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打開了民眾政治參與的新途徑。但由于網絡政治參與還存在著參與主體的不平等性、參與的不規范性和欺騙性等問題,在它為民主化進程提供動力與機遇的同時,又給民主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向作用。作為技術手段的網絡是中性的,網絡政治參與能否推動民主的進程,不取決于網絡自身,而取決于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怎樣使用了它。
關鍵詞:網絡政治參與;電子民主;網絡技術;政府
中圖分類號:G20 D0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6)02—0021—02
隨著國際互聯網絡在全世界的迅速普及,網絡成為民眾政治參與的新途徑。網絡政治參與以其與以往政治參與皆不同的特點,對民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與網絡政治參與推動民主的可見事實相比,網絡政治參與對民主的負向作用更多的具有可能性。由于歷來學者對民主的概念范疇說法不一,本文討論的民主主要限定于網絡政治參與層面上的電子民主。
一、關子電子民主
民主是政治學中常用的字眼,但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地對此加以表述??贫髟凇墩撁裰鳌分兄赋觯骸懊裰魇且环N社會管理體制,在該體制中社會成員大體上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或可以參與影響全體成員的決策?!蓖瑫r科恩還指出這種說法有很大的改進余地。隨著互聯網進入人們的政治生活,人們政治參與渠道大大得到拓寬,網絡政治參與的產生與發展,使得出現了許多新型的民主理論,并開創了許多新的民主實踐。其中,電子民主成為時代的一個熱點問題。
電子民主“是完全網絡時代的民主新形式,它以發達的信息技術,網絡及其相關技術為運作平臺,以直接民主為發展趨向,以公民的全體、主動、切實參與民主決策。民主選舉等民主運作程序為典型特征的一種民主新形式?!?/p>
由于網絡突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空間隔而造成的信息傳輸的種種障礙,為民眾進行利益表達,輸入政治意愿,參與政治決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不少人樂觀地認為,網絡的發展將人類帶人“電子民主”的新時代,人類長期以來追求的“直接民主”將為期不遠。但人們在歡呼的同時,還應清醒地看到,任何高新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也不例外,互聯網所具有的特性的確可以使網絡成為民眾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但它本身所固有的技術缺陷和負效應也使網絡時代的政治參與面臨著諸多難題,給電子民主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向作用。
二、網絡政治參與對電子民主的負效應
(一)網絡政治參與主體的平等性問題
政治參與是指公民能夠公平地、廣泛地參與政治生活,但由于網絡發展帶來的“數字鴻溝”卻導致了政治參與的不均衡狀態。
1.貧富差距
在一定條件下,網絡的發展容易把人群迅速分化為信息富人和信息窮人,信息富人掌握和控制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有效地參與和影響政治,而信息窮人則不能有效地利用網絡和掌握信息,處于政治的邊緣。“據聯合國最近的調查統計,占全世界人口只有百分之十六的發達國家,上網的人數卻占全球的百分之九十,而在世界上最貧窮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只有百分之零點三的人口有機會接觸到互聯網?!薄霸谠S多非洲國家里,每個月的網絡機費用是100美元,是美國的十倍,一部計算機的價格大約是美國人一個月的薪水,但卻是盂加拉人民八年的收入?!庇韶毟徊罹嘣斐傻木W絡政治參與機會的不平等,必然會給網絡民主帶來難以克服的負面效應。
2.語言霸權
據統計,網絡上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流量使用的是英語,百分之四十的網絡使用者在美國?,F實世界的霸權主義發展到網絡上虛擬的信息霸權。在不通英語的國家或民族中,解決語言問題成為使用網絡信息的首要問題。語言差異問題得不到解決,網絡政治參與的范圍將會大打折扣,網絡民主也等于無稽之談。
3.技術官僚
由于網絡是靠信息技術為支撐而建立起來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在以網絡為平臺的政治環境中,那些既懂得信息技術,又掌握行政權力的專家將在網絡政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將其稱之為“技術官僚”。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技術官僚參與政治也會帶來大量的問題,他們利用技術手段來操縱政治將變得更加方便。一方面,他們掌握了絕大部分的信息源,可以憑借壟斷信息資源影響大眾,進而控制和操縱大眾;另一方面,“利用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技術官僚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設計決策模型,改變某個程序以使信息或決策符合他們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在心懷不滿時對政治系統進行致命打擊?!倍@些技術官僚往往是技術精英,普通民眾要想防備這些情況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的政治參與,往往流于形式,真正的民主難以得到實現。
(二)網絡政治參與的欺騙性
1.信息偽造
擁有一定數量的客觀信息是民眾政治參與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由于網絡信息容量的無限性和可操縱性以及網絡技術的專業性,使得網絡政治參與有可能是在虛假的前提下進行的。
在傳統政務環境下,為了限制對破壞政治穩定的信息或一些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在社會上傳播,政府往往采用查、封、堵、治等手段來控制這些信息的流通。而在網絡環境中,信息容量具有無限性,任何團體和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他們通過網絡上下載信息,從登陸到發布都是由服務器自動完成,不用像傳統媒體那樣,發布信息要經過政府審核,政府也很難對網絡上的每一條信息都進行審核,于是網絡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觀性難以得到保證。
2.程序錯誤
