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傍晚,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不久,南京淪陷,國立中央大學被迫奉命內遷重慶沙磁區。徐悲鴻時任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當時他在印度訪問)。陳之佛先生教工筆花鳥,張書旂則教授寫意翎毛花卉。張書旆博學深識,對人和藹可親,教學嚴肅認真,對學生循循善誘,其精湛的技藝,高潔的品德,使學生受益匪淺。
張書旃是飲譽海內外的著名花鳥畫家。他作畫,不用生宣,用熟宣,尤以用粉著稱。其畫,用筆勁爽,章法巧變,題材多樣,雅俗共賞。他在課堂上示范表演,思如涌泉,揮灑迅疾,頃刻而就。看他作畫,不僅可學到寫意花鳥技法,而且振奮精神,啟發畫興,鼓舞學習花鳥畫的志向。這就是張書旃教學的特色和高明之處。
在教學上,張書旃十分重視寫生。他在中大藝術系入學考試中,布置的試題是一枝葫豆花的寫生,這在當時的藝術院校的入學考試中是很少有的。可見他重視國畫寫生的藝術主張和教學方法。
抗戰期間,張書旃在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教書時,受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的王龐惠教授和中大校長羅家倫委托,站在中國國家的立場上,創作了一幅以鳥為題材的巨幅中國畫——《世界和平的信使》,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以爭取美國盡快加入國際反法西斯斗爭,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
該畫以和平鴿為主體,杜鵑花和針葉松為襯托。整個畫面,百羽翔集,鴿鳴咕咕,真是百態繽紛,出神入化,使“和平”主題躍然紙上。此畫全長355.6厘米,寬162.56厘米,是世界歷史上進入美國白宮的第一幅中國畫。而用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它也早在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和平鴿》之前十年,當為世界首創。
張書旃受托在構思、創作至最后完成全畫,用時三周,畫了整整一百只鴿子,故有《百鴿圖》之稱;本名《世界和平的信使》反不為人知。張書旃動筆期間,正值日機對重慶及文化區瘋狂轟炸。此畫完全是張書旂躲在重慶大學的防空洞里創作而成的,條件十分艱苦。此畫完成之后,由中國政府首腦蔣中正在畫上書簽:“信義和平”四字,羅家倫題寫七絕一首:
撥亂猶余不世功,
平章正義范群雄。
會看寰宇休兵日,
信使聯翩繞白宮。
1941年12月23日舉行正式贈送儀式,張書旃隨畫訪美,在美國各地講學,創作,后于1957年病逝于舊金山,年僅57歲。
張書旃出國較早,在國內留下的畫不多。人民美術出版社曾出版有《張書旃花鳥畫集》,《世界和平的信使》也有冊頁出版。該畫現藏美國羅斯福總統紀念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他和我國政府總理周恩來簽署《中美上海聯合公報》,讓畫家的兩個孩子隨團訪問祖國。《世界和平的信使》已成為中美兩國世代和平友好的重要紐帶,并鑄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本文《百鴿圖》史料由張書旂學生何方華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