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方向在哪里?
還有哪些需求有待挖掘?政策如何影響業務創新的方向?
抓住機遇發展增值業務
舒華英: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增值業務是我們這幾年當中發展最快,從未來技術進步和用戶需求來看最有前途的一個方向。最近在增值業務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總的來講,產業鏈中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而且正處于一個重新組合的階段。對如增值業務內容提供商等這些合作伙伴們來講,資金匱乏,管理欠先進性,經濟效率不理想是普遍難題,一批這樣的企業在產生,同時又有一大批這樣的企業在消亡,這是發展增值業務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如果不能夠形成一個穩定的服務市場,那么客戶的選擇和給客戶提供真正滿意的服務將會產生很大的困難。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幾個層面來考慮。其中從企業層面來看,一個重點就是積極進行業務創新,開拓新的市場,建立核心競爭力。另一個重點就是必須建立一套業務創新管理的方法體系,這是一個企業能夠成長起來的必由之路。即從營銷的組合,產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客戶的生存周期管理等各個層面,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綜合考慮技術、市場的系統的商業方法和模式,這也是我們任何一個增值業務提供商自己內功的問題。
延伸服務領域,
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胡文華:廣東省電信有限公司
數據通信局副局長
基于企業信息化背景的分析和一些思考,我們認為,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業務創新就是要延伸服務領域,為企業用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就像廣東電信推出的“藍色魅力”商業合作計劃,其核心理念是與服務提供商、設備供應商、應用開發商一起,以開放合作共贏的思路,開展產業鏈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新的服務模式,克服現在企業信息化面臨的提供模式的弊端。
“藍色魅力”是由電信提供基礎的電信平臺或者綜合的服務平臺,結合設備供應商提供的設備,應用開發商提供的應用產品以及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與我們的通信產品如寬帶、語音、視頻相結合,通過廣東電信全省的營銷渠道,通過服務推介,為客戶提供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利用這樣的服務模式,就把以前每一個設備提供商或應用服務商單獨為客戶進行服務,轉化為通過電信統一的接口界面,向客戶提供服務。對于電信而言,這些客戶和渠道本身已經存在,客戶本來對我們就是有需求的,創新的是把合作伙伴的產品綜合起來,通過渠道給客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對于設備提供商或服務提供商而言,他們原有的渠道繼續發揮作用,同時增加了一個新的渠道。可以說,電信運營商由于長期和客戶的合作,品牌效益能夠發揮持續的作用,而且客戶對電信運營商相對也比較信賴,所以運營商通過與設備、應用以及服務提供商的全面合作,提供更有優勢的服務,以最方便客戶的方式,以統一的服務接口,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種創新的服務方式同時也提升了運營商自己的價值。
業務創新
離不開通信政策的影響
陳育平: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
交流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對于政府與產業鏈創新模式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其影響一直在延續,而且今后還會再延續,只不過影響的程度和位置有些不同,對于某一些業務、市場可能會影響得大一點,某些業務可能就會放得更寬一點。政策對業務創新的影響力是最大的,而對于其他的像技術開發、設備、產品等方面的影響相對就小一點,但是對關鍵環節還是有一定影響,比如3G方面的TD-SCDMA的重組、推進,信息產業部在這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扶持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所以說業務創新離不開通信政策的影響。
關鍵是如何了解用戶需求
譚方:易觀國際研究事業部總經理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它的發展周期,就像一個人一樣,有幼兒期、青年期、成人期、成熟期,在不同的周期里面,在不同的環境里,所需要的創新能力是不一樣的。
