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后,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了侵華規模。隨著戰事的全面推進,中國軍民,特別是前線的廣大官兵,傷亡慘重。傷兵問題變得空前嚴重。單就長沙而言,一方面,所有商號、旅館幾乎完全被傷兵占住了。街上,傷兵三五成群、橫沖直撞,滋事事件時有發生,長沙儼然成了一個“傷兵世界”。另一方面,傷兵從車站下來沒有得到適當的收容,重傷的沒人照顧,傷愈的也沒有嚴格的管理,醫療缺乏,到處遭冷遇。他們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都有不能忍受之痛苦,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急需處理解決。衡陽一部分人士,目擊慘狀,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原則,曾捐款7000余元,制備寒衣,于圣誕節日,分贈傷兵,同時創立“傷兵之友社”,是為“傷兵之友”(Friends of the wounded)運動之發軔。
1940年2月19日新生活運動六周年紀念日,蔣介石特在演說詞中昭告國人,積極參加“傷兵之友”運動。同日,傷兵之友社總社在重慶成立,宗旨是喚醒全國民眾愛護受傷將士,支援抗戰,以擴大“傷兵之友”的大運動??偵缙刚埧紫槲酢⑹Y宋美齡、葉楚傖、陳立夫、谷正綱、黃仁霖、徐維廉等36人為理事,并推定孔祥熙為理事長,積極推行此項運動。
傷兵之友總社積極推動并協助各地分社的成立。渝市總社成立以后,除由各地分社前來備案外,國內各地紛紛成立分社,諸如貴州社、四川社、湖北社、湖南社、廣西社、廣東社、江西社及陜西社。甚至遠在祖國邊陲的新疆和西藏均在積極推進成立。據統計,1940年至1944年,國內共成立分社141處,其中陜西25處,廣東22處,湖南和四川均為16處。正如孔祥熙在一次廣播中講到:“……當時只希望各大都市成立分社,……誰知在短短的時間,超過預算6倍到8倍”。
“傷兵之友”運動全面發動以來,成都市黨政軍各方均紛紛響應。1940年5月30口,“傷兵之友”事處,并派勵志社主任陳維屏為主任,新運會嚴肅、徐維廉為副主任,美國人文幼章為顧問,以便推動一切。辦事處成立當日即在成都市商業街勵志社開始辦公:分函各機關知照;分訪黨政軍各首長,請予協作。6月3日下午,辦事處又在勵志社舉行茶會,招待新聞界、金融界、企業界及慈善團體。“為了推動將傷兵之友工作普遍深入全國各傷兵醫院,以求實際服務于榮譽軍人”,辦事處賡即在蓉征求百位傷友義務服務人員。其要求是:20歲以上,男女均可,身體強健,思想純正,富有服務精神和服務經驗;高中畢業程度以上,機關學?;騻€人均可?!遍_征以后,成都市各校學生自愿參加者殊為踴躍。到6月5日,前來報名者計:齊魯大學郭瑛、胡奕如、朱傳彝等13人;金陵大學嚴德化、但功泓等11人;華西大學陳朝棟、梁紹義等21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朱正清、呂啟芳等5人;中央大學李賦簫;天府中學陳永安;朝陽學院何競時;神學院姜遠榮、王福民……截至6月12日,傷友服務人員報名者已達120余人。
為了選拔優秀的傷兵義務服務員,辦事處制定了嚴格的選拔程序:(一)登記。地點在傷兵之友社成都辦事處(商業街勵志社)。(二)資格審查。對報名參加義務服務的人員按照要求進行嚴格的審查。(三)發表。經審查合格者要填具自愿表格。(四)訓練、出發。對服務人員司以必要的服務訓練,方可派往各地服務。對于服務人員的資格審查,蓉傷兵之友社特于6月9日召開第一次常務理事會,決議推余中英、黃仲翔、嚴肅三人負責。是月22日、23日,傷友社對應征人員進行了初步審查,并舉行個別談話。第一批服務人員審查合格者有姜遠榮、劉意存、張紹英、董振華等60余人。第二批審查合格者又有28人。兩批合計88人。這些合格者被送至重慶傷兵之友總社受訓。“受訓課目有傷兵服務及傷友等四項工作。每日下午赴第x陸軍醫院實習。結業時總會孔理事長親臨該班訓話,語多訓勉。旋即舉行結業考試,由該班主任黃仁霖勉以竭誠服務榮譽軍人”?!耙毁故苡柶跐M,即行分發各戰區醫喇匠務”。
