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渠道與營業廳所獲支持的巨大差異,使聯通CDMA的代理商極度抵觸,渠道陷入危機:聯通越是自己做,別人越看不到前途;別人越是不來做,聯通越要自己做。
一位朋友聽說聯通CDMA功能強大、無輻射、價格實惠,于是準備給太太買一部。但是他逛店時卻發現,大部分店面根本就沒貨,即便某些店有貨,也是模型機,或者只有少數幾個品種,顧客沒有選擇余地。更要命的是,大多數門店都沒有CDMA的海報。
朋友是做快速消費品出身的,在和我探討這個問題時感到很奇怪:難道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到處都見不到,或者見到了,但陳列、店員推薦等都做得不好,產品也能賣動?我開玩笑地說:那正好說明聯通公司厲害!光靠空中的廣告,靠CDMA幾個字,就能賣貨!
玩笑終歸是玩笑,其實朋友說得有道理:渠道的問題,已經成為聯通公司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聯通的渠道至少有四大頑癥。
渠道戰略:補貼的馬太效應
在移動和電信夾縫中成長起來的聯通,生存異常艱難。所以當年聯通的渠道策略基本上是以放號為根本目的:只要能放號就是英雄,只要能放號的渠道就是好渠道;只要能放號,什么政策都好談。于是,大部分聯通的營業廳或合作渠道,開始存話費送CDMA手機。這是聯通當年快速成長的主要模式。當然,這樣的模式,是以聯通統一采購和巨大的補貼為前提的。
于是,顧客會通過多種渠道獲贈聯通的CDMA手機,可能在商家,可能在聯通的營業廳,可能在單位通過客戶經理獲贈,也可能因為你是銀行的客戶。但由于各個渠道的補貼有差異,所以顧客往往選擇補貼多的渠道來購買。至于那些得不到聯通大力支持的渠道,就只能死掉。事實上,各地補貼的差異,造成區域之間竄貨嚴重。一些代理商也在其中鉆空子,大家就在這種“內亂”中大踏步前進。
巨大的投入,再加上補貼政策的支持,使聯通的營業廳越做越強,客戶經理隊伍越來越大。而得不到相同支持的社會代理點和一部分有實力的代理商,開始對聯通公司產生抵觸情緒,渠道陷入了惡性循環:聯通越是自己做,別人越看不到前途,于是不來做;別人越是不來做,聯通越是要自己做。最后,失望的終端和代理商只好說:你們自己玩吧,聯通的兄弟們!
而那些留下來的渠道也不做長遠考慮,每個人都是短期行為,反正公司有錢補貼,“我走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聯通的渠道管理人員則認為:只有自營渠道才是正統的,是最優秀的。而賣CDMA,放號碼,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送”!此時,他們忘記了渠道管理的基本規律。
大投入加差異性補貼,直接導致渠道管理缺乏統一思路,具體行為不考慮長期性,社會渠道不健全,渠道管理隊伍水平參差不齊。
更可怕的是,這種補貼政策使顧客產生了心理依賴,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CDMA就是送的。
[建議]:聯通向社會渠道轉型并不是不可能。聯通也認識到了,將所有責任都自己扛,所有的利潤都自己賺,靠自己包打天下,不是渠道拓展的好辦法,借助社會渠道是必由之路。
用這樣的思路與代理商、終端店面溝通,得到他們的認同。靠聯通單獨的力量是打不了天下的,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手呢。代理商和終端店面才是聯通的未來。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柔和,別老是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
渠道管理:政策混亂,管理無序
代理商最關心的莫過于聯通是否能給他合理的利潤。但聯通每個地區都有完全不同的政策,甚至同一個地區政策也不統一,從而引發竄貨問題。聯通曾經策略轉型,代理商只放號,至少他們沒法竄號。但聯通忽略了一個現實:代理商之間的信息是相通的,政策的不統一和隨意性,導致他們眼睛向上看,互相攀比,而不是利用公司政策,去實實在在地開拓市場。
