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西方國家的女性相比,我國女性更習慣使用節育環來避孕。這是一種安全可靠的長效避孕方法。但是,一個節育環至少要在體內放置十多年的時間,在選擇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避孕失敗,乃至造成一系列并發癥。所以,女性朋友很有必要詳細了解節育環的材料、規格、放置時機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節育環適合我國女性使用
“環”學名為宮內節育器,將其放置于育齡婦女的宮腔內,通過機械性刺激及化學物質的干擾而達到避孕的目的。因其不抑制排卵,不影響女性內分泌系統,因而避免了一般藥物避孕的不良反應。節育環已使用多年,臨床實踐證實,該方法比較適合我國女性的體質,不會帶來服藥時常易出現的副作用。
形形色色的節育環
很多人聽到“環”這個字,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其外形像一枚戒指。其實不然,除了圓形之外,還有T形、V形、Y形及鏈條狀等多種形狀。經過多年的實踐改良,應用于臨床的多為含銅或含藥,支架材料為塑料、聚乙烯、記憶合金等。不同材質及不同形狀的節育器各有特性,因而可適用于不同體質及需要的婦女。
“對號入座”選節育環
對于大多數育齡健康婦女而言,往往首選含銅的T“環”或新體380“環”。T“環”價格低廉、避孕效果確切,環體由塑料支架與銅絲構成。該“環”由于含銅量大,塑料支架柔韌性稍差,故術后出血及腹痛的副反應稍多。不能適應T“環”者,可嘗試使用新體380“環”,該“環”價格適中,由德國進口,工藝精良。聚乙烯支架柔軟、順應性好,可減少對宮壁的刺激,術后不良反應小,使用者多能接受。
節育器避孕有一定的失敗率,大多由“脫環”引起,即節育器從宮腔內自行排出體外。而“脫環”多與使用者宮頸松弛有關,故這類婦女應當謹慎選擇。可試用愛母環,該“環”呈V形,與宮腔形態一致,支架為記憶合金,順應性好且很難變形,兩端為銅粒,不易脫落。此“環”另一特點是沒有尾絲,故減少了生殖道感染的發生率及性生活的不適。在同類產品中,脫環率最低的是從比利時進口的吉妮環,其外形酷似微型鏈條,由聚丙烯手術縫線穿起6個銅套組成。因為整個環體沒有支架,故形態相對自由,可隨宮腔變化,又因一端嵌于宮壁肌層,因此脫落率較低。
有些婦女平素月經量較多,可又希望使用宮內節育器,該怎么辦呢?最好選擇一種含藥的宮內節育器。該節育器從德國進口,其外形與新體 380“環”相同,不同的是縱壁上包繞一個含藥的圓柱體,一旦置入宮腔內,藥柱中的避孕藥便會緩慢地釋放,并且只作用于宮腔內部而不影響全身各系統,在明顯減少經血量的同時,又避免了一般避孕藥的不良反應。由于整個環體不含銅成分,故適合金屬過敏的婦女使用。
總之,節育器的種類繁多,各位婦女朋友在“上環”前一定要知情,爭取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環”,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未產婦也可用“環”
最新研究認為,未產婦也適宜安置宮內節育器。我國的育齡婦女大約有50%的人是采用宮內節育器進行避孕的,但使用者大部分為經產婦。
其實,未產婦“上環”在技術上與經產婦大同小異。在一般情況下,未產婦宮頸較緊,心理較為緊張,在“上環”之前通常需要擴張宮頸。
此外,未產婦若在月經周期第10天以前或在月經期內放置帶銅節育器,出現妊娠、脫落而取出環的機會會比較多,因此,未產婦放置的最佳時間應在月經周期的第11天~17天。
由于避孕藥可使子宮內膜處于萎縮狀態,所以,使用避孕藥及皮下埋藥者應停藥一個月以上再“上環”,在此期間可采用避孕套或其他方法進行避孕。
對于未產婦來說,選用對稱帶銅的宮內節育器,如 T形銅環、母體樂等會較為合適。“上環”以后,需短期停止性生活,每次月經后要檢查一下節育器尾絲,首次“上環”的未產婦頭兩次行經可能會有輕微腹痛和月經過多的情況,對此要勤于咨詢,也可服一些藥物對癥處理。如在手術后出現焦慮,可口服安定,以減輕脫環和安環后出現的疼痛。
