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生生存》的報告中警告說:“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要創設一個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施展創造才能,實施探究的空間,讓物理課堂教學“動”起來。我從物理課的引入、教學過程、結尾作了初淺的探究。
一、引入有趣味有疑問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學習最直接意識到的學習動機;心理學研究認為,當人遇到問題而沒有現成的辦法時,思維才會出現。可見,思起于疑,“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把鑰匙,因此我認為新知識點的引入,一節課的開始要“帶著興趣,帶著疑問”。如:在學習沸點與壓強的關系之前,我問學生:“冰能使水沸騰嗎?”由于在通常情況下,冰只能使水冷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不能”。這時我不動聲色,做了冰使水重新沸騰的實驗。出人意料的現象使學生大惑不解,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又如:在學習電路之前,我將一個電鍵與燈并聯后接人電路中。電鍵閉合時小燈泡不亮;電鍵斷開時小燈泡反而亮了。這一事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我抓住此時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的時機,順利地進行電鍵的使用及短路概念的教學。再如:電功率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缺少感性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是電路通,燈就亮、電路斷,燈就暗。在教學前我安排了一個實驗,把一個小燈泡接入電路中,使小燈泡正常發光,然后把兩個同樣的小燈泡串聯接入原電路中。學生認為接通電路小燈泡應發光,閉合電鍵后兩燈都不亮。在事實面前,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燈正常發光對其兩端的電壓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這樣為學習電功率做好準備。
二、過程設計要讓學生“動”起來
1 設計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和表現欲,他們既有“我輩岜是蓬高人”的自信力。又有“風流肯落他人后”的自尊心,更有“一覽眾山小”的優勝意識,為點燃學生的心靈火花,滿足他們的好勝心和表現欲,教學中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學生主體的地位,努力創造使學生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和場所,使他們獲得成功快慰。如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先將課前刻印好的閱讀提綱分發給每位同學,題目是:(1)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說什么是噪聲?(2)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說什么是噪聲?(3)城市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4)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是從哪里來的?(5)舉例說明噪聲對人們有哪些危害?(6)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哪些”(7)說一說你知道的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減弱噪聲上將做些什么?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綱閱讀課文,并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討論時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巡回傾聽學生討論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然后選幾位同學,結合閱讀提綱,上臺演講,下面的同學若聽不明白或有不同的看法,可提出再議。課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平時感受寫一篇有關噪聲污染的調查報告。學生寫到:“從網上,從書上了解到,噪音對人類的危害和近幾年我國政府在控制噪音方面的研究和投入,使我們大吃一驚”。同學們呼議:“所有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控制和征服噪音,為我們的人類造福吧!我們需要的是處處聞啼鳥,而不是噪聲滿天飛。減少噪音從我做起!”這些肺俯之言,道出了同學的心聲,也為本堂課的教學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2 改演示實驗為學生自行設計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和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可是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學生的自主作用發揮不夠,即使是學生實驗,學生也是按課本進行操作,對實驗的主動性、探索性、創造性功能利用不夠。為此,教師要多用實驗進行教學,并盡可能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去掉條條框框,把主動權讓給學生,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完成實驗。例如,對于“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的學生實驗,我先在小黑板上列出教學目標和注意事項,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自選儀器,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自擬實驗報告和數據處理,通過這些自由度大、自主力強的實驗,學生能學到許多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更以其趣味性和探索性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時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復修正,這些過程本身能很好地鍛煉他們的實驗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意猶未盡的結尾
一節課如何收尾,也很有講究。如果教師在課的最后幾分鐘的時間提幾個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產生“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余味,讓學生“帶著懸念,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不僅有助于鞏固這節課的內容,也為下節課的內容作好鋪墊,同時將課內的思維延續到課外,有助于學生自主的學習。例如:在“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后,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電動機就是根據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矩而轉動的道理工作的,實際制成的電動機,通電線圈要能連續轉動,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這樣就把學生從課堂上激起的學習興趣延續到課外,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總之,讓物理課堂教學“動”起來,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這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