所以,聯通應該盡量統一銷售政策,比如說使用統一的價格政策、統一的傭金政策、統一的回款政策,而階段性的促銷/獎勵政策、新產品上市政策可以放在地公司或縣公司,靠統一的政策給代理商一個說法,讓他們安心,下面的公司也有一定的權力,互相配合才好。
省公司市場部作為渠道管理的龍頭,要到基層去總結各地渠道建設的先進經驗,消化吸收,結合渠道規劃、客戶選擇、公司政策、掌控渠道這四大渠道管理的基本思路,拿出一整套適合聯通渠道的可操作性管理方案。
如果沒有這樣系統的方案,下面的分公司面對省公司來的零星政策,卻不知道這些政策背后的核心思路是什么,難免在執行時無所適從。比如,省公司市場部讓地市公司市場部上報所管轄區域的零售店名單,下面花了很長時間才零星地報上來,數據還沒有參考價值!要知道,沒有數據就沒有管理!如果一個縣公司連自己轄區內500多家手機店的名單都沒有,那就不用談他們如何分類管理了,也不用談如何幫助代理商覆蓋了,更不用談如何落實省公司的政策了。
基層工作只有落實到這些店面才有意義。可是這個意義,聯通上下一致認同嗎?還是覺得把卡或機器給代理商,就算完成工作了?或是為了報數據而報數據,為了搜集數據而搜集數據?
而在制定代理商政策時,盡量考慮長期的伙伴關系,而不是短期的業績。如改變大多數聯通公司目前實行的月度傭金方式,變為月度、季度、年度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個政策把符合聯通發展的代理商,拴在聯通的戰車上。
又如變單一的按銷量考評代理商為綜合考評,把一些代理商很難控制的涉及最終用戶的指標,置于代理商考評之外,真正用政策驅動代理商做好終端店面鋪貨、陳列、促銷、新品推廣工作,而不是讓代理商拿著政策互相打,沖擊短暫的銷量,失去長久的市場。
另一方面,在選擇代理商時,大多數聯通渠道管理人員不是考慮到公司長遠的發展,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根據代理商對自己的忠誠來選擇。聯通人員變動迅速,新上任的管理者習慣按自己的想法選擇新代理。在一些地方,只要是做代理的,都做過聯通的核心代理,也都被傷害過,聯通公司的人在那些區域被叫做“客戶殺手”!
[建議]:只有重新樹立社會渠道的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主營業廳渠道和代理渠道雙軌并行的渠道體系。建議聯通拿出一整套代理商管理方案,告訴代理商:在這個地方我們聯通要做幾家代理,優秀代理要具備什么條件,我們將如何定期對代理商進行考訊我們將給代理商什么核心政策;我們的營業廳將轉型為輔助的角色,側重在服務上,而不是和你們搶生意。有了完整方案,再和代理商談,他們才感覺這是公司行為,而不是某個渠道管理人員的個人行為,才有安全感,才有信心。
終端: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聯通在很多地方的終端店面管理模式都不同。在縣級市場,有的縣公司直接做所有終端,有的縣公司通過地區獨家代理覆蓋,還有的縣公司靠多家代理覆蓋。
但終端的工作基本上是粗放的:有的地方竟然15天為店面配一次貨,配送效率根本就無法與GSM渠道相比;而有些門店只要兩個CDMA號碼,聯通也要送過去,成本也無法與GSM渠道相比。
一般情況下,凡是適合銷售GSM手機的店,都適合銷售CDMA手機,也適合放號。但在現實工作中,GSM的市場覆蓋率遠遠超過了CDMA。普通顧客到了門店,老板推薦的是GSM的產品。當用戶問起CDMA時,店老板一定會說CDMA不好,同時推薦GSM產品。“三人成虎”,就是市場的可怕之處,即便聯通投放的廣告再多,也無法扭轉這個局面。
理論上,聯通的縣級渠道管理者應該以終端店面為管理核心,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拜訪和服務終端店面太辛勞,由于文字工作量太大,由于太陽太毒,由于出汗太多,由于受不了腳底板兒的生疼……他們常常首先忽略的就是終端店面。大多數人的工作只到了代理商級別,卻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店面和營業員身上,因此陳列、店員推薦、現場氣氛都做得不盡如人意。
[建議]:作為電信企業,聯通要把終端門店的建設放到戰略高度上,渠道為輔,終端為王。這一點確實應該向快速消費品企業學習,CDMA卡也好,手機也好,都應該在終端店面鋪開,利益均沾,強調上柜率和首推率。正如可口可樂說的:過程做得好,結果一定好!