“傷友社的原有捐款,本淚滴歸公之原則,純粹用作傷友事業費。故義務服務人員的生活費有賴于本市各界人士之特別贊助。”蓉傷友社的第一次常務理事會議議決了服務員生活費分配辦法,決議“由商會、川康鹽務管理局、省府、綏署邊署、行轅、軍校、航委會、公路局、市府警局、省黨部、電政局及各理事分別擔任”。同時,蓉傷友社還擬定了征求接濟單位或個人辦法。該辦法規定:無論團體或個人,接濟1位服務人員一年之生活費600元者,由總社獎藍邊獎狀一面;接濟5位服務人員一年生活費3000元者,由總社獎紅邊獎狀;接濟10位服務人員一年生活費6000元者,由總社獎銀邊獎狀一面;接濟20位服務人員一年生活費12000元者,由總社獎金邊獎狀,并由林主席或委員長題字。辦法公布以后,各方捐款紛至沓來。“英美人土文幼章、畢范宇,芮陶奄,當即自愿負擔募捐6000元,接濟10位服務人員一年之生活費”?!叭A西五大學中外教授及學生,特自愿募集款項6000元,擔任服務人員10人之生活費”。華西協和高中的學生也不甘落后,“踴躍捐助四名傷友義務服務人員生活費用,計2400元,并擬在該校本屆畢業學生中征求服務員4人”。截至6月19日,服務人員全年生活費6萬元均已自動認捐。之后,各方捐款仍綿延不絕。8月6日,“該社又收到市政府捐款600元;交通部成都電報局捐款500元;其余復函允予擔任者,正絡繹不絕。預計可以超出百位之數?!?/p>
此前,1940年1月15日,《新新新聞》刊登了一篇署名為“小鐵錘”的文章,大聲疾呼在蓉成立傷友社:“……試問,我們對他們曾盡過什么義務了?直至現在,四川的傷兵之友運動還不曾正式展開?,F在新運會既擴大發動,我們希望大家急起直追,迎頭趕上!”新生活運動六周年紀念前夕,重慶國民政府秘書長張岳軍給四川省府賀國光秘書長來電:“傷兵之友社組織,專以愛護浴血奮戰負傷將土為目的?,F值新生活運動六周年紀念,發起擴大征友運動?!叵入娺_,務請臺端擔任本隊名譽隊長,并指定分隊長及組長,負責辦理,全力贊襄,以利進行……”
在此情形下,省府賀秘書長在省務會議上提議成立四川“傷兵之友社”。于是,在傷兵之友總社成都辦事處成立僅5天后,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四川省傷兵之友社便于6月5日在成都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大會亦在勵志社舉行。發起人有行轅主任賀國光(劉仁奇代),綏署主任鄧錫侯,省黨部主任黃季陸(余成勛代),民政廳長胡次威,建設廳長陳筑山,勵志社主任陳維屏等50人。會議由鄧錫侯任主席。會議還決定綏署主任鄧錫侯為名譽理事長,黨政軍及紳商各界領袖十余人為常務理事及義務干事。成立大會上,鄧錫侯報告成立傷友社之意義,略謂:“趁此傷兵之友運動最初發起人徐維廉先生來省,特邀請各界領袖籌商組織四川傷兵之友社,以期推動此項工作,并擬在各縣普遍成立以便深入民間,使各地民眾均有機會成為榮譽的傷兵之友,增強抗戰力量”
四川傷友社參照總社社章制定了本杜社章,并經總社核準實行。社章對本社組織形式作了安排,并對經費的管理作出明確規定:“本社的一切捐款統存于指定銀行,由保管組負責保存。該款動用,須經理事會通過,保管組簽字蓋章后,方能取用。每次捐款人姓名,所捐款數及物藥,均由政府登報公布。每月一切收支款項及詳細用途,除由理事會派員檢查外,均公布報端,以昭大信”。
