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師》
Scar
電影名:《鋼琴師(Tht Pianist)》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dki)
演員:艾德林思·布潽迪(Adrien Brody)
托馬斯·克瑞士曼(Thomas Kretschmann)
艾米莉亞·福克斯(Emilia Fox)
發行公司:FOCUS Ftatures
發行日期:2002年12月
《鋼琴師》根據波蘭籍作曲家/鋼琴家Wladyslaw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影片描述Szpilman在二戰爆發后被放逐,在華沙猶太人區生存的真人真事。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子城市的廢墟中。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在軍官的庇護下,鋼琴家終于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傳奇式的經歷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在這部電影中傾注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情——7歲時曾經有過逃出克拉科夫猶太區的類似經歷。受他的影響,影片中彌漫著一股極度悲觀陰郁的基調。
電影原聲:《鋼琴師(Tho Pianist)》電影原聲帶
作曲:Frydoryk Chopin;Wojciech Kilar
演奏:Janusz Olejniczak;AndrzejSzpliman
唱片公司:Sony
發行日期:2002年12月
根據波蘭籍作曲家/鋼琴演奏家Szpilman為人物原型的電影《鋼琴師》,其電影原聲配樂主題則由肖邦的鋼琴曲貫穿始終——作為一個鋼琴家,肖邦的作品是Szpilman演奏曲目的核心部分。
配樂是由波蘭音樂家Wojciech Kilar為電影所作的原著音樂,而波蘭當代鋼琴家JonuszOlejniczak的演奏也深得肖邦的精髓,在這里選錄的是他在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中贏得大獎的八段肖邦的樂章。值得一提的是,專輯中彌足珍貴地收錄了故事中主角Szpilman本人在1948年的華沙親自演奏的肖邦的馬祖卡舞曲(HazurKa)第17號第4段樂曲的歷史錄音。由于收錄的年代過于久遠,錄音母帶已被歲月磨礪出沙沙細聲,更具時代感。
這張專輯給聽者帶來的是非常細膩而抽象的感覺,它記錄著殘酷戰爭中人性的閃光點,溫存與堅強,是生命中最原始堅硬的基石;音樂給那個不幸的年代帶來莫大的安慰,帶來了希望與曙光。這并不單單只是對音樂的聆聽,更上升成為對人性的致敬,對戰事的警醒。
《美麗人生》
Scar
電影名:《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導演:羅伯托·本尼格尼(Roberto Benigni)
演員:羅伯托·本尼格尼(Roberto Dcnigni)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Nicoletta Braschi)
發行公司:美國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
發行日期:1998年11月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意大利。猶太青年圭多與美麗的女教師多拉相遇,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戰爭來臨,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但為了能和丈夫和兒子在一起,毅然同行。圭多不愿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保護兒子的童心不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在本片中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托·本尼格尼是意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中發揮喜劇天賦之外的創意,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將這種幾乎已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其中情節編排巧妙和主角個性鮮明的劇本居功至偉,羅伯托·本尼格尼和小童星的精彩演出亦處處見火花。
電影原聲:《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電影原聲帶
唱片公司:Sony
發行日期:1998年
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的《美麗人生》,雖然故事本身有欠說服力,但其中洋溢著智慧型的喜劇感和人性的光芒,足以使觀眾感觸頗深。該配樂并不像一般歐美大片那樣氣勢磅礴,不同子氣勢恢弘的美國電影配樂,不同子藝術學院氣息濃厚的歐洲電影配樂。這張專輯以簡單樸素的旋律來展示特殊環境中人物的內心,以相對靜態的音樂來表現動態的情節。
在配樂中有兩處極為精彩的曲子,“Buon GiornoPrincipessa(早安!公主)”和“La Vita E Bell(美麗人生)”。“早安!公主”是一個愛情與親情的主題,像一首清淡優雅的抒情小品,含蓄而真摯。“美麗人生”則詼諧逗趣,以意大利民族性開朗的一面,在黑色世界的縫隙中露出一線明亮之光,這兩段主題音樂點出了影片中許多溫馨甜美的時刻。
這張原聲配樂與電影情節基調吻合,華爾茲、波卡舞曲與歌劇,都自然地糅合在一張專輯中,貼切地呼應出影片的溫暖質感和明亮色調。
《辛德勒的名單》
Scar