一般初期的時候重點是技術創新能力,舉電信行業為例,數字技術問題解決之后,行業快速地發展了起來,所以初期肯定是技術創新。在成長期是需要營銷創新或者業務創新,這個時候技術的供給已經很成熟了,更重要的不是技術的問題,關鍵是怎么了解用戶的需求,通過業務創新去抓住這個用戶。將來到了行業非常成熟的時候,更多需要應用能力的創新,即怎么樣把成本減小到最低,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把用戶吸引過來。目前我們所討論的通信行業處于第二個快速成長階段,這個時期最需要業務創新,怎樣更好地做到業務創新,關鍵環節就是通過市場調查,市場研究了解用戶需求。
創新就是滿足市場需求
殷剛:飛思卡爾半導體中國區總經理
從設備供應商的角度來說,實際上中小企業所用的設備跟大企業所用的設備是不太一樣的,因為他們不可能付那么多錢去買設備。所以對我們芯片供應商來講,也要改變,要適合這種需求,創新就是要滿足市場需求。比如3G手機將來面臨的技術挑戰之一是電池使用時間,如果在上面看電視現在能看兩個小時,那么兩個小時是不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才是創新的重點。所以有很多技術上的創新有時候并不是純粹依靠速度,關鍵是在于滿足市場的需求。現在部分手機有一個內置的一英寸硬盤,那我們就必須要有芯片來支持它、滿足它,這就是創新。
政策促進產業的創新和健康發展
陳育平
從中國電信產業的形成到發展,一直都離不開幾個大方面的影響,第一是政策上的因素,第二是業務和市場上的因素,第三是技術上的因素,市場上所出現的變化,一定是和這幾大因素有關。而在中國的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政策因素,政策上的因素可能導致一個市場的昌盛,也可能導致一個市場的衰退。在五大政策環境中,第一就是法律環境,例如電信法很快就要出臺,大家也反復討論,希望做得更好,為中國的電信產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還有技術政策環境,比如技術開發,目前主要體現在中國標準戰略的推進,在這方面我們希望中國不單單在產品技術上要領先,同時中國的技術標準也要站得住腳,核心技術一定要拿得起來;再有就是市場政策環境。應該說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通信政策的影響,這個影響促進了產業的創新和健康發展。
洪水易疏不易堵
田文科
面對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運營商該如何應對?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第一個辦法是無限制地擴充網絡,因為運營商扮演了產業基礎的角色,用戶有需求就要不斷地擴充帶寬。第二個做法也是有些運營商正在做的,通過限制流量,如對P2P的流量做限制,以保證帶寬。第三種是包括運營商和監管部門正在討論的辦法,希望通過監管來限制一些應用的發展,以保證網絡能夠正常運轉。其中第一種做法也是目前一種主流的做法,作為運營商來講,用戶只要有需求,就得不斷地擴大帶寬,同時還得不斷降價,這會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最終會使網絡不堪重負,還會降低質量。從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到,隨著各類互聯網用戶的發展,用戶的規模不斷在上升,而運營商的收入卻在下降。第二種做法也是運營商提出來的方法,即限制P2P的流量,使得運營商收回來的收入與提供的帶寬相匹配。已經有寬帶運營商采取了強制手段,對BT等P2P的應用進行封鎖、限制,引起了用戶投訴的風波。大家在互聯網上討論的時候,譴責說運營商不應該這么做,其實運營商有苦處。但是長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用戶的網絡體驗沒有任何意義,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因噎廢食。第三種是大家正在討論的方法,通過監管來限制部分應用流量。但是技術的發展已經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例如QQ去年年底的時候有1億多一點用戶,現在已經突破了1.5億,MSN有超過1.5億用戶,他們正在做互聯網的話音通信和視頻通信。我們還在研究監管的時候,互聯網應用卻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這種旺盛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趨勢。
而我們自己的觀點是“洪水易疏不易堵”。互聯網上的應用其實無非就是兩大類,第一類是信息、娛樂,第二類是通信。如果運營商提供一個打包的服務,而不是去限制,也不是去監管,并且給予合理的、可承受的價格,這個包里既有通信服務,也有信息類和娛樂類服務,運營商和用戶應該都會滿意。我們做過一個調查,中國電信平均一個用戶每月在通信方面所做的貢獻是40元,中國電信的價格基本代表了整個行業的價格,那么如果我們給用戶推出某個價格的打包服務,這個價格里面含有40元,也就意味著含有了客戶所有的通信服務,客戶也可以用這個帶寬來看信息,來娛樂,這些費用就是40元以外另外的部分,如果用戶可以接受的話,我們就可以給用戶打開一個方便之門,讓所有的應用提供商、內容提供商在我們的平臺上展開自己的業務,展開放飛的翅膀。運營商的寬帶是以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為基礎,如果做不好會貽誤整個行業。相反做好了,能夠給全社會的應用提供商、服務提供商打造一個良好的平臺,給價值鏈一個可支撐的保證。網絡是沒有國界的,技術發展是人類社會前進的主要推動力,不正視這個現實,實際上是不明智的,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也呼吁運營商能夠攜起手來,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把網絡疏通好,做到網絡上面有足夠的帶寬,把質量保證好,這樣我認為中國的運營商就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就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
