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做終端促銷投入之前,除了選擇時機,還需要企業把握兩個重點問題:
我應該往哪個區域投入終端促銷?
我應該往哪類終端投入促銷?
這兩個問題的解答與否,實際上決定著終端促銷計劃很大一部分投入的成本和最終績效--如果把促銷費用,也就是珍貴的企業現金流投入到了錯誤的區域或者終端,那企業就會遭遇雙重損失,甚至失去一年的好業績。
區域市場和終端的分類標準
對區域市場/終端進行分類時,都可以采取客觀和主觀兩種方法:
1.客觀分類法:即以行業總體性地域分布或零售行業的單店狀況為基準,不去考慮企業自身的銷售情況。
如在區域劃分上,國內市場可分為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為代表的一類市場,以杭州、蘇州、青島等城市為代表的二類市場,其他地區都被列為三類市場。或者以中心城市為代表的一類市場,以中心城市的郊縣和其他中小城市為代表的二類市場,以鄉鎮為代表的三類市場;或者以地理區域分的東北市場、華北市場等。
而對于終端,則可依據營業面積大小和銷售額高低,把終端商超分為大店、小店;也可以按銷售額排列劃分為A、B、C、D店。
2.主觀分類法,即以企業在各區域/店的銷售表現為基準,不去考慮什么市場或終端的大背景。
如以絕對市場銷量和相對市場份額為兩個緯度,可以將企業銷售的區域市場,分為以下幾類(見圖1):

相類似的,如以商超的絕對市場銷量和相對市場份額兩個緯度,來區分企業的終端商超,可以得到以下四類終端(見表2)。
兩種分類法各自的適用情形
主觀或客觀兩個分類法,對于企業而言都有重要意義,但需要區分企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才能找到它們適合的情境。這時,我們就要看自己的企業到底在采取什么成長戰略(參考相關鏈接)。
企業的終端促銷活動,肯定是在三種密集型成長戰略中的其中一個戰略指導下完成的。因此要確定促銷活動的實施區域或實施終端,則需按照以下規律:
如果企業實行\"市場滲透戰略\"及\"產品開發戰略\",則其進入的是現有市場,就可以參考以往的銷售情況,顯然,可采用主觀分類法。

企業實行\"市場開發戰略\"(乃至多樣化戰略),這是進入新市場時,企業沒有基礎,必須要考量行業背景容量、區域競爭狀況或商超單店銷售情況等客觀信息,因此適用客觀分類法。
具體區域市場的確定
當企業實施\"市場開發戰略\"時,按照客觀分類法,則需要對行業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仔細盤點競爭者的市場表現,然后根據企業自身的資源狀況,采取避實就虛的差異化策略,選擇一個對于企業而言具有比較優勢的新區域,進行促銷活動--總之,追求的是新字。
比如娃哈哈在早期開拓市場時,有意避開競爭激烈的一類市場,選擇幅員遼闊的二、三類市場推廣,選擇新的通路方式(與超大量的二批商合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跨國企業由于缺乏對本土客觀情況的把握,初期人市一般都選在中心城市進行大規模終端促銷。
當企業實施\"市場滲透戰略\"及\"產品開發戰略\"時,按照主觀分類法,就得到圖1顯示的四類市場。四個區域市場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及相對應的市場競爭策略。(見表1)

