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5日,在云南省人民檢察院表彰先進的“光榮冊”里,新平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龔德武被記了二等功,因為他在審查起訴一樁“命案”的證據中嚴格把關,仔細甄別,從中發現疑點,查清了作案的真兇,糾正了一起錯案。
慎審,發現疑點
2005年6月2日,新平縣人民檢察院受理了縣公安局移送審查起訴的李世中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15日,該院公訴科案件承辦人和科領導經過兩道程序審查,認定了案件犯罪事實,形成了一致意見,準備向法院提起公訴,審查報告上報后只等分管公訴工作的副檢察長龔德武最后審批。
此案縣公安機關認定:2005年4月11日上午9時許,被害人李建洪邀請其兄李玉洪到自己家中喝酒。本村村民李世中、楊正明、楊紹才、李學忠等人也相繼來到李建洪家一起喝酒。喝到下午3時許,李世中在因李建洪家的水煙筒不好吸煙而與李建洪發生爭吵時,將煙筒扔到地上,李建洪便順手從桌上拿起一個小碗朝李世中頭上砸去,李世中被砸傷頭部當場倒地(后經鑒定構成輕微傷)。見此情景,其他喝酒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李建洪、李世中、李玉洪。李世中從地上爬起來,拾起一塊木柴朝李建洪頭部砸去,便跑出了李建洪家。次日中午,李世中得知李建洪被自己打傷,就主動向本村治保主任李玉祥說明了當時的情況,并叫李玉祥請醫生給李建洪看病。13日凌晨,李建洪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鑒定,李建洪系被他人用木制鈍器打擊頭部而死。
龔德武在檢察戰線工作了21年,由于他恪盡職守,公正執法,嚴把案件質量關,沒有辦錯過案件,曾榮立過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榮獲第四屆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提名獎、云南省首屆“十佳政法干警”提名獎、全省“優秀檢察官”等殊榮。這次審查“李世中命案”,龔德武同往常審查其他命案一樣,用“無罪推定、疑罪從無,既要打擊犯罪又要保障人權”的尺子度量。他調來案卷,仔細地審閱,認真地分析每份證據的證明力,結果有兩個情況引起了他的警覺:鑒定結論與犯罪嫌疑人李世中的供述有矛盾;被害人之兄李玉洪的頭部也有損傷,這是為什么?龔德武帶著疑問,在親自提審李世中、走訪相關證人后,對案件證據進行了仔細的分析,發現本案有5大疑點:
其一,公安機關的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結論證實,被害人李建洪有兩處皮下淤血痕:一個在左顳頂部,一個在枕頂部。而犯罪嫌疑人李世中自始至終都供稱,他只用木柴打過被害人李建洪一下,為什么死者頭部會出現兩道傷痕?
其二,被害人之兄李玉洪是最后一個離開現場的人,對案件的整個過程最清楚,而在公安機關對其詢問的兩份筆錄中,當問及其弟的死因時,他為何有意回避?
其三,證人證實:李玉洪從其弟李建洪家出來后,曾跑到水井邊清洗面部的血跡,并對水井旁的人說,他的頭被其弟打破了。而且從李玉洪的傷情照片上反映出,其前額確有兩處挫裂傷口,頭發已被流出的血凝固,經鑒定構成了輕微傷。弟弟李建洪又為什么要將哥哥李玉洪打傷呢?
其四,李建洪的妻子證實:她看到李建洪時,李建洪已處于生命垂危之際,在她喊人搶救的過程中,作為親哥哥的李玉洪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其反常的心態令人懷疑。
其五,李建洪的尸檢鑒定書證實:李建洪只是頭部有兩處皮下淤血痕,并沒有流血,而現場勘查中在案發現場卻留有血跡,經鑒定為“AB”型人血。
另外,從公安機關移送的現場提取的作案工具木柴上的血跡可以看出,木柴上的血跡系滴落而成,并非打擊時所沾上的,這些血跡從何而來?
