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男友談了一段很長的戀愛,終于踏上了婚姻的紅地毯。結婚快半年了,每當回想起自己的愛情歷程,我不得不承認父母的相處模式對我的影響之大,有時不希望如此,但有時又慶幸如此。”
小蕓與傅仁的故事
小蕓的媽媽是個能干果斷、脾氣剛烈的女人。雖然她對女兒呵護備至,但也要求很高。小蕓從小就對母親又愛又恨,一方面想要媽媽的愛護,一方面又怕她挑剔指責。在這樣的壓力下,小蕓對自己很沒自信,常常需要依附別人的肯定,才能確定個人的價值。
小蕓尋覓愛情許久后,終于認識了傅仁。在多年交往中,不論大小事情,只要小蕓一發脾氣,傅仁都會原諒、順著她。小蕓以為自己幸福無比,卻不知傅仁對她的愛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傅仁是個內斂的人,需要很大的個人空間。有時,他會獨坐在房間,希望收拾內心的感受。但小蕓認為,這是孤獨的表現,常常主動找話說,或坐在他身旁,傅仁了解小蕓的善意,可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需要。
在小蕓心中,覺得為傅仁付出了很多,幫他打理生活,也能孝敬公婆。然而,在情感上,小蕓很需要丈夫不斷的肯定,可這種需要讓傅仁不堪重負。
傅仁也試過向小蕓表達“失去了空間”的感覺,聽到這話時,小蕓有時傷心難過,有時怒斥傅仁。做丈夫的感到很無奈,但似乎也沒有什么辦法能使妻子了解自己的需求。也許是成長背景跟小蕓不同,傅仁的母親是很情緒化的。兒子從小到大不但不能得到她的肯定,還要隨媽媽的情緒飄忽,以致只能用忍耐度過低潮,把一腔苦水往肚里吞。
其實,他何嘗不需要別人肯定呢?當初被小蕓吸引,就是因為她那天真無邪、活潑的個性帶來了溫暖,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在隨后的交往中,兩人才發現彼此的情愛方式都深受各自父母的影響,一個太需要親密關系,另一個卻害怕窒息的感覺,從而令他們的戀愛關系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專家解析
應該這么說:父母的婚姻狀態,常會極大地影響兒女的婚姻及戀愛觀。為此,你可通過以下幾點來觀察一下,自己父母的情愛方式是怎樣的——
一、父母的關系是親密還是疏遠?是事事商量還是貌合神離?
二、他們是如何溝通的?互相指責,還是互不理睬?是要求對方忍讓,還是彼此尊重?
三、怎樣表達親密和好意的?用行動、用言語?是含蓄的還是明顯的?
四、如何處理沖突的?是互不忍讓、誓死不休?還是一個決定后,另一個要跟從,從不商量,就讓事情不了了之?
父母的相處模式,塑造了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的期望和表達類型。有些人從小看見父母無窮無盡的沖突,內心會很害怕,于是自己結婚后會逃避沖突;有些人看到母親經常遭父親欺負,婚后便不會輕易忍讓,因為不想重蹈母親的覆轍;有的看到父母貌合神離,結婚后會刻意營造和諧氣氛,接受不了負面的情緒;當看到父母不輕易表達各自內心的情感時,自己也不習慣流露情感,寧愿用行動來表達愛意,如排隊為丈夫拿申請表、做家務以及到超市購買他所喜歡吃的食品等。
由于受制于父母關系的模式,有時會出現刻意逃避的現象,有時又會下意識地重蹈他們的覆轍。只有通過認識上一代的關系模式,了解其對自身的影響,才能漸漸跨越那些不由自主的反應或“死穴”。
友情提示
不論你有沒有談戀愛,先了解父母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是很好的一步。有些情侶會發現,男友像自己的爸爸,女友像自己的媽媽,這便是于潛移默化中受到了上一代的影響。我們可從長輩身上學到不少教訓與經驗,懂得打住不良影響是很重要的,不然很易因為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不斷發生沖突。
父母的相處模式,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婚姻的期望
張小荊28歲銀行職員
我爸媽在相處上,彼此都很了解對方個性的缺點是什么,所以,他們在心情上調整得很好,都很愿意接納對方的每一部分。他們的這種態度,對我的影響很大。想想自己結婚和談戀愛的經歷,我就發現,在和異性相處時,我也能用一種比較寬容的心情接受對方的缺點或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摩擦也就減少了許多。
