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紀偉人周恩來》,深感但凡偉人,都不把自己看得比群眾高貴,而是始終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中的一員,保持著謙遜和平等的風范。
1956年12月的一個星期天,周總理因出訪需要,到北京市“中國照相館”照相。當時很多人都在等候拍照,當攝影師準備給一位解放軍戰士照相的時候,忽然有人叫道:“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那位正準備照相的戰士一聽,趕忙上前給總理敬禮,并請總理先照。周總理微笑著對他說:“你先照,我等一等沒關系!”那位戰士在周總理的一再催促下,才照了相。這類小事書中記載很多,無不體現出人民總理時刻把自己當普通人的偉大品格。
真誠地把自己當作普通人,做群眾的貼心人,是周總理與老百姓心心相連,贏得億萬人民群眾愛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偉大人格的重要體現。相比之下,有些人卻不是這樣,一旦“官”當大了,手中有權了,就自以為了不起,高高在上,養尊處優,有意無意地要和普通群眾保持距離。還有的“官”不大,有一點點權就處處顯示,讓人言必稱其官職,惟恐別人把他當普通人對待,掉了身價。有的領導聯系群眾是為了出名露臉,比如下基層搞個什么活動,報社、電視臺的記者不到就不出發;還有的為群眾辦了點應辦的事,便看成是對群眾的莫大恩賜。諸如此類現象,損害的是我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周總理曾指出:“我們國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該和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如果圖享受、怕艱苦,甚至走后門,搞特殊化,那是會引起群眾反感的?!蔽覀兊母刹繎斒侨嗣竦墓?,干部與群眾是魚水關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平時工作,還是與人相處或是交朋友,缺乏真誠和平等意識,都是難以溝通心靈的,又何談取得別人的信任呢?如果認為自己特殊,一定要“官”氣十足,高高在上,最終難免會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