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刊2006年第4期中徐斌老師的《擲界外球能否直接投籃》一文,感觸頗多。首先為徐斌老師的這種創新思維深表佩服。筆者是一名國家一級籃球裁判員,對籃球規則也可以說是略知一二,每年都要擔當數十場各級籃球比賽的臨場執法工作。但看到徐老師的這篇文章后,思量再三,又與多位資深裁判員反復商討論證后,我認為,從保證規則嚴密性和完整性,從更好地促進籃球運動健康有序的發展角度來看,擲界外球還是不能直接投籃為好。理由如下:
一、不利于保證籃球規則的嚴密性和完整性
2004年版《籃球規則》第四章第9條中的第2條明確指出“擲球入界后,當球觸及一名場上隊員或被場上隊員合法觸及時所有其它的節開始。”第17-3-1條中又明確規定“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不應直接使球進入球籃。”之所以作出上述規定是從規則的整體性而言的。比賽是在規定時間,規定場地,規定人員,規定規則的前提下進行的。球一旦觸及場外(包括邊線和端線)即為死球,也就是界外球。處于被投擲入界狀態的球是界外球,界外球不能直接投籃得分是規則中最基本的理論常識。如果被允許,將破壞規則的完整性和嚴密性,并使裁判員在臨場操作上也無所適從。允許此規則的運用將使比賽場地的界限無邊化,這是從理論和實踐上都行不通的。
二、不利于促進籃球運動健康有序的發展
任何規則的修改和增減都是在多年比賽中被證明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以更加合理、更加科學、更加流暢為基本準則的。如果規則中允許擲界外球能直接投籃,從某些方面來說對籃球的技、戰術健康發展并非有利。
1. 畸化了籃球的基本技術。現代籃球比賽的突出特點是強對抗、快速度、高準確性和更富于藝術性。運動員為了能更好的贏得比賽的勝利,只能通過更加刻苦的訓練,加上大量的比賽經驗積累來實現。如果擲界外球能直接投籃,尤其是前場邊線處的擲界外球,在沒有防守的情況下(防守是不能出界的),對于職業運動員來說,投籃得分并非難事。由于它是一種高效的得分手段,相應的,各隊肯定會著力培養這類遠距離投籃的高手。那么在比賽中觀眾將會看到更多的遠投,而精彩的運球上籃、突破分球、急停跳投等將大大減少,隊員也不再用刻苦練習這些基本技術,這些基本技術將會弱化,使籃球運動的技術性變得更加單調。
2. 淡化了籃球的基本戰術。現代籃球比賽的戰術修養與比重越來越重要,通過進攻與防守中隊員間合理有效的配合,比賽的魅力也彰顯無窮,尤其是經典比賽中的經典戰術。如比賽所剩時間僅為數秒時,進攻方與防守方通過連續配合,或進攻得分反超取勝,或防守成功保持勝果,給觀眾帶來的是津津樂道、永不磨滅的記憶。但如果允許值界外球能直接投籃,將使戰術布置變的無足輕重。教練員只需安排一名超級投手在界外從容投籃得分即可,防守方將無可奈何,只能望球興嘆,比賽的懸念與精彩度將大打折扣。此舉也勢必使籃球比賽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當然上述觀點也僅代表我個人意見,規則的變化是永無止境和不可預測的,我不敢妄言。本著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也敬請徐斌老師及其他專家與同行不吝賜教,多加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