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強調,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是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還強調要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這項系統工程中,政工干部負有重要的歷史責任。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深化,政工干部隊伍不適應形勢發展的矛盾卻日益突出,因此,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必須加強。
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客觀必然性是基于以下原因考慮的:
首先,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解決思想問題,化解社會矛盾,這是政工干部的重要職責。
其次,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正是要適應以公平競爭和契約化為主要特征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和秩序的要求,通過政工干部的告知、指引、評價、預測、教育等工作,可以促使市場主體遵循市場運行規則,使市場有序、高效地運轉,使市場主體按照市場經濟的固有規律自主地行使合法權利。
其三,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提高政工干部領導能力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我國潛伏著一些復雜的社會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和沖突是各級政工干部義不容辭的職責。通過個案化、當事人特定化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社會性的矛盾沖突分解為個別社會成員間的沖突,有助于社會化的群體性沖突的化解。
毛澤東同志曾經教導我們: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政工干部自身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對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集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高低,與政工干部的表率作用有著非常大的關系。政工干部要言傳先身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嚴格自律,做到作風正派、行為正直、情操高尚,并應在工作中樹立威信,以增強號召力。
二是指揮作用。政工干部組織指揮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人們的工作水平。
三是創新作用。作為政工干部應具備革故鼎新、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尤其在改革中面臨選擇和決斷時,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抓住機遇,求得發展。同時,政工干部這種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行為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家,促使創新意識的養成,激活氛圍,集思廣益,為實現新跨越奠定基礎。
因此,必須把政工干部隊伍建設作為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政工干部隊伍呢?
第一,落實政策,穩定政工干部隊伍。當前,政工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人員流失等已經不是個別現象。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對于政工干部,有關政策長期得不到落實;工作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承認;有些生活方面的困難得不到解決。這就造成了或人心思走,或身在政工崗位而心有旁騖的局面。因此,必須盡快落實有關政策,提高政工干部的積極性,增強政工干部的使命感,激勵他們立志把政工當作科學去探索,當作崇高的事業去追求。這樣一來,政工干部隊伍才能穩定而又充滿生機。
第二,加強培訓,提高政工干部素質。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紛繁復雜的,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以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這些都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為勝任這樣高難度的工作,政工干部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他們必須有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對社會發展的最新知識能及時地了解,應該有較高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有系統扎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功底。因此,應重視對政工干部的培養,創造條件和制定措施,幫助他們學習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課程,經常為他們舉辦新知識講座,并定發必要的書刊。同時,必須不斷完善“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科學培養提拔機制,建立一支年輕化、現代化、科學化的政工干部隊伍。
第三,增強修養,提高政工干部形象。政工干部的自身形象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非常緊密的關系,這點比其他任何職業都要突出。政工干部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和敏銳的政治嗅覺,有鮮明的思想觀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實際行動中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廉潔自律,克己奉公,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蓬勃向上的拼搏精神。
第四,樹立民主理念,倡導民主作風。民主管理的根本問題是群眾觀念的增強和民主理念的確立。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水平和國民思想政治素質的制約。在人們民主素質還不高、民主理念還不強的情況下,政工干部要搞好民主管理,就必須帶頭保持民主作風,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向群眾宣傳民主的意義和目的,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眾的民主素質,增強民主理念,為開展民主管理,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打下科學的理念基礎。
有了強大的高水平的政工干部隊伍,還必須有科學的政工策略,具體地說,有以下幾點:
要堅持黨的領導。政黨的決策、活動和領導是現代國家的重要特征。中國共產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一定能領導全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綱領、政治綱領和文化綱領,也一定能領導全國人民實現法治,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法治國家。為達此目的,要加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事實證明,黨要加強領導,必須改善領導;只有改善黨的領導,才能進一步加強領導。黨的領導是廣大政工干部實現工作目標的根本保證。
要公平待人。所謂公平,就是公正、平等。公正待人是廣大政工干部開展工作的應有之義,它要求廣大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公正地對待所有當事人,不偏私,不歧視,一視同仁,給予相同的對待。平等是現代社會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應有之義。平等與自由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這就要求廣大政工干部不能高高在上,而應與廣大群眾平等相處,堅持以人為本、以和為貴。
要公開做事。作為政工干部,本身就有向大眾提供信息的義務。政工干部處理事務應當在陽光下進行;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為時,都應當依法公布。
要自覺接受監督。權力一旦不受監督,必然會被濫用,腐敗不可避免。因此,要不斷增強對監督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廣大政工干部接受人民監督,就可以避免陷入“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率。
要講究效率。面對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面對不斷涌現出來的新問題,政工干部應當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員、最低的耗費,辦最多的事,以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師范學院政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