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溫飽基本解決,農村貧困面顯著減少;非農化進程開始起步,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步伐加快,交通狀況明顯改善。2004年,渝東南地區生產總值103.4億元,比直轄市設立之初的1997年增長83%。糧食總量由1977年以前長期在77萬噸左右徘徊,2004年達145萬噸;人均糧食由長期不足300公斤,一躍而為480公斤以上??緹煯a量由1987年的1.75萬噸提高到2004年的4.55萬噸,煙農戶均收入2000元以上,煙業稅收成為地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過去從渝東南到主城區,或走上個世紀30年代建成的破爛不堪的319國道;或在彭水轉船下烏江、入長江,頭天出發第二天才能到達。如今從主城區到渝東南,借渝長、長涪高速和山區高等級公路,越涪陵,經武隆,過彭水,到黔江,抵酉陽,達秀山,8小時內即可到達,暢通無阻。
渝東南資源型特色經濟發展迅猛。在穩定發展生豬的基礎上,草食牲畜商品基地建設卓有成效。石柱的長毛兔、彭水黔江的肉牛、酉陽的黑山羊、秀山的瘦肉型生豬均長足發展,全區肉類產量由1997年的11.71萬噸,增長到2004年的20.1萬噸。以五倍子、銀杏、板栗為主的經濟林人平1畝以上已成規模,森林覆蓋率達30%;同時,配套發展了林化、藥化工業;60%的農民從林業受益,20%以上的農民通過林業收入脫貧致富。礦產建材產業較快發展,已形成以水泥為主,其他建材產品為輔的產業格局。水泥產量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居民住宅建設的需要。
喜看今日酉秀黔彭和石柱,渝東南發展正邁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