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現狀
應該說《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啟動期——高原期——突破期——發展期——平穩期。筆者從本地區、本省的種種情況看,認為現在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進入高原期。其主要標志是:(1)原有的教學體系和課程結構已經被打破。這是課程改革高原期區別于啟動期的主要標志。(2)《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方案仍停留在理念層次上,還沒有一個可操作的方案,新的實踐體系和結構尚未成形。這是課程改革高原期區別于突破期的主要標志。(3)實踐中的教育教學活動陷入困境,教學實踐者由充滿信心和憧憬變得迷惘、困惑。成功與失敗、好與壞、有效果與沒效果的標準不再清晰。很多的體育教師不知道體育課到底該怎么上了。(4)改革實施者開始走向分化,開始出現多種主張并存的現象,而且暫時還看不出誰更有前途、更有道理,一線體育老師們更是無法選擇。(5)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一些人抓住改革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從理論高度做出深刻細致的分析。偏激者甚至懷疑改革本身,或者對改革叫停。(6)一些沒有預見到的困難開始出現,教學實際開始變得困難重重。理性地看,這一切都應該是在意料之中的,問題不是這些情況該不該出現,而是如何看待這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置。最為理智的做法是:提高預見性,充分肯定已經取得的改革進展,高度重視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嚴峻后果,大膽而慎重地調整甚至修改改革方案。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重要進展
第一,體育教學取向的調整在理論上是到位的。所謂教學取向,就是體育教學“走哪一條路”“走向哪里”這一類的問題,它的實質就是把體育當作什么來學習。傳統的體育教學實際上存在一種“身體訓練的模式”,即把體育課當作一門純粹的知識、技術的傳授和身體訓練來看待,把體育當作一種純粹的身體訓練體系來學習。這種取向是對體育課特殊性認識的不足。新課標根據三維健康觀,把體育課定位在“增進學生健康”上,認為體育課是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以運動技術技能為載體的實踐教學活動,體育課是教學生如何開展科學健身的實踐課。現在,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被廣大體育教師普遍接受,這是現代體育教育教學的重大轉變,具體體現在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根據三維健康觀設計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目標,這個五個方面目標的實質,不是目標范圍的擴大,而是對目標所依存的活動本身的性質的重新理解。
第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三維健康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全面貫穿。如果說,教學取向的調整是“朝向”的轉變,那么“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三維健康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全面貫穿則屬于實體的轉變。在課程改革以前,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普遍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教會學生一些運動技術,就是讓學生進行身體的練習,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體育新課程把“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三維健康觀全面貫穿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這將導致體育教學實體的轉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身體的健康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體育課是通過技術、技能這一載體的教學來全面達成五個方面目標的,這是一個更實在的層次。
第三,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得到全面調整。在新課程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技術的接受者,而是體育知識、技術學習的參與者。這標志著體育課程中學生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與此相關的師生關系問題跟著發生重大調整。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這種重大調整具體體現為學生主體地位的獲得。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形態中,學生是教學目標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過去,“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師讓給學生的,是教師在理性意義上為學生“維權”,而在新課程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上課的前提條件,是由體育課的本質要求決定的。
第四,體育學習方式的特殊性受到應有的重視。實際上,在體育新課標里,體育學習方式的改革主要并不是體現在對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強調上。這種強調是一般性的,是各學科共通的,它們在體育教學中的適用性和適用程度也是可以商榷的。在體育新課標中,關于體育學習方式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對感性學習的強調上。雖然新課標及相關的解讀文件中并沒有提出這一概念,但實際上體現了這一精神。例如對運動參與即“身體練習”體驗的強調、對學生興趣、情感、個性的強調,對創造性、主動性的強調,對運用能力的強調等等,這些都是對體育感性學習特征的揭示,是對體育學習方式的特殊性的全面認同。它實際上是承認在體育課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其他課程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是根本的,是非常重要的,這種不同的主要內容是體育課是以學生自身的身體練習實踐來感知、理解、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并在自身的身體練習實踐中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合作等來達成各種目標的。
三、體育課程改革出現的問題
1)體育課程改革的設計者、實施者、指導者,意識到“體育課程內容”是個問題,在課程標準層面上,這個問題也列入考慮和籌劃的范圍,如在“課程內容”的描述上有目標,且也有一些相應的規定即“達到該水平時學生將能夠”。“體育課程內容”具體體現在教材層面上,是《體育與健康》教材普遍缺乏“課程內容”“教學內容”意識。教材上有什么內容可教,應該教教材上的什么內容,教材內容內在的邏輯性、層次性、遞進性,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生成轉換關系等問題,由于體育學科知識的特殊性,在教材上還沒有能很好的體現出來。《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了目標統領教材,可新教材沒有從實質上保持與課標配套,更沒有體現出學習領域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配置問題。
