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詞典的雛形是為幫助人們學習拉丁語等外語的詞匯對照表。隨著文藝復興期間人們對外語學習的需求不斷增強,各種類型雙語詞典層出不窮。1603年由考德雷編寫的A Table Alphabaicall是最早的英語單語詞典。本文對這部在詞典編纂史上起著承先啟后作用的詞典作了評介。
關鍵詞 單語詞典 詞典編纂史 考德雷
英語詞典的編纂,用《牛津英語詞典》主編詹姆斯·默里的話來說,“不是一個人的成果,也不是某一個時代的產物,而是歷經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后才緩慢發展起來的”。
一、英語詞典的起源
英國最早的“詞典”多為兩種或多種語言的詞匯對照表。在七八世紀的英國,人們學習的語言主要是拉丁語。每當他們在學習中發現難懂的詞語時,經常會在頁邊用較簡單的拉丁詞語或當時的通用語(盎格魯一撒克遜人的語言,亦即古英語)加以注釋。當這些頁邊注釋詞(gloss)被匯集成冊后,就有了在之后幾個世紀較為常見的注釋詞表(glossary)。最早的涉及英語的注釋詞表手稿現僅存四冊,即劍橋大學的Corpus,法國的Epinal,德國的Erfurt以及荷蘭的Leiden。詹姆斯·默里將這些注釋詞表稱作“英語詞典編纂的源泉”。英語詞典編纂的另一個源泉是詞匯表(vocabulary,或譯“詞匯匯編”)。當時拉丁語的教學渠道主要是口傳身教。詞匯的習得只能通過死記硬背完成。人們通常按類別(如身體部位、動物、樹木、天體、服飾、疾病等)記住各類詞匯。這樣的分類詞匯有時會寫在羊皮紙上,并將它們的詞義用當時的通用語標在一旁,于是就出現了詞匯表。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詞典
隨著歐洲進入文藝復興時代,古典語言的學習日漸風行。旨在幫助人們學習古典語言的雙語詞典就應運而生了。第一部英拉詞典是大約在1440年編寫的Promptorium parvulorum(又名Promp-tuarium,意為“年輕學習者的寶庫”),其編者是多明我會修道士格勒麥蒂克斯(Galfridus Grammaticus)。這是一部為幫助人們學習拉丁語的英拉詞匯匯編,收詞1萬條左右。它是“之后在英國出現的為滿足年輕學習者學習需要、由教師編寫的一系列詞典的先驅”。隨著文藝復興的影響在英國日趨明顯,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匯被不斷引入英語,詞典編纂也開始增多。1530年,時任瑪麗公主私人教師的約翰·帕爾斯格勒夫(John Palsgrave)編寫了一部名為Les clarcissement de la langue francoyse的英法詞匯表。1538年,《治人者》(The Boke Named the GovelTtoltr)的作者托馬斯·埃利奧特爵士(Sir Thomas Elyot)出版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拉英詞典——TheDictionary of Syr Thomas Elyot Knyght。該詞典一改以往詞典按類別收詞的方法,采用按字母順序排列詞條。它后來曾有過幾次修訂。大約在1542年,作者將當時的修訂本更名為Bibliotheca Eliotae。1548年,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研究員托馬斯·庫珀(Thomas Cooper)修訂并擴充了埃利奧特爵士的拉英詞典,后又在1565年推出了自己的詞典Thesaurus linguae TomanaeBritannicae,該詞典在此后30年中成了人們通用的詞典。1552年,理查德·赫列特(Richard Hu.loet)出版了Abcedarium Anglico Latinum。這部英拉詞典在1572年修訂后成了英拉法三語詞典。赫列特在編寫該詞典時,大量參考埃利奧特爵士的拉英詞典,并將其中的拉英詞條改作英拉詞條。1553年,約翰·威紹爾斯(John Withals)編寫了A Shone Dictionarie forYonge Begyrmers。這部收詞約6000條的拉英詞典“在16世紀下半葉成了使用最廣泛的書籍”。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員約翰·巴雷特(John Baret或Barrett)在1573年編寫了一部多語詞典AnAlvearie of Triple Dictmnarie,in Englishe,Latin,and French。1587年,劍橋大學的首位印刷商托馬斯·托馬斯(Thomas Thomas)編寫了一部收詞36747條的拉英詞典Dictionarium Linguae Latinae et Angli-canzze。該詞典出版后頗受歡迎,到1644年共出有14個版本,而且詞條數量也有增加。1589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約翰·賴德爾(John Rider)的英拉詞典Bibliotheca Scholastica.A Dovble Dictio.narie。1591年,理查德·珀西瓦爾(Richard Percyvall)出版了一部名為Bibliotheca Hispanica的西英詞典。兩年后,倫敦一名法語教師克勞迪亞斯·霍利班德(claudius Hollyband,又名Claude Desainliens)編著了一部法英詞典A Dictionarie French and English。1598年,約翰·弗洛里奧(John Florio)編寫了一部意英詞典A Worlde of Wordes。據說后來愛德華·菲利普斯(Edward Phillips)所著的The New Worldof Words(1658年)就仿照了該書名稱。
