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輿論監督實際上是人民群眾借助于新聞媒體對社會權力、公共政策以及社會行為進行的民主監督。它通過媒體特有的公開性,對社會上一些腐敗現象、行業不正之風和其他事實進行報道,從而起到揭露鞭撻丑惡和弘揚正氣的目的。它是完善我國民主監督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溝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也是黨和政府賦予新聞工作者的光榮任務。
黨的十五大報告和十六大報告中不僅提出了我國幾種主要監督的方法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從黨的指導思想上把輿論監督提到了重要位置。黨的十五大對新聞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新聞宣傳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事實求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這里所說的“兩個堅持”、“一個把握”,實際上提出了新聞輿論監督的三個基本原則,即講政治、講事實、講紀律。
先說講政治。新聞輿論監督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正確的出發點,做到幫忙不添亂。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著眼大局看問題,出以公心搞監督,一切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圍繞改革、發展和穩定這一大局進行。我們選擇新聞輿論監督的對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有利于黨和政府改進工作,有利于廣大群眾關注熱點問題解決,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標準進行。
再說講事實。新聞輿論監督必須以事實說話,以理服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更是新聞輿論監督的生命。新聞輿論監督應當確保報道中的全部內容完全真實。從報道的整體到細節、從事件的表象到內涵,都必須完全真實,決不能“合理想象”,或“模棱兩可”。記者在采寫新聞輿論監督稿件時,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包括監督對象本身及其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盡量多地掌握翔實的第一手材料,搞清新聞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透過現象見本質。在沒有把握的時候,不得以搶新聞為借口而急于發表稿件,對于新聞輿論監督稿件來說,準確性比時效性更為重要。
還有一點就是要遵守黨的宣傳紀律和新聞職業道德。新聞輿論監督要在黨紀、國法和新聞宣傳紀律范圍內進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工作者在履行新聞輿論監督的權力和責任的同時,也要接受社會監督,受到政策、法規和新聞宣傳紀律的約束,必須按照新聞工作者的準則辦事。凡是上級明文規定不準公開報道的內容,不經上級批準,是不得擅自監督的。對有些不宜公開批評的人和事,要內外有別,可以通過“內參”的形式向領導反映。新聞工作者要嚴守職業道德,不能借助新聞輿論監督從事打擊報復和泄私憤活動,更不允許拿新聞輿論監督作為吃拿卡要和拉贊助的砝碼。
新聞輿論監督是一項難度高、麻煩多、風險大的工作。新聞輿論監督稿件要通過文字、語言來表述,有時一句話、一個字就會使媒體陷入被動。新聞輿論監督稿件發表之前,會有人上門說情;發表之后,會有人挑毛病;一些被監督對象更會提出各種理由糾纏,甚至訴諸法律,對簿公堂。所有這些,都對新聞輿論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寫新聞輿論監督稿件只有講究方法,才能提高監督水平。
第一,新聞輿論監督要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事例和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展開監督。前面談到的新聞輿論監督三原則是從宏觀上提出的要求,而新聞輿論監督自身大都是針對具體的人或事的,因此,要把握好宏觀原則下的微觀批評,就必須對具體的監督對象進行分析,作出科學準確的判斷。一方面要看監督的問題是否與黨的方針政策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關,另一方面要看被監督者的行為是否在社會上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和嚴重后果。凡是關系到國家大政方針,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都應當理直氣壯、放心大膽地進行監督。
第二,新聞輿論監督要立足正確引導,發揮社會服務功能。新聞輿論監督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新聞媒體的特殊功能,幫助人們明確合法與非法、是與非、美與丑的界限,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具體的人和事的監督中,要站得起,立得正,說得有道理。同時,新聞輿論監督要努力貼近群眾,廣泛反映社會生活,多關心百姓之痛癢,多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積極為百姓鼓與呼。記者在實施新聞輿論監督中,還要樹立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新聞的優勢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新聞輿論監督要有高品位和高格調。新聞輿論監督的威力和戰斗力決定了它的嚴肅性,不僅政治性和政策性要強,而且品位和格調要高,要給人以鼓舞的力量。有些報刊在實施新聞輿論監督時,眼睛盯著艷星、血腥和黃色淫穢的事情,迎合一些低級趣味的人,不惜篇幅和筆墨描寫一些下流的、血腥的情節和細節,讓讀者對監督的對象不僅恨不起來,反而津津樂道,這自然違背了新聞輿論監督的初衷。因此,搞新聞輿論監督,不能獵奇,不能單純追求刺激和轟動效應。
第四,新聞輿論監督要掌握時機、火候和節奏,把握好尺度,注重批評效果。新聞輿論監督的目的是幫忙,是解決問題,在具體實施時,就不能光圖痛快,而首先要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從整體利益和全局出發,用全面的、聯系的和發展的觀點分析、研究所監督的問題,要特別注意曝光后可能產生的結果和發生的變化,盡量避免和減少負面效應。新聞輿論監督還要把握好力度、密度和節奏,對有些問題的監督要適可而止,不要過于熱炒。
第五,新聞輿論監督要與執法執紀部門配合,形成監督的合力。新聞單位應當同紀檢、監察、公安、司法、工商、稅務、物價、審計、技術監督等部門建立經常廣泛的聯系。執法部門執法具有強制性,他們的檢查,被查單位不敢拒絕。記者同他們一起檢查、辦案,很容易獲得生動的第一手材料。而記者單獨采訪,當事者往往會拿種種借口不予接待或提供不真實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執法部門調查的情況和查處的案件具有法律效力。據此寫出的新聞輿論監督稿件也具有權威性,被監督者也不會找記者和媒體的麻煩。此外,記者自己采寫的新聞輿論監督稿件發表后,也可以同有關執法執紀部門通氣,讓他們進行查處,并及時向社會公布處理結果,這樣可以大大增強新聞輿論監督的效果。
(作者單位:南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