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的挑起可能是領先者進行行業洗牌、封殺后起之秀,也可能是挑戰者的價格挑釁。在一個行業里,領先者往往具有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挑戰者要想從領先者那里搶得市場份額,往往是以低價格為突破。而如果領先者隨之盲目地予以價格還擊,則很可能使雙方陷入惡性的價格戰,使領先者品牌形象受損。
那么行業領先者該如何理智應對挑戰者的價格逼宮呢?
領先者的困惑
筆者接觸過的一家企業,曾經因擁有A產品的技術專利而形成市場的壟斷,價格高達88元/單位,產品的利潤也達200%多。
但好景不長,其競爭對手推出了配方功能與之相同而以另外的名稱來命名的產品B。B的價格為52元/單位,由于較大的價格差,使A的市場受到很大的沖擊,也使該企業老總陷入了困惑:本來是想通過專利來塑造企業的創新和科技領先的形象,沒想到專利保護不利,競爭對手以如此低價來挑戰,隨之降價吧,不利于企業的形象,而且利潤受損;不降吧,市場份額又不斷受到蠶食。企業陷入了兩難境地。一種思路的兩種選擇
顯然,對競爭對手的舉動聽之任之,不作反應是不可取的。但如何既打擊挑戰者,又能夠保持企業的科技領先形象呢?
筆者覺得有兩種策略選擇:
1.推出一個低價換代產品,價位定在50元左右,而以前的產品價格維持不變,繼續占據高檔價位,以新產品與挑戰者競爭;
2.推出一個新的高價換代產品,占據以前的產品價位,而把老產品的價格降到50元左右,與挑戰者競爭。
就以上兩種策略來說,各有利弊。對于科技含量較高的換代產品來說,一般給人的感覺是換代產品的技術含量比原產品要高,新產品占據以前的高價位而老產品降價,降價給人以優惠感,可以刺激銷量,即策略2是可取的。
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如果降價的幅度較大,則可能給客戶以暴利的嫌疑,影響企業和客戶間的關系。因此策略1從這層面來說也有可取之處。企業應根據具體的情況來把握。
6元錢的妙用
企業采取以上兩種策略中任一種,都需要做出一個具體的決策:低價位的產品價格定在多少?
如果價格低于挑戰者,則必定會引起挑戰者的后續降價,并且可能會導致持續的惡性價格戰,使產品的利潤空間趨零;而如果價格過高,則很難吸引客戶,被客戶拒絕。
企業該如何定價,既打擊挑戰者,又能防止惡性價格競爭呢?
對于低價產品的定價,筆者認為價格不應該比挑戰者的低,否則容易逼迫挑戰者進一步降價,當然也不宜過高。客戶對兩家產品的感知質量差距很重要,在這個案例中,筆者認為比較合適的定價應該是58元,比競爭對手高出6元錢。
這6元錢的用處不可小覷:
1.維護了行業領先者的形象;
2.不至于逼迫得競爭對手進一步惡性降價;
3.可以拿出2元錢來激勵分銷商或者銷售人員,而另外拿3元錢來加大對客戶采購員的回扣激勵。加大拉力和推力,來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4.相對競爭對手,可以獲取更高的利潤空間;
5,這6元錢說明了領先者產品質量的優越性,可以給客戶采購員一個向上級領導解釋的合理理由。
因此我們看到,面對挑戰者的價格挑釁,應戰的價格不是越低越好。如果沒有成本的優勢,盲目的降價只能導致兩敗俱傷。適當高出挑戰者產品的價格,反而可以一舉多得。
當行業的領先者遭遇價格逼宮時,理智巧妙的價格應對策略才是成功的關鍵。在價格的設計中,要維護行業領先者的形象和定位,避免全線降價;同時要注意維系與挑戰者的適當價格距離,并利用價格里的利潤設計,有效地激勵渠道和銷售隊伍,既有效打擊挑戰者,又盡量避免惡性價格戰。鏈接:價格戰的快速應對機制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
在許多領域,價格戰都難以避免。首先降價者往往能夠搶得市場先機,而應戰者的反應速度往往決定著價格戰術是否有效。但很多企業應對價格戰的反應機制十分緩慢,貽誤戰機。因此,企業設計出應對價格戰的快速反應機制至關重要。
1.決策權適當下放。企業應該明確哪些產品、什么幅度的降價由哪一層次的決策者決策,而不是把價格決策權全部收在最高層,導致決策效率下降,反應滯后。
2.多方案應對策略。對于那些對企業市場績效影響重大的價格變動,企業應該設計出多套方案以應對。當競爭對手采取策略A時,我們的應對策略就是A1;當其采取策略B時,我們的策略就是B1。
3.以單品迎戰。如果企業對價格的應對策略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考慮,那么可以先以單品或少數幾個產品來應戰。
4.以促銷應對價格戰。如果企業擔心價格策略考慮欠充分,那么可以促銷來應對價格戰。促銷和降價都是向消費者的讓利,對消費者來說并無兩樣,但對企業來說卻不同:由于價格的剛性,降價后就不能再漲回去,而促銷卻可以在促銷期滿后再回到以前的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