16世紀時,英語的發展及變化迅速,連許多英國人也感到要徹底理解本族語并非易事。1582年,理查德·馬爾卡斯特(RichardMuleaster)在The Elementarie Which Entreateth Chefelie of the RightWriting of Our English Tung一書中倡議編寫英語單語詞典。他認為:“假如一位學識淵博、勤奮鉆研的人能將我們英語中使用的所有詞語搜集起來,并將它們編入詞典,這將是一件非常值得贊揚的事情。”馬爾卡斯特在該書第二部分收錄了一個長達56頁的詞匯表,收詞約8300條。雖然編者沒有給詞語加上釋義,但所記錄的詞語均是當時英語中常見的。
然而,馬爾卡斯特的倡議在當時未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多年后,才有一個人作出了積極的響應,他就是羅伯特·考德雷(Robert Cawdrey)。
三、第一部英語單語詞典
考德雷大約出生在1538年,沒有受過大學教育。1563年起,他在英國中部拉特蘭郡一所文法學校擔任教師。兩年后,他被委任為執事;1570年被委任為牧師。1580年,他編寫了一本說教用的小冊子,名為A Short and Fruitefull Treatise of the Profit of Catechis-inn。1600年,考德雷還編寫了一本明喻匯集A Treasurie or Store-House of Similes。1604年,考德雷完成了A Table Afphabeticall的編寫工作,英語的第一部單語詞典由此誕生。同時,歷時一個多世紀的難詞詞典(hard-word dictionary)編纂也從此開始。
A Table Alphabeticall(以下簡稱《考氏詞典》)的全稱為“A TableAlphabeticaU,conteyning and teaching the true writing,and vnderstandingof hard vsuall Englishe wordes,borrowed from the Hebrew,Greeke,La-tine,or French,c.With the interpretation thereof by plaine Englishwords,gathered for the benefit and helpe of Ladies,Gentlewomen,or anyother unskilfull persons”(按字母順序編排的詞匯表,收錄并用淺顯的英語解釋源出希伯萊語、希臘語、拉丁語或法語等的常用英語難詞的正確拼寫和含義,供女士們或缺乏教育的其他人士使用)。這部只有120頁的詞典共收詞目2511條,各字母下的收詞數如表1所示。
《考氏詞典》中源自法語的詞語共343條,源自希臘語的詞目共2006條,均作有標記;其余詞條未作任何標記,可能大多源自拉丁語。《考氏詞典》后來還有3個版本,分別在1609年、1613年和1617年出版,收詞數均有所增加,分別為3009條、3086條和4886條。
考德雷并非單槍匹馬一個人完成這部詞典的。他在詞典的呈獻辭中提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是我搜集的,后來我兒子托馬斯擴充了一些內容”。在編寫過程中,考德雷參考了當時的許多詞典和教材,如庫珀和托馬斯的拉英詞典、馬爾卡斯特的Elemen-tarie、埃德蒙·庫特(Edmund Coote)的The English Schoole-Maister等。
埃德蒙·庫特是薩福克郡一所學校的教師。他在1596年編寫了這部集語法書、教義和詞匯表于一身的作品。這部只有1IOOC詞的小冊子出版后備受歡迎,在近一百年中先后出有49個版本。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語言教學內容,涉及語音、分音節、對話等內容;第二部分為語言練習,其實是一個問答式口授教義(caf’echism);第三部分就是一個收錄了1357條詞目的詞匯表。該詞匯表使用一定的符號和字體來區分詞語的來源,如源自希臘語的詞用“(g)”或“(gr)”標示,源自法語的詞匯用斜體表示;若詞源詞的詞形已發生變化,則用“*”區分。對于一些沒有釋義的詞條,庫特在“使用說明”中作了說明:“這是想讓你看到它們正確的拼寫形式,因為我認為你很可能會拼錯。”斯塔尼斯和諾伊斯在《從考德雷到約翰遜的英語詞典(104--1775)》一書中指出,考德雷從庫特的English Schoole-Maister中得到啟示,產生編寫詞典的念頭,并從中汲取了大約90%的詞目和釋義。事實上,這兩部作品從標題頁到詞目和釋義,相似之處確實很多。
除此之外,《考氏詞典》還吸收了托馬斯的拉英詞典中的一些詞條。
在釋義方面,考德雷沿用以往詞匯表、雙語詞典等慣用的做法,即用一些常見的同義詞來解釋詞目,因而釋義就顯得簡單明了。如:
collect·gather
odious,hateful,disdainfidl
vehement,earnest,strong,forcible《考氏詞典》中大部分詞條的釋義采用了這種方法。當然,對于有些詞條,考德雷還是花了一定的篇幅作解釋的,如:
incest,vrdawfull copulation of man and wolnall within the degrees of kin-
dred,or alliance,forbidden by gods law,whether it be in marriage or otherwise.
