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926年寫的《二十四孝圖》說:“北京現(xiàn)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孩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相傳麻叔謀蒸小孩吃,故人們用“麻胡子”來恐嚇小孩。
關(guān)于“麻胡子”的來歷,有說東晉后趙石勒有一名叫麻秋的將領(lǐng),胡人出身,兇殘好殺,老百姓非常怕他。家中有小孩啼哭,媽媽就嚇唬說,“麻胡子”來了,小孩因懼怕也就不哭了。或說,麻叔謀名麻祜,音近“麻胡”,后人稱其為“麻胡子”。
北京歌謠《楊樹葉兒》唱道:“楊樹葉兒嘩啦啦,小孩睡覺找媽媽。乖乖寶貝兒你睡吧,麻胡子來了我打他。”
用“麻胡子”一語恐嚇小孩,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歷史。其流傳地域也很廣,各地稱法或?qū)懛ㄒ膊槐M一樣,有“媽胡子”、“摸胡子”、“馬虎子”、“大馬虎子”等。
(編者鏈接:成都人舊說“麻臉子來了!”蓋從“麻胡子”演變而來,當(dāng)是“湖廣填四川”的文化積淀。)
作者單位:十堰市第二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