電影名:《辛德勒的名單(Schlndlcr's List)》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演員:利亞姆·尼森(Liam Neeson)
本·金斯利(Ben Kingsley)
發行日期:1993年11月
《辛德勒的名單》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曠世杰作,真實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妥善利用自己在納粹分子中的人緣關系,使用錢財和權利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軍隊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而以黑白攝影為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極其真實的效果。全片最后用彩色片拍攝真實生活中被救的猶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場面感人。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19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
電影原聲:《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電影原聲帶
作曲: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演奏:伊茲霍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
發行公司:MCA唱片公司
發行日期:1993年11月
這部影片的配樂是近年來少見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音樂之一,作曲者John Williams與Steven Spieiberg多次合作,深切體會這一位在身體中流著猶太人血液的導演在創作此片時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采用了小提琴獨奏的方式突出主題,將殘酷戰爭陰影下猶太人凄涼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配樂的兩個主題旋律的小提琴獨奏中,編曲平實而情緒深刻。John Williams在他擔任多年指揮職務的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中特邀小提琴名手Itzhak Perlman和豎笛好手Giora Feidman助陣,他們的演出溫和細膩,哀而不傷,不是對人間悲劇的控訴,而是對歷史錯誤的沉思,充滿了省思和緬懷的溫淳氣質。John Williams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為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歷史獨自。
當凝神欣賞專輯上堪稱攝影佳作的封面時,那首聽過一次再也無法忘懷的旋律就會重新在耳畔響起……音樂讓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更為深沉、引人思考,重重危難中,人性的復蘇成為最感人的詩篇。
《英國病人》
Scar
電影名:《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lent)》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
演員:拉爾夫·費困斯(nalph Fiennes)
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
發行公司:米拉麥克斯(Miramax)
發行日期:1996年12月
根據僑居加拿大的作家剛chael Ondaatje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英國病人》,以北非撒哈拉沙漠為背景,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失憶的匈牙利籍英國飛行員和護士的愛情故事,其中兩段哀婉感人的愛情故事糾葛穿插,由沙漠、戰爭、男人隱忍的臉、愛情、壁畫和匈牙利歌謠所構筑的影片如油畫般濃烈而柔美。
影片在撒哈拉沙漠實景拍攝,完美展現了那個時代蒼茫而彷徨的戰地愛情,并以錯綜迷離的故事情節和美妙的電影配樂榮獲當年奧斯卡九項大獎、英國演藝學院六項大獎及金球獎兩項大獎。
電影原聲:《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電影原聲帶
配樂:Gabriel Vared
唱片公司:Fantasy
發行日期:1996年11月
音樂在這部影片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與畫面相配合,彌散著滄桑、悲苦而多情的一面,仿佛是向觀者訴說愛情的無奈和痛楚。
擔任配樂的是曾以《巴黎野玫瑰》而蜚聲世界樂壇的法國著名電影配樂大師Gobriel Yared,他極具人物個性和地域性的配樂,加上電影導演剛nghella精心挑選的部分音樂作品,讓聽者清晰體會出這張唱片的音樂委婉敘述的那場戰爭愛情的故事。Gobriel Yared的音樂追求氣氛的營造使用了雙簧管或單簧管獨奏出行云流水般的弦樂,體現一種“孤獨之美”。并根據電影中時代特征和地理環境,演繹具有復古氣息的巴洛克音樂和展現北非風土人情的阿拉伯音樂兩大類。
配樂中還有一處神來之筆便是傳統匈牙利民謠的選用,由一段空靈凄美的女聲獨唱開始,聽似阿拉伯音樂的開幕曲實際上是一支純粹的匈牙利民謠,這地域上的改變與影片中男主角的國籍轉換也不謀而合。
作為一部并不以寫實求勝的戰爭愛情史詩片的原聲專輯,除了整體音樂風格令人動容外,還融合了富有時代特征的老牌爵士歌曲。這些爵士名曲在影片中斷續出現,帶領觀眾在不同的時空之中穿梭,在廣袤的沙漠和主角復雜深刻的記憶里來回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