passeouer,one of the jewes feasts.in re-mlembranee of Gods passing ouer
them,when he slewe so many of the Egiptians
考德雷在解釋一些詞語時還運用了一種模糊的釋義法,即先加上符號“(k)”(表示a kind of),然后提供該詞的上義詞,例如:
artichok,(k)herbe
citron,(k)fruit
crocodile,(k)beast
對于多義詞,考德雷沒有區分各義項,如:
collation,recitall,a short banquet
posteritie,they that coIne after by birth:the age after vs.
pregnant,winie,substantiall,with child,
至于同義詞,考德雷主要采用兩種方式處理。第一種方式是用一個釋義解釋兩個前后排列的同義詞詞條,如abbreviate和abridge解釋為“to shorten,or make short”。第二種方式就是在同義詞詞條間設置參見,如:
depose,put away,depriue,or put downe.
depriue.see depose
就釋義而言,《考氏詞典》在另外一些詞條的處理中還有許多欠缺之處,如詞目與釋義的詞性不對等(如“expert,skilfull”和“veg-etable,springing,or growing,as herbes”)、釋文不通順(如“displant,topull vp by the rootes,trees pIanted.”)等。
除了釋義之外,我們還發現《考氏詞典》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不足。
其一是詞語的拼寫不一致。艾伯特·鮑(Albert c.Baugh)在《英語史》一書中指出,英語拼寫的多變性是16世紀英語不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許多人來說,當時的英語拼寫系統可以說是比較混亂的。考德雷編寫此詞典的初衷之一,是想記錄詞語的正確拼寫,可是他自己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就連書名中就有“wold”和“wolde”兩種拼寫方式。像be和do這樣非常常用的詞語在詞典中也出現了兩種拼寫方式,如:
irreuoeable.not to be recalled,or not to bee withdrawne
memorable,worthie to be remembred
organe,(g)an instnunent to doo ally thing with:
solemnize,to doe a thing with great pompe,reuerence,or deuotion
其二是體例不一致。這具體表現為詞條結尾不一致(包括沒有標點、加“.”、“:”和“,”等四種情況)、動詞詞條的釋義是否以to開頭、循環參見(如“heathen,see Gentile”和“gentile,a heathen”)等。
《考氏詞典》雖然只收錄了17世紀初期人們所使用的詞匯中的一小部分,但通過其中對詞語的釋義,我們還是能了解到現代英語在開始階段的一些使用狀況及當時社會中人們對一些事物的認識。例如,考德雷把nephew和permission分別解釋為“a sonne ordaughters sonne”和“sufferance,leaue”,由此我們可以看到nepheW在當時并非指“侄子;外甥”,而是指“兒子或(外)孫子”;“sufferance”的用法與“leave”相同,表示“允許,許可”。又如,詞典中climate和lunatic的釋義分別為“a portion of the worlde betwixt north and south”和“wanting hjs wits,at a certaine time of the age of the moone”,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界的一些認識。
盡管《考氏詞典》看上去就是先前幾部作品的混合,但在編纂方法上我們不能說它沒有開拓創新之處。考德雷在釋義的擴充和簡化、詞目和釋文用詞的規范化等方面,還是為以后的詞典編纂者樹立了榜樣。這也為現代英語詞典編纂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復旦大學外文系 上海200433)
(責任編輯 陸嘉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