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鐵索橋
1.游戲背景:當紅軍來到一大河邊,河面大風大浪,沒有船只,只有被敵人抽去木板剩下幾根鐵鏈的鐵索橋,紅軍只有利用這幾根鐵鏈來通過大河。
2.游戲布置:利用云梯的穩定性,把兩根繩子上下分開,牢牢綁在云梯“腳”上,下面的繩子離地大概30cm,兩根繩子上下距離150cm左右。
3.游戲方法:學生腳踩在下面的繩子上,手抓住上面的繩子,慢慢向前移動,途中不能落下,否則算是“犧牲”。由此來感受一下當年紅軍過鐵索橋的艱辛(如圖1)。
二、大渡河
1.游戲背景:當紅軍來到大渡河邊,看著波濤洶涌的河面,沒有橋,沒有船只,最后在萬般努力下,弄到一條小船,部隊就靠這條小船過河。
2.游戲布置:很多學校都有裝球的移動球筐,這就是“小船”,在“船”的兩頭綁上長繩。
3.游戲方法:學生兩路縱隊相隔一段距離(距離和長繩的長度一樣)相對站立,“小船”放在一隊的排頭,里面坐上一個同學。對面的同學拉繩子把“小船”拉過去,這邊的同學拿住繩子,不要掉了繩子。當“小船”被拉至對面,里面的同學立即下來,這時這邊的同學開始拉繩子把空“船”來回,再上一個同學,由此來回運送“戰友過河”(如圖2)。
三、過雪山
1.游戲背景:紅軍經歷千辛萬苦來到大雪山前,面對茫茫高聳入云的大雪山,紅軍又開始了新的征程——翻越大雪山。
2.游戲布置:在滑梯光滑的一面,把繩子一端固定在滑梯的上面,再把繩子放在滑梯上。
3.游戲方法:學生位于滑梯的下面,第一個同學雙手緊握繩子,腳踩在滑梯上,利用繩子慢慢向上移動。教師在邊上注意保護(如圖3)。
四、跨懸崖
1.游戲背景:記得有一部戰爭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兩座懸崖之間僅有一段枯朽的樹木兩連,根本不能行走,但又必須過懸崖去完成任務。剛好對面有棵松樹,戰士想了個辦法把繩套套在對面的松樹上,這樣就形成了個簡單秋千,就可以蕩秋千跨過懸崖。
2.游戲布置:把長繩固定在爬竿頂端的鐵架上,就形成一個簡易的場景設施。
3.游戲方法:學生縱隊位于長繩的一邊,排頭手握繩子。要求學生必須要蕩過一定的距離才能著地。途中腳不能觸地,否則就算墜下“懸崖”(如圖4)。
五、救戰友
1.游戲背景:在戰爭中,很多戰友不幸被俘,大家想盡辦法,歷經艱難把戰友們從敵人手中救出。
2.游戲布置:用長繩綁住一個呼啦圈,在“我方戰區”和“敵方戰區”之間間隔一定距離放置一個障礙物形成營救戰友途中的困難。
3.游戲方法:學生成兩路縱隊相距一定距離面對站立,中間設置三個障礙物。游戲開始,其中一隊排頭用呼啦圈套住第一個障礙物,套住了就前進至第一個障礙物,沒套住就把呼啦圈收回再繼續套,直至套住。當達到第三個障礙物時,就套你要營救的“戰友”。套住后,背起“戰友”跑回“我方戰區”,接著第二個出發,依次類推,直至結束(如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