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迅速發展,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財會領域得以普及,這使得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環境及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建立網絡財務系統已是一個重要課題。本丈就網絡財務的內涵與特點、存在的問題、應用模式及內部控制等方面作以探討。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F275F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6)02—0143—02
當今時代,人類步入了科技迅猛發展的重要時期,科技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網絡經濟,正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電子信息、商務為基礎,沖擊著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絡的迅速普及、巨大威力以及難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響著人類經濟的社會的全面發展。毫不例外,財會作為一門信息性學科,面臨著沖擊和挑戰。為此。筆者就網絡經濟時代財會工作發展淡幾點認識。
一、網絡財務的內涵與特點
網絡財務,即基于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網絡,以整合實現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在網絡環境下實施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各項功能,并能實時反饋和遠程監控的財務管理系統。網絡經濟時代,網絡財務是未來財務管理發展的優先選擇和必然趨勢。可以說,相對于傳統的財會管理信息系統,網絡財務具有諸多優點和特點。如,能夠實現大大拓展財務空間的管理范圍,完善和加強財務管理的各項功能;可以快速實現相關業務與財務的同步處理;可以充分整合企業外部資源,溝通反饋并實現內外部資源的共享;明顯之處就是能使財務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時,與傳統財會信息系統相比,網絡財務還具有實對性、電子性、快捷性、開放性、集成化、遠程化等特點。網絡財務使得財務管理從分散走向集中,從內部走向外部;網絡財務可實現財務管理由靜態向動態跨越,真正做到實時處理,強化事中管理、事前預算的功能。如今,網絡財務以其實現企業財務與業務協同、高度信息共事、支持在線和遠程處理、支持電子貨幣及單據等方面的顯著特點和優勢成為網絡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此,從傳統財務向網絡財務轉變勢在必行。
二、網絡時代財務工作的新問題
網絡時代,財務核算的范圍和環境發生了變化。如人員構成,業務范圍、人員能力和素質、內部控制方法等都有了很大變化。內部控制由人工化轉為程序化和智能化,網絡環境下財務內控的重點由對人的控制為主轉變為對人、電腦及互聯網的應用和控制。從數據和交易程序和層次看,網絡財務采用高度電子化交易方式,對數據的正確性、交易及其軌跡都帶來新的變化,也就是說財會信息儲存方式和媒介發生了變化,即具有人:工控制與程序控制相結合的特點。軟件的應用程序本身中包含了內部控制功能,這些應用程序的正確運行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財務數據等方面的處理。這也就是網絡財務對內控制度的挑戰。
在網絡環境下,由于控制范圍的擴大化,很多財會信息通過局域網或開放的Interner來傳遞,置身于開放的網絡之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等安全風險,有時會出現真實性和完整性不保的問題。同時,計算機病毒、電腦黑客猖獗等也給網絡系統帶來一定的風險。
另外,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網絡財務所需要的人才、財務人員的素質、責任心等需要一個巨大的提高。而我們財務人員的總體素質還不高,這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還有法律法規建設滯后,而網絡會計、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遠遠超出了現有法律體系的規范,電子交易可能引發的爭端,如證據、合同的履行以及可靠性問題等,都已成為網絡財務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三、網絡財務應用的三種模式
自1999年8月用友集團首先提出“網絡財務”以來。網絡財務的其實現企業財務與業務協同高度信息共享、支持遠程和在線處理等特點成為財務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不同企業或行業部門的實力對網絡財務的要求不同,可選擇不同的應用模式。