傷友社的社員須佩帶社徽。社員杜徽大小如十分硬幣,白地加紅十字,四角有“傷兵之友”四字。普通及特別社員用銅質社徽,贊助社員用布質社徽。團體社徽是紙質,白地加紅十字,黃光芒雙邊,惟直徑為5市寸。無論個人社員還是團體社員,其社徽樣式大致相同。同時,傷友社要求傷友工作服務時,可佩帶臂章。臂章為布質白地,紅十字,黑字,單邊,直徑2市寸,邊寬1市分。
四川傷友社成立前,四川有關方面就已在抓兩項工作:即征求直接到前線為傷兵服務的“傷兵之友”(即百位義務服務人員)和間接為傷兵服務的“傷兵之友”(即為傷兵捐款捐物)。
為了鼓勵征募者和應征者,四川省黨務隊制定了—些獎勵措施:“個人征求五十人以上,區分部合征三百人以上,由分隊呈報省隊核獎;個人征求一百人以上,區分部征求五百人以上,由分隊呈省轉請中央核獎;個人征求五百人以上,區分部合征一千人以上,由分隊呈省轉請中央核獎特獎。獎品為:發給個人獎章和獎旗;授予區分部獎狀;特獎由中央呈請總裁核獎”。而且,對征募者的“征求之成績列入考核”。對于應征者,“省隊發給傷兵之友”標志。
征求傷友工作異常順利,成績斐然。《新新新聞》1940年5月10日報道:“最近前往中央銀行交納社費的,計銅梁地方法院檢查處50元;安縣縣政府116元;省衛生試驗處204元;省農業改進所35元;高等法院江北分組100元……”在先,《新新新聞》1940年4月18日報道說:“四川大學自3月18日起,全校即開始征求。全校人數1365名,捐款在3000元以上,計教職員普通會員12人,贊助會員l?人;至同學應征人數,新生院274人,理學院144人,文法學院477人,農學院182人。結果極為良好”。據統計“截至7月底止,計捐款機關27單位,數目5257.52元。其中,四川省府秘書處1557元;省府建設廳719元;成都市政府560元;省府民政廳525元;省府會計處137元;四川農業試驗所235元;四川衛生試驗處224元;丹棱縣縣政府83.3元;樂至縣司法處38元……”。通過努力,“黨務隊于五、六、七三個月中共征得現金14709.1元。其中富順縣、郫縣、廣安、綦江、洪雅、江安、大足等七縣最為努力。富順蜀關中學一校,即捐募至3000元之多”。成績異常良好。
在捐募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如“郫縣七十老叟王雨書捐洋一千二百元。四川傷友社決轉請總社予以褒揚”。“軍政部第五教養院全體榮譽員兵,愛國仍不后人,將元旦瀘縣各界醵金一萬三千元悉數捐獻”。
1941年2月19日,系新生活運動七周年紀念,亦為傷兵之友社成立周年紀念日。新運總會規定征求傷友為本年之重要工作之一?!八拇ㄊ鹘缫灿谑侨照匍_新運七周年紀念大會,同時舉行征求傷友競賽大會,擴大征求十萬傷友;推定征求總隊長張群,副總隊長潘文華,黨政隊隊長黃仲翔,軍警隊副隊長、婦女隊隊長吳貽芳,……由張群任主席”。而在擴大征求傷友競賽辦法中,對征求運動的意義表述更為明確:“(一)給予傷兵精神上的安慰,傷愈后重上前線;(二)表示后方與前方共甘苦,激勵士氣,奮力殺敵”。2月24日,省新運會為展開傷兵之友征募工作,特于該會會議室召開傷友征募隊各隊干事聯席會議,商討有關征募事宜。
擴大征求傷友運動展開后,蓉各方紛紛響應。本市各影劇院決定將16日年場全部收入5000余元捐助給普通隊。截至3月22日,總隊普通隊收到各影劇院捐款總數為5456.3元。其中:中央大戲院1194.5元,占總數第一;蜀一電影院1127.5元,居第二。到5月20口止,蓉傷兵之友社征募運動“成績至為圓滿,已超過預算金額十萬元之目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終以中國人民的勝利而結束。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所有抗日的中國人的勝利。作為中國人民支援抗戰之一部分的“傷兵之友”運動,完成了其歷史使命而退出歷史舞臺,在抗戰史上書寫了重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