父母良好的示范,讓我對婚姻有了良好的期望,了解真心接納對方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要拿模式套在對方身上。但也有失望的地方。從父母身上,我感覺不到那種愛人間應有的激情,只有相濡以沫的親情,這讓我想起那句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因小時沒有經驗,因而也無法確定現實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存在這種甜蜜。
總算熬到自己長大,開始體驗愛情與婚姻,并通過觀察與了解朋友們的婚姻,發現許多幸福夫妻之間,都存在一種“浪漫”的感覺,但和年輕情侶不一樣,他們不需要借助玫瑰花或是高級餐廳去烘托這種氛圍。他們是在相處的感受上,把對方看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所以不斷有興趣認識對方,彼此很寬容,不會用過去的錯誤反復定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就像一般常說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要睜大眼睛放大對方的優點,閉起眼睛對待伴侶的缺點,或是一笑置之。當然,做起來可能不容易,不過,只要不懈地努力,習慣成自然就沒那么困難了。我相信,只要注重這種“特別的浪漫”,我的婚姻生活就能夠常保新鮮。
父母如何表達感情,你又怎么表達
陳瑩瑩27歲市場部主管
我媽媽是個很重實際的人。父親與她談戀愛時,喜歡用鮮花或浪漫禮物表達感情,她常常會提出批評,說這是浪費。婚后,爸爸干脆把薪水交給媽媽管理,不再過問家中的錢是如何花的。爸爸一直都認為錢財是身外之物,只要媽媽能感到對她的感情與信任,父親就很愿意配合。
所以,媽媽常常告誡說,愛你的男人會把錢都給你管,房子、車子都放在你的名下。
剛開始談戀愛時,我就用母親所說的模式期待男朋友的“表現”,但慢慢成熟之后,我能客觀地分析,母親的告誡乃是個性使然,其實,我的安全感不在于對方是否把錢包交出,更看重的是對方有沒有花時間在自己身上——我比較需要兩個人獨處的空間與時間,這點就與母親相當不同,她喜歡擁有個人空間,總讓爸爸少黏著點。所以,在我結婚后,就算先生買車要用我的名字,也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夫妻兩人是一體。我相信我們兩人對婚姻都很看重,都會努力經營幸福的生活,有困難也會一起去努力解決的,至于抓不抓住對方的“荷包”,這并不重要!
故此,我想感情的表達應以對方的需要為主,而不是滿足自己的喜好,這才是重點。
從父母身上學會:吵架不傷人
周柳明28歲 護士
我從小沒見過父母親爭執。不是說他們不吵架,而是母親一生氣就沉默,愛用“冷戰”的方式,而父親往往會等待數天,再主動與她溝通、和好。
我可不能接受對方跟自己“冷戰”,這會讓我解讀成“先生不在乎我的感覺”。但父親能了解母親不說話的原因,是因為她知道自己脾氣壞,怕說出傷人的話語,所以,沉默是保護婚姻最好的方式,不會傷及別人的自尊。
我從他們的模式上學到了這樣的精神:吵架不傷人。我和先生兩人很重視溝通,且雙方從不在別人面前吵架,因為要顧及對方的面子。每次發生不愉快后,盡量在晚上睡前溝通完畢。如有一方想冷靜,也可先約定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讓另一方不會產生沒有安全感的等待。
你與所喜歡的人,如何創造新的模式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在前面回答了。我想,重點就是盡量學習父母關系中好的模式,但應是重精神而不是方式。每一對情侶,在戀愛的過程中,都會有一種讓兩個人都可接受的相處模式。成熟的你,從父母那里得來的一些誤以為“愛情都要這樣”的錯誤觀念,是該調整一下了。希望正在戀愛或預備戀愛的年輕男女,在戀愛的過程中,發揚光大父母優良的相處經驗,并從中找到適合自己情感的相處模式,為今后的幸福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