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鳳凰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滋味。在未到鳳凰之前,已經無數次想象過鳳凰的樣子,走近鳳凰,才發現所有的想象在鳳凰古樸而靈動的面前,都無足輕重。在鳳凰的靈山秀水里行走,是我們的福氣。在鳳凰長時間醞釀的“滋味”里徜徉,也是我們的福氣。在若干個詩意的傍晚,我們就在沱江邊某個臨街的小店里坐著喝酒,于是鳳凰的滋味就慢慢彌漫開來了……鳳凰的苞谷酒就是一種烈性的滋味,其實這種酒,我與生俱來的時候就伴著它的香味了,在鳳凰往西去的地方就是貴州,再往西便是云南的東部,那里便是我的故鄉,故鄉人喝的就是這種高度的家釀苞谷酒。“酒”是一種文化,只不過苞谷酒的“味道”更烈性一些罷了。如果缺失了這種烈性,我們的很多東西也就消失了,想一想,真有些傷感。在鳳凰,苞谷酒是最具鳳凰人豪爽、熱情的特性,這種苞谷燒酒,勁足味純,直辣嗓子,爽!我也喜歡鳳凰苗家人的酸魚。酸魚怎么做的我不得而知,據說酸魚是鳳凰苗鄉獨步天下的名菜。當地人有在稻田養魚的好傳統(和20年前我們的村莊一樣),到插秧季節就將田里放滿水,養一些魚在里面,秋天來了,稻谷也熟了,魚兒也快有巴掌大了,把田水放干,捉魚,然后再割稻子。魚就被洗凈破肚,取出內臟,在鹽、辣子粉等眾多的調料做成的料湯中浸泡數天,再用糯米粉或苞谷粉撒在上面,一層粉一層魚,放入窖壇蓋好,再在壇口水盤注滿水,十五天左右即可拿出食用。酸魚味道別具一格,是下酒的好菜,當然,關鍵要看你的口味。臘肉也是不錯的下酒菜。酒和臘肉都是經過時間“過濾”的,味道的香與時間的長短是成正比的。我喜歡臘肉并不是因為吃過鳳凰的臘肉才產生的,只不過鳳凰的臘肉顯得更“陳”一些,滋味也更濃一些,有時也想,它居然與鳳凰古城的滋味如出一轍。苗族人家的臘肉和我們的熏制一樣,都是在歲末開始,殺豬后,將豬肉切成大塊,細細地揉上鹽和各種香料后腌著,等到鹽和香料浸進肉內時,再用竹條串起來,掛到火炕上,由著煙火和歲月慢慢熏干。熏制好的臘肉油中透紅,紅中透亮,看著就饞。喝酒了,炒一盤上桌,一口酒一塊肉,人間美味不過如此。鳳凰的菜豆腐卻是我第一次吃,是一種奇特的內斂的香。經過請教,得知其做法也有講究,是當地人獨特的創造。首先倒適量冷水入鍋,再將事先用石碓舂細的黃豆粉倒入并拿筷子攪勻,倒入青菜,稍加攪拌后,文火煮開,加少許酸湯,文火煮至湯水變清,再放入野蔥、大蒜、辣椒粉末等佐料,燜蓋一陣,便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