退偵,引導取證
龔德武伏案思索上述5大疑點,初步判斷:在犯罪嫌疑人李世中跑出受害人李建洪家以后,肯定又發生過什么事,看來李建洪的死不是李世中打擊一下所導致的,真正的兇手應另有他人,而李建洪的哥哥李玉洪的嫌疑最大。
這時候,龔德武認為本案的關鍵是要搞清死者頭部的兩道傷痕。他與辦案人員再次提審了李世中。鑒于李世中是彝族,不懂漢語,他們專門請了人當翻譯。經過反復審訊,李世中始終堅持只打了李建洪頭部一下的供述。那么,死者頭部的另一道傷痕究竟是誰打的?
龔德武將案情向檢察長尹貞寧作了匯報。尹檢察長一聽“本案另有真兇”,感到問題重大,通過親自審閱案卷后,與龔德武達成了共識,立即組織公訴科全體干警進行討論。經過討論,大家都認為本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必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龔德武按照自己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與辦案人員擬寫出了詳細的“退偵提綱”,將本案退回給了縣公安局。
7月12日,縣公安局經過補充偵查后將本案重新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龔德武在審閱了補充偵查來的材料后,認為本案存在的疑點仍然沒有排除,于是再次將案件依法退回給縣公安局補充偵查。為了盡快查清案件真相,龔德武幾次親自與縣公安局分管刑偵工作的領導在一起認真討論、分析案情,通報檢察院對本案的看法,并明確提出:“本案憑現有的證據是無法肯定犯罪嫌疑人是誰的,兇手是否就是李世中?真兇是否另有他人?這些需要進一步查清。”龔德武建議公安機關:“要擴大偵查范圍,把偵查的重點放在李玉洪的身上,進一步查清現場遺留的AB血型的血的來源。”
深查,真相大白
經過認真討論,縣公安局認為檢察院提出的疑問合理,及時采納了龔德武的建議,立即將李玉洪進行留置盤問,并對其血型進行鑒定,結果為“AB”型。經過耐心細致的法律宣傳和政策教育,李玉洪看到“檢察院、公安局追查得這么兇,自己是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了”,就只好如實交代了4月11日發生在其弟李建洪家的真實情況——
那天,當李世中用木柴塊打中我弟弟李建洪的頭跑掉后,我跟弟弟李建洪又因過去的生活小事發生爭吵。在爭吵中,李建洪用火鉗打傷了我的頭,流了不少血,我氣憤之下從門旁邊拿起一塊約兩公斤重的方木砸在李建洪的頭部左側,然后跑出李建洪家,到水井邊清洗了面部的血跡,回到了自己家中……
李玉洪交代的情況反饋到檢察院后,龔德武為了進一步確認哪一處傷是導致死者致命的傷,又要求縣公安局對死者的兩處傷分別作出鑒定。最后,《刑事科學技術分析意見書》出來了,認定:死者李建洪頭部曾受到兩次打擊,左顳頂部和枕頂部各一次,從顱骨損傷程度、特征以及顱骨內損傷的情況可知,作用于左顳頂部的外力所形成的損傷為致命傷,而枕頂部外力所形成的損傷為輕微傷。
至此,縣公安局的補充偵查結果完全證實了龔德武對案件的判斷,使本案真相大白:李世中用木柴打擊李建洪的枕頂部只造成輕微傷,而李玉洪用方木打擊李建洪的左顳頂部才是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兇手不是李世中,而是李玉洪。
2005年8月12日,被關押了128天的李世中被宣告無罪釋放。走出看守所,這個連漢語都說不清的彝族漢子感動得語無倫次,他說(經翻譯):“我打了李建洪一下,后來他死了,我以為是我打死的,哪曉得是李玉洪打死的。我被無罪放出來,不是老天有眼,而是檢察院給我的恩德啊!謝謝啦,真是太謝謝啦!”
編輯:蔡鷹揚 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