過去認為,宮內置放節育器有增加感染盆腔炎的危險,并可能引起宮外孕、繼發不孕和慢性盆腔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報告,使用宮內節育器與感染性盆腔炎、宮外孕、繼發不孕等的發生沒有直接關系,在沒有高危感染因素的婦女中,“上環”后并無生育之虞。但有痛經的婦女則不適合,若放置后確診為感染性盆腔炎,應立即取出,何時放置,須待孩子出生后酌情考慮。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未產婦還是經產婦,若患有感染性盆腔炎或性傳播疾病,應禁止使用宮內節育器。
放置節育環的合適時機
1. 月經周期間放置:一般以月經干凈后3天~7天內放置較為適宜,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懷孕的機會很小,且子宮內膜為增生期,內膜較薄,放置后引起損傷及出血的機會較少。國外也有選擇經期放置的例子,因此時可排除置器前妊娠的可能性,且子宮頸口較松,操作容易,還可避免因放置后又一次子宮出血的心理負擔。
2. 人工流產后即時放置:人工流產或鉗刮術后即時放置,此時宮口松,且可免去二次手術。有人研究與月經周期時放置相比,其感染和出血的并發癥未見增加,妊娠和脫落率亦相似。但必須在宮腔內容物完全清除、出血不多、子宮收縮的前提下進行放置。如術前已有陰道不規則出血、術時出血多、子宮收縮不良或疑有宮腔內容物未完全清除,則應等下次行經后再放。
3. 中期妊娠引產后放置:在非經陰道手術的中期妊娠引產后即時放置,如腹部穿刺羊膜腔利凡諾爾引產者,應于胎兒娩出后、清宮手術時放置。中期妊娠引產后放置節育器,通常脫落率較高,甚至高出早期流產后放置的5倍~10倍,因此,如疑有宮腔內組織殘留、有潛在感染可能及用水囊或其他藥物經陰道引產者,均不能放置。
4. 產后42天及哺乳期閉經者,排除妊娠且子宮收縮恢復良好,惡露干凈5天以上,無子宮腔或會陰感染現象者,可放置節育器,以減少哺乳期妊娠。但因子宮肌層脆薄,放置時要小心,以免穿孔。
5. 產時和剖宮產時胎盤娩出后立即放置。優點是分娩和放置節育器可同時完成,避免二次手術;缺點是脫落率高。如破水超過12小時以上、滯產,有陰道操作如手術產、手取胎盤等,均易引起感染,故不宜放置。疑似胎盤殘留,因有出血可能,最好不予放置。古典式剖宮產者,因子宮切口位于子宮體部,節育器易從切口嵌入或穿透子宮壁后進入腹腔,一般不放,即使放置,也必須在區級以上醫院進行。
6. 房事后放置。性交后因未采取避孕措施,或因意外(如避孕套破漏)而擔心懷孕,且打算長期節育的婦女,可在72小時內放置活性節育器。
術前的注意事項
醫生經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進行必要的生殖系統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后,如均合格,可安排放置節育器的時間。受術者術前3日須無房事,手術當日體溫應在 37攝氏度以下。手術要在手術室內進行。這種手術一般沒有痛苦,病人只需思想放松并與醫生配合,只需幾分鐘,手術即可完成。
節育器種類的選擇,要參考受術對象的年齡、胎產次及以往使用節育器的情況。以活性節育器為主,對銅過敏者可選用金屬單環或宮腔型環;有放環脫落史者,不宜采用環形節育器,應換另一種樣式。節育器大小的選擇,一般應根據宮腔的大小并參考其他因素選用。通常胎產次少、宮腔寬度小、體型小者選小號節育器,反之則選偏大一號;人工流產后或產時胎盤娩出后放置時,大多選用中號。放節育器時最好問清何種類型,或請醫生給看一下,以便日后隨訪或將來取環時有所了解。
術后要保持外陰清潔,避免重體力勞動2周,適當休息,2周內禁房事和盆浴。放置后,通常可出現少量陰道出血、腰酸、小腹脹痛等,輕者可不作處理,癥狀嚴重如出血超過月經量時,應及時診治。放置后最初3個月內月經量可能增加。應注意放置節育器后有脫落的可能。如無癥狀一般在放置后1、3、6、12個月各隨訪1次,以后每年隨訪1次,直到取出。隨訪時陳述月經情況,經婦科檢查,根據尾絲、B超或X線確定節育器位置,做好隨訪記錄并預訂下次隨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