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談話節目作為一種與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極具真實感的節目形態,在西方已有多年的歷史,它不但不斷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高收視率神話,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時代風氣和大眾的行為方式。正如美國新聞學者吉妮·斯科特博士所說的那樣:“電視和廣播談話節目已經成為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方式的一種新權威。它們像是城鎮議事廳或社區集會場所,在這個日益數字化和原子化的地球村中把我們集合在一起。我們可能不認識隔壁的鄰居,我們可能也根本不想認識他們;我們也許害怕街上的陌生人,怕他們是潛在的罪犯。但廣播和電視節目中的談話節目卻是受歡迎的,它們能夠幫助我們知道在這個越來越危險、越來越難以溝通的世界發生了什么,應該怎么樣行事。”“擁有數億萬人傾聽力量的談話節目,具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力,既能造成傷害,又可以給人以幫助。”在電視談話節目中,嘉賓(敘述人)與主持人、受眾面對面交流,它的制作在選題確定之后便相對簡單,制作周期比較短,相對符合電視產品逐漸市場化的需要,因此,電視談話節目在我國發展迅速。據統計,國內目前的電視談話節目已達180個左右。一時間大江南北,家事國事天下事盡付笑談中。目前電視談話節目經過了最初的躁動和熱鬧之后漸漸趨于穩定,形成了一些相對固定的模式,但弊端和不足也日漸暴露。可以說談話節目陷入了無話可談或者說越談越難的困境之中。
這個時候,為了把電視談話節目做好,探討它的選題和表達方式是很重要的。選題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談話節目是否成功,決定著該談話節目對社會的貢獻以及自身的效益,也影響著該節目的市場競爭能力與本身的形象。因此,策劃選題成了眾多談話節目制片人以及編導人員的熱門話題。
一、選題策劃的方向要與欄目定位一致
湖北電視臺的《往事》欄目,選題策劃切中了人們普遍的懷舊心態,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該欄目請歷史事件的當事人來現身說法,告訴觀眾一個真實的故事,像一壺陳年老酒,似一曲古老歌謠,在悠悠歲月的追憶中體味人生百態。正如于丹教授評價的:“《往事》切中了世紀之交國人的懷舊、憶舊心態,所以必能打動人,必有較高的收視率。”湖北省記協主席盧吉安說,《往事》欄目“以人為本,以情動人,充分說明了歷史事實可以挖掘出真正的有價值的好新聞”。很多
觀眾都動情地流下了眼淚,特別是一些老觀眾在節目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
二、選題策劃要跟上電視分眾化傳播的趨勢
在美國,有許多專業頻道和專業欄目,觀眾可以各取所需,選擇自己想看的頻道。而我國的談話節目仍然處在泛話題時代,很多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談話群。談話節目應該走分眾化路線,只有這樣,談話節目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
如今,電視觀眾變得越來越難“伺候”,他們對電視頻道的忠誠度不高,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進入了“遙控器”時代,觀眾可以在一分鐘內換幾十個頻道。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留住觀眾瞬間的注意力,電視目標市場細分、頻道專業化成為電視改革不可阻擋的趨勢。電視談話節目必須進入目標市場再細分,走窄題化道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受眾群。就是話題小而又小,越具體越好,話題定位越具體就越能鎖定這部分受眾,以至每到節目播出之際,具有“約會”意識的這部分受眾成了“常客”。
央視的《對話》實現了電視分眾化之后吸引盡可能多確定目標受眾的目的。通過對《對話》的研究不難發現,它的成功首先在于定位的準確,即它的精英情結。與其他談話類節目不同,《對話》觀眾群體是一群受過良好教育,專業素質較高,關注社會經濟發展和活躍在社會經濟各領域的人,是這個知識經濟社會形成的“知識群體”。這種明確的定位,使得《對話》在運行過程中努力從各個方面實現自己的精英追求。
三、選題策劃要走專業化道路,培養專門人才
實際上,選題策劃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創造活動。從過程來看,策劃常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信息和綜合分析。從策劃前的調查研究到確立目標、制訂方案,再到實施、評估、調整方案,無不顯示出當代策劃的系統特點。從結果來看,策劃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的、可行的運作方案。從信息的傳遞,到分析、預測,以及策劃手段的運用,都具有先進性和超前性,以保證策劃目標的實現。因此,要提高策劃的實際效用和科學水平,電視業內必須盡快形成專業性的策劃隊伍和策劃機構,以結束目前散兵游勇式的游擊戰。
目前,策劃人才奇缺是電視界的現狀,尤其是談話類節目,更需要一些精英式的策劃人才,因此,培養和造就一批策劃人才,是電視策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應采取優惠措施,鼓勵那些具有策劃知識和才能的人,從編輯、記者隊伍中適當分離出來。這里所說的“適當分離”,就是既要克服什么人都可以從事節目策劃的狀態,又要避免從事策劃的人游離于節目之外而失去創作源泉。
記者、編輯將自己準確定位后,還要使自己的知識經常更新和補充,應開闊自己的視野,開放自己的頭腦,從文化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多渠道中去獲取新鮮的信息和有益的知識。
四、選好系列話題,營造傳播強勢
策劃系列話題,一是選題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教育意義;二是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能產生重大影響,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有推動作用;三是能澄清人們的模糊認識,有助于社會成員在理性思維下行動;四是有現實的針對性和警示作用,能產生強烈震撼力,引起普遍重視;五是視(聽)形象鮮明、獨特,方便收看收聽。系列話題還要重視對播出時數和播出方式的策劃。內容特別重大,能在社會上產生轟動效應的系列話題,傳播期數應在七期以上,每期時幅不應少于十分鐘。中型系列話題,應連續安排五期以上,常規系列話題的傳播也不能少于三期,時幅應與重大系列話題相等。少于三期的系列話題的傳播很難形成宣傳強勢,收聽收視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至于超大型的系列話題策劃,主題可以更集中,視野可以更開闊,內容可以更豐富,篇幅可以更浩大,指向可以更明確,力求能引起其他媒體的“宣傳聯動”。
五、善于從司空見慣中發現閃光點,折射現代人文關懷
從平常中發現異常和高尚,從平凡中發現非凡和偉大,從一滴水里發現陽光,既是業務素質的綜合積淀,又是談話節目選題策劃之關鍵。一是善于發現那些閃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光輝,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貢獻的平常人的平常事;二是善于發現在新時期依舊保持不計較名利地位、個人得失,一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甘愿奉獻,甚至是“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平常人和平常事;三是善于發現那些不為物欲所動,在重要財物崗位上拒腐防變,艱苦樸素奮發創業的平常人的平常事;四是善于發現生活中尊老愛幼、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熱心公益、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的平常人和平常事;五是善于發現現代家庭、傳統美德、孜孜進取、文明生活的平常人和平常事。讓受眾通過收聽收看感受到不平常、不尋常、不普通和不一樣,弘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文關懷。
總之,重視選題策劃,今天變得愈來愈突出和重要了。策劃在當前受眾分眾化和媒體趨同化的前提下,尤其重要。中國的電視談話節目發展到今天,亦日趨成熟,但好的談話節目依然太少。談話節目為了在激烈的“眼球”競爭中立足,必須進一步研究市場,研究受眾,走分眾化、小眾化路線,鎖定“忠誠”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