一是自行購建模式。該模式是指搭建在網絡財務軟件運行所需的硬件和網絡平臺基礎上,通過購買或開發并在企業或企業集團內部安裝網絡財務軟件,以實現網絡財務實現應用的網絡財務應用模式。由于這種模式需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所需的網絡設施和環境;又由于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需要跨地區、行業,甚至跨國界業務和核算管理,財務工作復雜,為此,該模式適用于大型企業或集團。在這種模式的實際應用中,可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來實現網絡財務的應用。所謂集中或應用,是指將網絡財務軟件安裝在企業或集團總部的服務器上,各分支機構(會計主體)將數據集中到總部服務器上,再由總部統一進行數據管理,各分支機構則通過廣域網絡操作網絡財務軟件,進行實時作業。這種模式便于總部對下屬或分支機構管理,但該方式費用高,整體系統可靠性不高,受軟件及網絡影響較大,一些金融系統較為適用,如證券、保險、銀行等。所謂分布式,是指把網絡財務軟件安裝在企業或集團的各分支機構服務器上,并各自處理相關業務;每隔一段時期進行數據整合,再通過廣域網定期傳送到總部的服務器上。總部通過網絡登錄到分支機構的服務器上,對分支機構進行實時查詢。該形式盡管不能及時統計,但信息管理較靈活;整體系統可靠性強。這一方式主要適用于機構分散、財務監控要求一般的企業。
二是ASP模式。ASP即應用服務提供商,是指在雙方共同簽署的外包協議或合同基礎上,企業將其部分或全部與業務流程相關的應用委托給服務商,并保證這些業務流程的平滑運作,即不僅要負責應用系統的建立、升級與維護,還要對應用系統進行管理,用戶可通過網絡獲取這些服務。ASP集中專業人才,通過租用ASP運行平臺和軟件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系統,只提供一些租金,其它一切事項都由ASP負責。該模式可節省建設網絡財務系統和招募IT人才的大筆資金。但該模式在業務安全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可能會造成商業機密泄漏。該模式較適用于中小企業。
三是外部代理模式。該模式是指通過與建立了網絡財務系統的會計中介機構簽約,指定由其應用網絡財務系統代企業執行財務信息生產職能,企業則向其支付相應費用。這種模式的財務信息生產由獨立的第三方控制,經營者就會失去操縱利潤的機會,這將使財務信息計量標準更加客觀公正,也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并降低成本。這種模式也存在著財務安全隱患。
四、網絡財務內部控制的幾項措施
(一)企業網絡財務內部控制
一是財會信息資源控制。財會信息來源于網絡服務器的數據庫系統中,故網絡數據庫系統則是網絡財務控制的定點目標。為此我們應當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三層式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組建企業內部網,即利用中間代理服務器隔離客戶與數據庫的聯系,以實現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2.采用較為成熟的大型網絡數據庫產品并合理應用子模式,子模式是全部數據庫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戶或應用項目的一個數據處理集,通過它可以分別定義面向用操作的用戶界面,做到特定數據面向特定用戶開放;3.采取有效的網絡數據備份、恢復及補救計劃。
二是系統開發控制。這是一種預防性控制目的,是確保網絡財務系統開發過程及內容符合內控要求。1.在軟件開發上應進行事前控制,并進行可行性研究;2.在系統研制和開發過程中,機關人員要參與系統控制功能的研究和設計,制定內控方案并加以實施。
三是系統應用控制。1.在輸入控制中,要求輸入的數據應經過必要的授權,經過檢查并采用各種技術手段對輸人數據進行校驗;2.在處理控制中,要對數據進行有效控制和文件控制,即包括對數字的核對、代碼和數值有效范圍的檢查、記錄總數檢查、文件長度、標識及是否染毒等;3.在輸出控制中,要驗證輸出結果是否正確和是否處于最新狀態,以便獲取最佳信息,還要保證文件傳輸安全正確。
四是管理系統控制。1.做好系統的維護保養工作,維護須周密計劃并嚴格記錄,設置必要的控制措施;2.設置適應于網絡下作業的組織機構并設置相應的工作站點;3.合理建立上機管理制度,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等。
(二)企業網絡財務外部控制
一是電子商務控制。網絡財務是電子商務的基石,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電子商務應嚴格管理和控制。主要有:建立與關聯方的電子商務聯系模式;建立網上交易活動的授權、確認制度,以及相應的電子財務文件的接收、簽發、核實制度;建立檔案記錄制度與審計監督制度等。
二是周界控制。是指通過對安全區域的周界實施控制來達到保護區域內部系統安全的目的,它是預防一切外來攻擊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確內部網絡邊界,防止“黑客”進入我們內部系統;建立防火墻,在內外網界面上建起屏障,防止外侵,保證網絡安全。
三是大眾訪問控制。包括文件傳遞、電子郵件、網上會計信查詢等。主要做法有:注重在網絡財務系統中對用戶的登錄名和口令的合法性進行檢查;合理設置網絡資源的屬性和訪問權限;對網絡進行實時監視,控制網絡訪問范圍等。
四是遠程處理控制。網絡財務系統的應用為跨國企業、集團企業實現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處理功能創造了條件,對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合理設計網絡財務系統各分支系統的安全模式并加以實施;科學地進行遠程處理規程控制等。
五是數據通訊控制。保證良好的物理安全盡量采用結構化布線來安裝網絡;采用虛擬專用網線路傳輸數據,開辟安全數據通道;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與數字簽名,保證傳輸數據的保密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