計算機是由程序來支配的,特別是許多超大規模的計算機系統被紛繁復雜的程序系統加以管理,而這些程序往往是由多個程序編制人員和研究人員共同完成,這就難免會出現錯誤或漏洞,而這些在經過無數次修改和調置后的程序,很少有人再聲稱對其中的內容負責。當計算機系統出錯時,其得出的結果,讓人難以置信。公民在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同時也很難想象計算機可能會出錯。倘若將來人類都將政治決策交給這樣的機器來判斷和完成,真可謂到了瘋狂的地步,更不用說民主將如何實現。
(三)網絡政治參與的不規范性
政治參與應是公民以合法的手段,規范地參與政治生活的行為,但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卻促成了參與的不規范性和非法性。
1.無政府的狀態傾向
互聯網是沒有邊界的,沒有一個終極管理者。網上信息的流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見解,是極端個人自由主義滋生的良好場所。每個人都各行其是,最后的結局也就是形成無政府狀態。更加嚴重的是,一些恐怖組織可以利用網絡大擺講壇,到處拉攏追隨者。如果任由這種參與無節制的狀態發展下去,將使協調社會正常運作所必需的統一思想觀念也難以形成,整個社會將處于無序狀態,最后的結果不但是民主的喪失,甚至是社會失控,國家崩潰。
當然,沒有一個社會能夠容忍完全的自由,無政府狀態也只是一種傾向,而非網絡政治的最終宿命。為了維持政權,穩定社會,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對網絡加強控制,而這些措施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還有待于我們期待,至少目前這些措施效果并不明顯。
2、個人權利的侵犯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超級計算機的并行處理能力足以實現記錄人們所有行為的可能性,人們的每一筆電子消費,每一封電子郵件,每一次信息查詢甚至和私人生活,都能被電腦忠實記錄,這使得權威當局監視和控制社會的能力空前強化?!闭畽C構通過網絡已經收集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而這些信息是否準確,會被如何使用,我們不得而知。由于網絡安全性存在的問題,黑客經常會侵犯政府網站,與公民相關的個人信息有可能被濫用,公民隱私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公民的個人權利得不到保障,形式再完美的政治參與也難以造就真正的民主。
三、電子民主能否實現
因為政治本身就是一個非技術性問題,雖然網絡政治與人類現有的政治制度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但我們不能指望網絡技術來解決所有的政治問題,更不能依靠網絡政治參與來實現真正的民主,這里涉及到幾個重要的問題。
1.網絡空間是“公域”還是“私域”
公域與私域的分離是現代政治學構建的一個基本前提,也是民主體制運行的一個保障。公域受制于國家法律,政府的管轄,而私域則屬于個人空間,是各種公共權力不能侵犯的神圣領地。網絡空間屬于公域,還是私域,目前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在網絡空間中,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并不明顯,當搜索一個名詞時,成千上萬與此相關的網站將會被連接,無論是政府網站還是個人網站。在這樣的環境里,本應該活動在公域的政治參與也難免會侵犯到私域,破壞公民的個人權利。所以網絡政治參與要想重建民主,必須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2.科學技術能否帶來真正的民主
在存在著利益沖突的社會,統治集團實行的“民主”,不可能是對一切人的民主,只要政治統治的實質沒有改變,僅憑信息技術發生改變,民主也是難以真正實現的。統治者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采取利用態度的,一旦該技術的發展危及到他們的統治,觸犯他們的利益時,他們是不會坐視不管的。所以僅靠網絡技術的發展,就想實現真正的民主,無疑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而已。
3.直接民主是民主發展的終極目標嗎?
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為人們再造民主開拓了廣闊的思想空間,基于互聯網的信息通訊技術,人們有能力忽略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此基礎上,人們的政治參與將越來越傾向于全民公決的直接民主。即使我們暫且認為電子民主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大范圍的直接民主,這種結果也未必是有益的。只有數量而缺乏質量的廣泛政治參與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首先,民眾在政治參與時,一般只考慮和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直接民主有可能損壞國家的整體利益。其次,一般民眾容易情緒化,相對于政治代表缺乏理性,被民眾情緒所左右的國家政策會產生許多危害。所以,“民主的命運主要掌握在其成員自己手中,這既是民主的優點,又是民主的弱點;既是民主的危險,又是民主的光榮”。
四、如何看待網絡政治參與與民主的關系
民主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不可能單從一個方面就能得到充分說明。技術是中性的,一項技術能否推動政治民主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完善,不取決于技術本身,而取決于如何使用這項技術。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手段再好,只要現實政治問題產生的根源不解決,民主也難以完全實現,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當政治制度遠不夠成熟時,失去控制的政治參與必然導致政治動亂的來臨。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網絡政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途徑和效率,都具有傳統政治參與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其發展和成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不但要積極利用網絡技術,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推動民主的進步,也要高度重視網絡政治參與給民主帶來的負向作用,研究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積極推動電子民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