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命,在沿著時間和無數經歷打造的命運的掌紋上,最終都會有各自的歸屬。在普通人來說,一點點歡樂一點點溫馨就足夠銘刻在自己的墓志銘上了。而對巨人或者說如Pink Floyd樂隊這樣偉大的樂隊來說,他們獲得的幸運卻與悲劇同樣多。他們成立于迷幻時代,崛起于反戰時代,卻輝煌子華麗時代。他們的名字上堆積著無數的黃金和榮譽,但同樣在他們的內心中布滿了一般人所想象不了的敏感、脆弱、悲傷。音樂是藝術家們內心的直接體現。無論多少贊譽或者批評都不能抹殺這樣一個現實——好的音樂總是出自更敏銳的、更美麗的靈魂。
這個世界沒有音樂流派的定義,只有好的藝術家、沒有藝術流派。所有模仿者都無法超越他們的前輩,至少從創造這點上,就算青出于藍者,又如何能比創造者偉大呢?
Pink Floyd的兩任創作核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不管是思維上還是生活中,或者是生命狀態。第一任被公認是天才的Syd Barrett是一個更加純粹的藝術家。在他的迷幻世界里也許從來沒有現實生活的存在痕跡。整天與酒、LSD還有陰暗的地下室為伴,他走的路不是從你面前經過的,或者說普通人和樂迷能夠理解的。那是一個在生和死的極限處搖擺的生命,也許正是這親的生活才能創作出他人所難以企及的音樂。迷幻音樂是如此的自我,太多的冥想中獲得的章節,更多人只能在巨人的石雕,邊興嘆這音樂的宏偉和不朽,卻忘卻了他最后神經分裂的悲劇收場.
R0ger Waters在Syd Barrett還是主角(1966-1968)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太多野心。他象一個冷靜的觀察者,一個平衡者。他象天平座的星宿,手中的天平上一端是理智,另一端是童年的孤獨和悲傷。在與Syd Barrett共處的日子里他學習到了狂放、無序,到他成為樂隊主要創作者的時候,這些則加如了空間概念,還有對戰爭的敵視,對教育的痛恨,對生活的失望。
作為一個二戰的受害者,Roger Waters的父親死在戰場上,從而在他童年的心里種下了對戰爭的仇恨,對生命而在他掌管了Pink Floyd樂隊之后的朝代里,他貢獻出了絕大部分的歌詞和曲子,作為一個典型的獨裁者,他們樂隊容忍了他,因為他們容忍的是才華。權利只是很小的部分,作為多年的伙伴,沒有誰會為權利而把樂隊推向崩潰。在Pink Floyd樂隊歷史上的十張唱片當中,最有名的兩張((Dark Side Of TheMoon和《The Hall》都出自Roger Waters的手中。前者是融合了現代立體聲音響技術以及電子樂技術的空間音樂史詩,而后者則是二戰之后垮掉一代青年思維的一個概念描寫。
戰爭除了是人類血肉的戰場之外,也是人性的轉折點。
一個兩歲的孩童能如何感受戰爭的創傷呢?在孩子的眼光中,家庭就是父親和母親組成的天平,失去一端的天平只能是倒塌的天堂。
孩子是最真實的.他們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太多的領土,太多的天空,只要是有家的孩子就是幸福的。Roger Waters成為搖滾明星的理由不就是因為家的缺失嗎?
所有的樂評都認為Roger Hoters的朝代只能算是Pink Floyd最成功的年代,卻絕不是樂隊音樂上最好的年代,《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才是最好的唱片。那個絲絨飄揚的年代,那個充滿幻想的時代的音樂里都是迷離的味道。相對來說,離開瘋狂的Syd Borrett之后,樂隊的員性少了許多,音樂里也帶著刻板和堅硬的味道。音樂更多象是寫作而成,不想前面的這張里充滿了神來之筆。
SydBarrett在離開樂隊之后終于因為神經錯亂而走進了音樂歷史的背面。他個人發展所留下的三張專輯有個人的特點,卻始終沒有達到在樂隊時候的高度。而1987年Roger Waters也因為跟吉他手DavidG{lmour不和而離開一起合作了二十年的樂隊。此后P1nk F10yd再也沒有好的作品問世。而Roger Waters也只是一張重復了類似《The Hall》的風格的專輯《Amused To Death》能夠拿得出手。
前幾天看了在SOULSEEK上的下載排名,PinkFloyd依舊是世界第一位。
眾多的樂隊都宣稱自己能重復披頭士,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樂隊敢子拿自己跟幾個完全無法比擬的藝人和樂隊相比,這個名單中就有Pink Flpoyd、THE DOORS。
這樣的樂隊是無法模仿的。哪個樂隊會動用一支建筑隊在柏林墻上現場建起一堵高墻,然后當場再推倒?哪個樂隊擁有在排行榜上停留17年的專輯?
Pink Floyd的《The Wall》是一個無法超越的概念專輯。是一個理性的天才繼承和描繪另一個天才產生的融合作品。Roger Waters將自己的童年和SydBarrett的天才傳奇制作的一幅現代搖滾樂也是現代音樂的史詩。它涵蓋了人類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八十年代三十余年間人們的成長和生活的變遷。戰爭宛如高墻堆積在人們的心中,在戰爭結束后仍然將各種族群隔絕在戰場的兩面。渴望和平,渴望人性的回歸,使得這張音樂大氣而編排精良的專輯成為二十世紀的音樂經典,也是社會藝術的杰作。在這點上Roger Waters比削Barrett那種自我創作的方式來顯得偉大許多。因為音樂不僅僅是音樂了,它蘊藏了人們的喜悅哀傷,濃縮了社會,以及被傷害的孩子的眼睛。這也許就是1980-1981他們樂隊現場中使用那個眼睛般的背景屏幕的原因吧?
人性就是那迷墻。
戰爭只不過是人們沉浸在迷墻里的過程。
結局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高高的,堅實的墻壁遲早要成為泥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心中的仇恨和痛苦都會變成過往的回憶,確實會痛苦,但過去了,總是好過一直在墻壁上迷走!
Pink Floyd樂隊執著天平走過了這個世間,RogerWaters和Syd Barrett也許就是天平的兩端,或者戰爭和瘋狂是天平的兩端,或者和平與仇恨是天平的兩端。或者一個孩子的雙眼就是天平的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