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作為視覺文化的一部分,在反映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正因如此,報紙也越來越重視新聞圖片在版面中的應用。近年來,伴隨攝影記者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大量的大幅組照出現在報紙上,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尤其是一些優秀的新聞組照,常常成為報紙吸引讀者的亮麗窗口。筆者認為,具有思想性、重在策劃性、貴在創新是拍攝好新聞組照的三個要素。
一、胸懷全局才能有思想性
思想性是新聞組照的靈魂。刊發新聞組照的目的是使受眾從中得到認同、警戒或者感想,一組思想性強、瞬間把握好、藝術性高的照片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一組沒有思想性的新聞照片,只能是一張張零散照片的無序組合,既起不到沖擊視覺、震撼人心的作用,也讓讀者摸不著“頭腦”,也就不能帶來良好的刊發效果。
新聞組照的思想性的深淺直接反映出攝影記者自身的思想深度,它是攝影記者認識問題的高度、廣度和深度的具體反映;也是他們對宏觀全局是否具有把握能力,是否具有成熟的思維能力,是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是否具有獨特的感悟力的體現。因此,這就要求攝影記者要積極學習政治理論,時刻把握時代主流步伐,關注社會、參與生活,不斷提高引領正確輿論導向的政治感、責任感。導向問題不僅僅是弘揚主旋律的問題,也是一名攝影記者對整個新聞攝影的發展方向能否把握和理解的問題。如果欠缺政治理論修養,考慮問題僅僅局限在“小范圍”、“小圈子”內,只憑感覺去抓新聞,新聞組照的思想性就很難體現出來。只有在思想上把握了全局,才能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才能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捕捉到反映時代發展趨勢的新聞題材。
二、策劃性要貫穿拍攝始終
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但這并不等于一定能拍出好東西。拍好新聞組照,還要在組織策劃上下工夫。特別對可預知的新聞題材而言,報道過程中的精心策劃更為重要,具體體現在如何對圖片新聞進行深度發掘,對圖片新聞的內涵進行發現,如何對圖片信息震撼力進行表現與張揚。2004年,筆者在到大陸科鉆一井施工現場采訪前,就對圖片的拍攝進行了思考。大陸科鉆一井是國家的重點工程,用組照來反映這個比較大的選題,如何下手?筆者首先抓住了“點”,把鉆井取心、首席科學家進行科研等場景作為組照表現的重要新聞點,并利用特寫放大新聞某點的方式,選取到了圖片拍攝的合適角度,因而照片的震撼力得到了充分的張揚。這組照片刊發后獲得了強烈反響,并被評為年度好新聞。
所以說,新聞組照的策劃不是一個單一的事物,要注重全過程,強調它的連貫性。攝影記者在拍攝前要選好角度和拍攝內容,在拍攝中要把新聞攝影的思想性體現出來,在拍攝后要與報刊需要相結合。選好內容就是將能充分反映主題的一個或幾個事物找出來,選好角度就是如何去表現這些事物;將思想性與報刊需要結合就是要充分考慮報刊的版面安排,力爭使新聞組照發揮最大的社會功效,這一點對于攝影組照的策劃來說更加重要。一個良好的新聞組照策劃者,必須考慮到拍攝后的發表問題。在新聞攝影的實踐中,有很多優秀新聞攝影作品,只有當其被安排于某一時間、版面、位置的時候,才能打動讀者,才能成為一幅優秀作品。否則,這幅可能會引起讀者廣泛關注的作品,就會被讀者一晃而過、不屑一顧。我們曾經有很多新聞攝影作品,在評選中獲了大獎,但在刊發時,并未引起讀者的關注,這就是缺乏強有力的攝影思想性與報紙需要相融合的策劃所帶來的結果。這就需要組照的策劃者在搞好組照內容策劃的同時,把組照所帶來的社會效應、報紙的需要充分考慮到,將策劃體現在組照拍攝的前、中、后。
三、推陳出新才有良好的社會效果
創新,是建構在真實生活基礎之上的,以主觀意識規范于客觀現實的能動意識。對于新聞組照的拍攝來說,創新意識對作品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帶著純自然主義,漫無目的地去記錄一個事件,與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經過不斷調查研究,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加以表現,有著天壤之別。“形”不達意或“形”無新意的新聞組照終將是曇花一現,不能被受眾所認同。
新聞組照的創新,就是要使我們拍攝的作品不僅僅只滿足于對工作、生活的記錄,還必須使作品有新穎的形式、更深刻的意境和藝術張力,讓受眾從新聞組照中更廣泛、更深刻、多側面地了解、認識當代社會。在表現形式上,我們可以將圖片的意境、構圖、用光、色彩、人物情感瞬間等要素綜合考慮,抓住人物情感或事件中心的瞬間流露,向讀者傳達人物喜、怒、哀、樂的真情實感和事件的首要特征;在表現意境和藝術張力上,我們可以選取特寫、擴張等手法,從整體構圖上以美學的原則去把握,延伸新聞圖片的“余味”;在說明上,我們可以通過加“編后”、“短評”等說明,將組照反映的新聞事實進一步凸現,將組照反映的主題思想進一步引申、拓展和深化。
這就要求攝影記者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一線中去,充分體察、感受和發現事物,只有當自己被采訪對象激起對“質”和“美”的綜合認識和感悟時才按下快門。同時,強調新聞組照的創新意識,還要摒棄不看實際、只靠幻想的主題先行的主觀主義,應該是有感而悟、有感而發,在改造世界觀的同時,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使新聞組照的拍攝在創新中不斷得到深化和發展。
此外,新聞組照的拍攝還應當避免擺布、導演和東拼西湊的現象。擺拍不僅有違新聞攝影的倫理道德,而且很容易暴露出手法粗陋、思維簡單、缺乏想像力的問題,使新聞組照看起來缺乏鮮活感和生動性。所以,新聞組照的拍攝能不能獲得受眾的認可和贊同,關鍵還是看它是否具有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為此,攝影記者必須提高認識,選取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拍攝對象,確保對真人、真事、真場景進行現場實拍;在圖片的說明上必須做到準確無誤。這樣,攝影記者才擁有了新聞組照拍攝的資格,如果再加上照片思想性強、策劃好、突出了創新,所拍攝的新聞組照就能起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作者單位:中原石油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