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大獎頒獎典禮上,青島港成為最大贏家,他們一舉囊括成果金獎、十佳人物、十佳企業三項大獎。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取得如此榮譽,青島港可謂當之無愧。聽聽他們的經驗你就會發現——
先后榮獲首屆企業管理評價金獎、全國技能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的青島港,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人才強港戰略,抓住“創新”二字大做人力資源管理和人才開發的文章,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員工隊伍,有利地促進了港口跨越式發展。
創新思想觀念,構建員工成才的良好環境,全港每個行業、專業和工種都涌現出數名乃至數十名領軍人物
當今世界處處充滿競爭,而且愈演愈烈,無論是國家之間,還是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十幾年來青島港堅持尊重實踐,樹立四個新觀念,努力營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氛圍。
首先是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打破人才二字的神秘感,激勵員工敢于成才。過去一提人才,人們想到的就是科學家、博士、高級工程師,而在青島港16000 名員工中70% 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很多職工認為人才對自己來說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其實,企業發展不僅需要一大批能解決高端難題的拔尖人才,而且需要成千上萬立足崗位創造性工作的高素質的員工。青島港提出,凡是能為港口發展解決問題、做出貢獻的,都是港口需要的人才,鼓勵職工只要努力學習,低學歷可以掌握高技能,低職稱可以干出高水平,增強員工成才的信心。
十幾年來,青島港不僅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成才創造條件,而且對學歷低、年齡大的員工也沒有嫌棄,保證人人有崗位,同時加大投入,培養各類人才。新時代工人的楷模許振超只有初中學歷,但他認為,一個人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能不學習。三十多年來,他勤于學習鉆研,不僅成為了橋吊專家,而且四次打破世界紀錄,成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溫家寶總理提出振超精神、振超效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強音,成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財富。現在,在青島港,每個行業、專業和工種都涌現出數名乃至數十名領軍人物。
二是樹立發展造就人才的觀念,實現港口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企業發展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鍛煉成長的舞臺。十幾年來,青島港始終大力倡導“發展造就人才,人才促進發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港口鍛煉隊伍,培養人才。青島港港口機械廠以前只能進行修修補補,現在每年可以制造30 多臺集裝箱場橋、30 多臺門機。去年產值達到5 億多元,多項產品獲得國家級新產品稱號,有的還被評為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研制項目。
過去港口建設要高薪聘請外國專家,并專門設計了專家樓,近十幾年來,青島港大膽啟用自己的員工建設了五大工程七大碼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工程管理專家、信息化專家、技術專家等等。
三是樹立崗位檢驗人才的觀念,激發員工立足崗位成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崗位上創出業績才能稱為人才,沒有業績學歷再高也不能算人才。青島港引導員工樹立小崗位可以成就大事業的觀念,即對于國家來講,研制原子彈、人造衛星是發明創造,對于港口來講,能填補生產管理技術空白也是發明創造。員工立足本職、崗位成才成為風氣,全港涌現出一大批行業專家和拔尖人才。十年來創造優秀科技成果、管理成果、精神文明建設成果3000 多項,其中400 多項被評為國家、省部和市級科研成果,200 多項獲得國家專利,近年來青島港員工開發的計算機軟件每年在1000 項以上,練就崗位絕活1500多個。開啟了青島港生產效率“秒”的時代,集裝箱、鐵礦石作業效率四次打破世界紀錄,連續作業八次打破世界紀錄。
四是樹立工作學習化管理,保持員工素質與時俱進。隨著科學技術日益進步,港口作業已由過去的手搬肩扛,發展為機械化、自動化、流程化作業,由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面對新形勢,青島港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港口,爭做知識型員工等活動,促使員工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
創新機制,構建育人成才的大熔爐、大學校,高級技術工人占技術工人總數達到了73% 以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比例
作為國有企業,不僅要出產品,而且要出人才,青島港不僅要成為一個世界級億噸大港口,而且要成為一個育人成才的大熔爐、大學校。多年來,青島港不斷創新教育、分配、用人機制,激發員工成才的積極性,培養造就德為重、信得過、靠得住的高素質員工隊伍。
創新教育機制,常年堅持開展五學活動。青島港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每年都集中時間開展全員主題思想教育,引導員工不斷增強愛崗敬業的責任感,加快發展的緊迫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堅定信念,解決困難。堅持用真理的力量啟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勵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溫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形成了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貢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犧牲的共識。
青島港大力實施“個十百千工程”,強化員工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即建立一個人才培訓中心,創建10 個科技創新基地,建立100 個職工圖書室和學習之家,設立1000 個職工學習園地。形成了集團有中心,公司有基地,隊里有陣地,班組有園地的學習培訓格局,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練什么,精什么,加強日常的培訓學習。組織常年開展每周一題,每月一卷,每季一會,每年一評活動,年年開展技術工人考工晉級,年年進行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考評,年年獎勵自學成才的員工,選派行業拔尖人才和技術骨干到國內外學習考察,選送業務骨干到國家高等院校進行專業培訓。還經常邀請院士、專家來港舉辦各類知識和技能培訓班,為廣大員工提高技能,建功立業搭建平臺。青島港注重打破崗位、工種界限,培訓一專多能復合型員工,近年來已經有三千多名員工獲得第二技能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全集團高級技術工人占技術工人總數達到了73% 以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比例。
創新分配機制,高風險、高技能、高貢獻、高激勵、名利雙收,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多年來,青島港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堅持利益與風險、技能貢獻相統一的分配原則。堅持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有成果就有獎勵。堅持對專業技術崗位首席人員、技術大比武優勝者、技師及高級技師等實行崗位津貼。堅持高喊“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口號,許振超、孫波等打破裝卸效率世界紀錄,青島港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榮譽稱號,讓員工成為港口的明星,從物質上、精神上充分肯定他們的貢獻,激勵廣大員工在港口建設發展當中建功立業。
創新用人機制,打破四唯,以能力論英雄。實踐證明,人的學歷、資歷與水平、能力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員工選拔使用上,青島港堅持重品質、重能力、重業績,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以德為重、信得過、靠得住、能干事為選拔使用人才的標準。在青島港,一大批裝卸工人、船員、電工,在港口發展中脫穎而出,走上了副總裁、經理等管理崗位,成為港口發展的中堅力量。
創建EAP 工程,提升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和諧家園,職工在青島港有家可當,有主可作,人人心順氣順勁頭足
EAP 是指設置一套系統的、長期的援助與福利項目,提升員工的工作幸福指數,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在青島港,職工是港口的主人,青島港不僅是一個企業而且要成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長期以來,青島港把EAP作為港口凝心聚力的一項系統工程,堅持職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難也要辦好。把崗位看成職工的命根子,不僅轉崗分流上萬人次沒有一個人下崗回家,而且對合同到期的職工全部續簽合同。把農民工當成自己的親兄弟給予他們與企業職工同等的待遇、同等的關懷。農民工的更衣室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港口還將362 名優秀農民工轉為合同制工人,與城市工人享受同樣的福利待遇。在房改前構建7000 多套房子,現在又采取措施,解決新入港職工暫時買不起住房的問題。年年為近3 萬名職工和離退休老同志提高收入、進行健康體檢、跟蹤治療,贈送生日蛋糕、節日物品等,使廣大職工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青島港還逐步形成了集團領導和機關干部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勞動調研制度。廣大職工在青島港有家可當,有主可作,人人心順氣順勁頭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