渠道管理隊伍:缺乏訓練,沒有激情
代理商和終端店面的管理,最終要落實到隊伍身上。隊伍是一切的關鍵,也是聯通各種政策執行的根本保證。但長期以來的大投入補貼政策,讓某些地方的聯通隊伍養成了依賴、觀望、不踏實、等靠要的不良習慣,隊伍職業化素養不高,個人技能不足,工作的主動性也不足。
在大多數縣城里,聯通算是好單位,于是大多數渠道管理人員不是從社會上公開招聘來的,而是通過關系進來的。他們不珍惜在聯通的工作,個別人借自己的關系,有恃無恐,不把總部放在眼里。我在給移動和聯通上課時,發現二者有根本的區別:移動的人紀律很好,認真聽講;聯通的人在培訓現場,50%的人走動過,或接過電話,領導在場也不在乎。這樣的隊伍,怎么能有戰斗性?如何才能掌控渠道?一定是被渠道掌控,被代理商洗腦!
其實營銷和管理的道理是相通的,營銷就是對外的管理。渠道管理隊伍是渠道管理的基礎,連自己的隊伍都管理不好,怎么能管理好渠道?一切都是空談!
[建議]:聯通今后要嚴格管理、勤加培訓,明確責任,找到“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打造一支鐵軍,把省公司的政策,落實在每個代理商、每個終端店面、每
個營業員身上,這樣才叫有效,否則就是浪費。
整合廠家的力量
以上談的是聯通在渠道管理中的四大頑癥,有宏觀的大方向,有微觀的終端,有內部的人員,有外部的代理。但聯通還有一個問題要注意:整合廠家的力量。
這幾年聯通的渠道操作,把廠家都養懶了。他們只要把貨出給聯通,其余的事情大多不用操心,最多做做營業廳的工作。但聯通想完成轉型,走GSM的路子,調動廠家的積極性,勢在必行。
其實這也是廠家的機會。因為局限在目前聯通統一采購的一棵樹上,廠家的日子也很難過——聯通不采購,廠家只好停擺。而廠家的研發和生產都是持續性的投入,要連續生產、連續研發才好,聯通采購不連續,廠家也很頭疼,也希望能借助社會渠道,均衡銷售。
如果某廠家確實目光比較遠大,看出了聯通渠道的癥結,就可以主動找聯通溝通,雙方捆綁在一起,拓展終端門店,談代理商,談判的地位會強勢很多。有實力的廠家比如摩托羅拉、三星、中興等,都應該尋找這種機會,與聯通一起轉型。即便轉型失敗了,風險雙方共同承擔,聯通和這個廠家的關系,也會非同一般。
總之,別看運營商之間打來打去很熱鬧,其實也就是三家在競爭,無論如何競爭,也是運營商選擇代理商和門店,而不像那些自由競爭的行業,廠家被商家選擇。所以,別看聯通的渠道現在處于不利狀態,只要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四大頑癥,整合資源,規范化地操作渠道,再借助廠家的力量,開拓社會渠道,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不知哪個廠家能抓住這個機會?
(文章編號:1220,歡迎對文章評分并獲得中獎機會,具體方式詳見P5啟事)
編輯:高冬梅gdongm007@vip.so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