創新力就是競爭力
如何把握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是考驗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而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就是考驗產業鏈競爭力的關鍵
競爭的深化帶來整個產業鏈的延長和分工的更加細化
舒華英
競爭的深化,無疑帶來了整個產業鏈的延長和分工的更加細化。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鏈的構成早已經脫離了平面的概念,進入到立體、網狀的概念。產業鏈集團之間的競爭關鍵在于各個產業鏈集團能不能夠更好地整合自己的資源,形成自己的產業鏈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真正進入到未來的競爭市場時,往往就不僅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問題,而是產業鏈集團之間的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所以說,每一個產業鏈集團的構成,都是動態的、開放的、合作的、共贏的。開放就說明在動態變化的過程當中,用優勝劣汰的方法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能否在一個集團當中占有應有的位置,這是未來考驗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而一個產業鏈集團能不能形成產業鏈集團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所以最后期望達到的結果是產業鏈集團的共贏。將來單一的企業如果再想以自己的實力和產業鏈集團去競爭,無異于螞蟻撼大象。
與合作伙伴一起充分挖掘電信平臺價值
胡文華
廣東電信一直在思考,電信有很好的客戶資源,經過幾十年的電信運作,又有良好的網絡支撐平臺、銷售服務平臺和計費平臺,這些資源應該和社會的產業鏈合作伙伴,特別是和設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應用產品開發商一起整合起來,把價值充分挖掘出來,真正滿足我們企業客戶和公眾客戶的需求。所以在2004年5月17日我們提出了“互聯星空”商業合作計劃,希望為內容提供商和服務商提供一個合作平臺,能夠讓它拉近我們和互聯網用戶的距離,直接服務于互聯網用戶。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基本的思路和理念是開放和合作共贏,大家各自做好自己最具優勢的部分,不足的部分由大家一起來共同完成。“互聯星空”商業計劃主要是針對公眾客戶,而“藍色魅力”商業合作計劃則是把這些產業鏈合作伙伴聚到一起,來滿足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公司,它們作為合作伙伴與電信運營商捆綁在一起,優勢互補,剛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在這個合作平臺上機會是公平的,主要依靠大家各自去把握。
業務創新勢必涉及產業鏈各環節的創新與合作
王益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副主任
對電信行業來說,從電信的運營商,到大量的設備提供商,以及大量的服務提供商,最后到達用戶,用戶所接受的是整個產業鏈的服務。所以討論業務創新,勢必涉及到產業鏈很多環節的創新以及相互的合作。
創新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的跟隨
殷剛
創新主要針對的是一個市場的需求,比如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需要便宜,需要接入互聯網,這些需求實際上促進的不光是電信這個行業,所有產業鏈里相關的行業都需要跟隨,這樣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
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考慮創新
譚方
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上各環節的良好發展。電信的價值鏈有上游的芯片廠商,有設備廠商,有運營商有用戶,我建議作為設備廠商有可能的條件下不光要看運營商所提的需求,如果能夠幫助運營商解決用戶對運營商的需求,肯定能更好地贏取運營商的合作,取得產業共贏。所以創新應該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考慮。
創新電信業務品牌推薦
在產業環境的大變革當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主動求變,在技術、業務以及產業鏈等幾個方向上,運營商清楚地展現了自己的創新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