根據上表,我們只能確定第三類市場是要被拋棄的。但是對于其他三個市場,還有一個選擇過程。這些選擇要素包括:
促銷活動的目的(為品牌量,還是為渠道關系?);
企業的的廣告宣傳資源;
該區域的市場渠道網絡和零售網點情況,能否以較快的速度完成前期鋪貨;
經銷商的實力及合作意愿,能否在活動期間提供相應支持;。終端市場基礎情況,區域內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具體終端商超的確定
當企業實施\"市場開發戰略\"時,按照客觀分類法,首先需要對行業商超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盤點競爭者的市場表現,然后避實就虛,選擇一個對于企業而言具有比較優勢的終端商超,進行促銷活動。
同樣拿娃哈哈舉例,它開拓市場時,有意避開競爭激烈的KA店,而選擇數量眾多的B、C、D店,乃至農村的夫妻老婆店進行市場推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跨國企業初期人市則只能選擇在KA進行推廣,這已經成為了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首映式和序曲。
當企業實施\"市場滲透戰略\"及\"產品開發戰略\"時,按照主觀分類法,如圖2劃分的四類終端商超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及相對應的市場競爭策略。
根據上表,我們只能確定C、D店是要被拋棄的。但是對于其他三種終端,還有一個選擇過程。這些選擇要素包括:
促銷活動的目的(為品牌?銷量?為終端關系?);
企業的廣告宣傳資源;單店人流量、形象、地理位置等基礎條件;
商超定位及其商圈的顧客群,與促銷產品的定位、目標消費群一致,即消費品促銷要以社區、家庭零散購買為主;
店方有較好的合作意愿,能夠提供(有償)較大較好的陳列位置,愿意配合廠方促銷、備貨、陳列、讓利、宣傳、定價等。
H公司錯在哪里
H公司(其基本情況請參見本刊上期專題介紹)的根本性錯誤在于:他本身是處于產品開發戰略和市場滲透戰略的實施階段,但對于促銷卻采用\"市場開發戰略\"的促銷計劃方法。
促銷區域方面
H公司以往的促銷活動,一般分為\"從上到下\"的促銷活動,和\"從下至上\"的促銷活動兩種類型。
\"從上到下\"指的是企業市場部統一安排(實際上是老總直接授意安排)的促銷活動,但在具體運用中,卻沒有對不同區域市場進行分析,往往是一套方案打遍全國。
而\"從下至上\"是指各區域主管(經銷商)向H企業總部提報促銷申請,然后由總部進行審批。這必然導致\"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最需要促銷資源的區域,一年到頭都沒有得到相應的幫助。
H公司現階段的促銷活動,均屬于產品開發戰略和市場滲透戰略。所以采取主觀分類法,根據企業營銷現狀從各區域市場排出相應的分類。
同時,由于H公司該階段的推廣活動,是在區域市場有限范圍內進行的,而且推廣手段相對比較單一,少有廣告配合,很難在處于相對劣勢的區域獲得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建議企業將促銷區域選擇在了\"一類區域市場\",即絕對銷售額、相對市場份額與鄰近區域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市場做得相對成熟的區域。一類市場的選擇,實際上是為以促銷活動為核心的推廣計劃順利執行,提供銷量增長的基礎條件和基本資源的外部保障。

促銷終端方面
分析H公司銷售報表,可發現每次促銷幾乎都會涵蓋所有終端,無論是大店、還是小店,無論是H公司強勢的終端,還是弱勢終端。比如,在\"強生\"非常強勢的某地家樂福店,H公司硬是投入大量促銷資源,一個階段下來,銷售額幾乎沒有一點上升的跡象。而還有很多本應在商超投放的\"炮彈\",在進入沒有受控的農村市場后,變成供給渠道的\"黑血\"。
H公司處于產品開發戰略和市場滲透戰略階段,所以我們在對目標市場的分類選擇上,采取了主觀分類法,根據企業在商超的銷售情況進行梳理,對商超分類。
由于H公司準備開展的推廣活動,核心目的是要保證新產品的順利啟動,所以衡量活動成功的標準是產品銷售額,而不是品牌影響力。據此,當選擇在那些具有較大銷量成長空間的單店,即兩類\"B店\",而不是銷量增長有限的A、C、D店;
同時,H公司在B店(高占有率)開展促銷活動,能加強與商超緊密的合作關系,且能在提高銷量的同時,有效提高競爭壁壘;在另一類B店(高銷售額)開展促銷活動,預計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編輯:張斌yamantak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