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5月,我國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爽秋、程其保等倡議將每年的6月6日設立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同時發表《教師節宣言》,并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地位、增進教師修養等建議)。當年的6月6日,在南京中央大學舉行了第一次慶祝教師節的儀式,但由于教育部并未批準把這個節日列入學校校歷,所以后來許多學校在6月6日只是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
193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把孔子的誕辰8月27日作為教師節,并頒布《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棄未實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后,各解放區仍以6月6日為教師節。新中國成立后,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馬敘倫和全國教育工會主席吳玉章在1951年發表書面講話,宣布廢止“六,六”教師節,以“五一”國際勞動節同為教師節,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1957年后,教師節不復存在。
1981年3月,在全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上,方明、葉圣陶等1 7位民進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設立教師節的提案,但未被通過。
1983年3月,在全國改協義后一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1日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同年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同意恢復教師節。1963年12月,由教育部部長何東昌和方明共同簽發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1984年10月,萬里、習仲勛等中央領導對請示作了圈閱。同年12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建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上報國務院。1985年1月21日,全國人大六屆九次常委會正式通過國務院的議案,決定將9月10日定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新中國新的教師節宣告誕生。
作者:西南大學教育學院(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