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對抗中技戰術技巧的運用,在現代足球競技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青少年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階段,對他們的對抗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就要求有一定的針對性。那么,怎樣才能通過訓練更好的提高青少年在足球運動中的對抗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將游戲與訓練有效地融為一體,既能夠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又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戰對抗能力。有鑒于此,我總結了一些訓練方法,希望能夠對青少年足球訓練以及中小學足球教學有所參考。
一、護球與破壞
1.練習方法
方法一:兩人一組,球放在場地一點不動,一人用身體保護住球并依住對手,使球始終在自己的控制范圍內而另一個人通過假動作、轉身、擺脫、偷襲等合理的足球對抗動作力爭把球踢到或破壞掉。
要求:
1)護球的學生不能碰到球,應通過降低重心、卡位、封擋等合理動作把對方頂出能踢到球的危險范圍。
2)雙方必須運用合理的足球身體對抗動作,推、拉、拽等都是不允許的。
方法二:兩人一組在大約長5m、寬5m的范圍內,一人運球并半側身頂住對手,在運球的同時還要護住球防止對手踢到球或破壞掉球。而另一個人通過假動作、轉身、擺脫、偷襲等合理的足球對抗動作力爭把球踢出規定區域或把球斷下來。
要求:
1)運護球的同學不能把球運出規定的區域,否則為失敗。
2)雙方必須運用合理的足球對抗動作,搶球的同學應力爭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球破壞掉或斷球。
2.評析
本練習主要是培養學生在有球的情況下,如何運用身體掩護、卡位、雙腳技術的配合與運用、預判等實戰要求,提高學生在對抗中保護球的能力,從而達到在實戰中即使被對手逼到邊路或者在空間很小的情況下也能很好的控制住球甚至造成對方逼搶的犯規。方法一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身體對抗能力、運用身體掩護卡位的能力、對抗中的力量與反應能力等,而方法二則突出了學生在保護球的對抗中,根據對手的搶截情況做出合理的運、護球動作。
二、進攻與防守
1.練習方法
在規定的半場內,安排守門員一名(只允許守門員在球門區內活動),在中圈,兩人或三人一組背向進攻方向分別站在教師兩側,由老師把球拋出后學生轉身搶球,誰搶到球誰進攻,沒有搶到球的則防守,在此攻防過程中,如果最早沒有搶到球的學生,通過防守成功的把球搶下來,那么進攻隊員馬上防守,防守隊員轉變為進攻隊員,依此類推,直到射門球進或球出界或球被守門員完全拿到。
要求:
1)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可以規定允許射門的范圍,例如:球進入罰球區才能射門或者球進入球門區才允許射門等。
2)學生完成一輪后,應對學生所運用的攻防技巧進行總結,對下一輪練習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2.評析
本練習具有較強的實戰對抗性。主要培養學生的攻防技巧連續合理的運用、進攻與防守的轉換速率、對球的判斷與站位技巧、補射意識、單刀球能力的把握等,另外對提高學生利用合理沖撞規則的合理運用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運球與破壞
1.練習方法
10到15人一組,每人一球,在中圈內運球,在運球的同時允許去破壞別人的腳下球,球被破壞到圈外的,同時球被踢出中圈外的運球人也自動離圈。
要求:
1)不允許在無球的情況下,去破壞別人的腳下球。
2)最后,在中圈僅剩下一名運球者為練習單元結束。
2.評析
本練習要求隊員在對抗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提高隊員在直線和曲線運球過程中的急停、變向、加速、掩護等技巧的綜合運用,并且能夠“一心二用”。
四、“籠式”足球二對二
1.練習方法
畫出(或用標識桶)約長16m、寬12m的場地,球門為2~3m,二對二進行比賽。安排學生事先在場外多準備些球,隨時把比賽中踢出場外或出界的球扔進場內,使球不中斷,就像在籠子里比賽一樣,以5~15分鐘為一單元,進球多為勝者。
要求:
1)如果沒有專業的小球門,可以要求只有地滾球射進球門才有效。
2)如果有用圍欄圍起來的小足球場或排、籃球場那就更有籠式足球的味道了,在圍欄里沒有界內與界外,不用隨時換球,可以根據場地的大小增加比賽的人數,例如:三對三,四對四等。
2.評析
本練習具有“野蠻”的魅力以及較強的團隊競爭性,主要培養學生連續作戰的能力、兩人或多人技戰術配合的能力,兩人或多人防守補位的能力。另外,對提高學生的持久力以及旺盛的斗志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根據不同的授課對象,不同教學要求以及不同的教學目的,通過靈活運用以上訓練方法,可以演變出很多的訓練方式。如果加入一些獎勵制度,就會使練習更有趣味與娛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