2)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培訓,這一點已獲得大家的認同,但通觀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教師培訓,就是沒有關于“體育課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 等具體操作層面的培訓。廣大體育教師對目前很多培訓總有些隔靴搔癢之感。
3)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目前人們更多考慮的是評價方式和手段,雖然也要求從“評價內容”上作一些改革,但筆者認為太理想化,體系不健全,特別是對學的評價近乎紙上談兵,教師操作繁瑣或無法操作。
4)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與重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應該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的重新構建和調整。實際上,不管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不管是在體育課程層面還是在教學層面,不管是整個體育教學,還是一個模塊、一個單元、一節課,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學)什么”。在體育課程標準中,有相應的水平目標,也有達成這一目標應能夠……的描述,但技術似乎并不是我們要教和學的內容,運動技術是我們要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也就是說體育課要教的教學內容隱藏在運動技術、技能教學之中。體育運動中的技術作為學生身體練習的手段,它是被確定為教材之前就存在的,而它的教學價值,是它被作為教學材料為學生提供的如何處理信息的價值,是這些素材被選入教材之后才產生的。我們要關注教材的教學價值,因為它隱藏在教材的原生價值之后的,是需要開發的,是生成的。
四、《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當務之“要”是什么
筆者認為,體育課程內容的創新與重構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因為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術的素材是構建體育課程內容的前提。體育課程內容是由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術構成的,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術仍是體育課程內容的實體,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原原本本的搬來作為課程內容的,因此,作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主體的體育課程內容就必須有創新,必須進行重構。現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如何教運動技術,教到什么程度,哪些該教,哪些不該教,如何改造技術”等等,原因都在于此。
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基本保障是教師的專業發展。為了實現課程改革由高原期向突破期的推進,筆者認為當務之要是急需轉變我們的工作思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國家課程改革計劃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其基本思路是:理念上的更新——方案的設計——方案的執行。這是理念先行的,是理想化的。從課程改革的執行者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其基本思路是:自身的差距——現有的基本條件及面臨的問題——現實的可執行與可操作的方案。這是問題先行的,現實性的。我們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突破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暫時從理念的、理想的思想中脫出身來,專注于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專注于我們現在已經擁有的條件,專注于我們現在可以怎么做,我們有什么條件做什么。實際上,改革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的專業素質,因此,如果一個改革計劃因為教師的專業素質問題而不能得以實施,那首先說明該改革方案不切實際。當然任何改革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改革能否順利實施,不僅取決于改革方案的質量,也取決于在執行過程中,能否實實在在地解決改革中出現的許許多多的技術性的問題。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發展的態勢
第一,體育教育研究將以揭示體育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為主,并且將會深化到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質疑和反省。這個過程中,一些錯誤的觀念、方案和技術操作上的失誤不斷暴露,不斷得到糾正。但也有一些問題很難馬上得到糾正。廣大體育教師會在不斷的質疑、反省與批判中得到啟發,而一些清醒的研究者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兩個方面的力量匯合在一起,將對體育課程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從而使體育課程改革進入理性化軌道。
第二,專家的研究和廣大體育教師的探索形成社會化思潮,在多元化和理性化的指導思想下,體育課程改革方案進入實質性的修改與調整階段。這種修改與調整肯定會更多地考慮體育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更多地考慮可能性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更多地考慮必要性和理想狀況。在一些問題上是向前推進,例如體育課程內容問題、體育教學目標問題;但在另一些問題上,則會有妥協,有照顧現實情況地作出讓步,例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等。這種讓步是明確的,是期待來日的,也就是說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改革策略。
第三,在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方面會增加新的指標與內容。力求使學校、教師都方便操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7-9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3.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體育與健康(學生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5.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
6.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解讀 [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7.夏峰.要正確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j]. 中國學校體育,2006.7.
8.陳秀華,等.南通市《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實施的現狀及問題[J].體育教學,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