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前奏曲,也是教師結合教材在教育思想、教學方式與方法上的具體體現。
當一個教學目標和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內容載體——教材被確定以后,自然就要設計一個符合這一目標內容的教學程序,然后再根據各段程序的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這一方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案”。教案是實現和連接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效果的生命線,制定出科學合理實用的教案,是我們廣大教師重視教育工作與實施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現我市各中小學校對此已相當的高度重視,在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備好課的同時,基本都履行了定期檢查教案制度,即由教務處負責檢查,然后蓋上教務處印章,并落上檢查日期,這對教師按章實施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但我們也看到,許多學校檢查教案較流于形式,檢查不夠具體,不夠科學,激勵機制不強,只注重了數量和有無,而未重視質量及效果,檢查人員也不夠專業,對檢查教案缺乏相應的機制和有力的措施,更缺乏研究與指導。針對以上狀況,筆者就我市各中小學校如何檢查體育學科教案談一點看法:
一、檢查學科教案要得法
檢查學科教案要得法,就是要有相對的檢查機制,應制定出檢查要點及方案,針對性要強,要科學合理,注重實效。檢查時教務處應指派相關學科的骨干教師協助進行把關檢查。檢查學科教案可為以下八個方面:
1)是否遵循了課改的理念,是否遵循了學科課程標準。
2)是否體現了校本的特征,并與學期教學計劃相吻合。
3)教學目標任務是否明確。
4)是否遵循了學科教學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注重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程序明朗,完整,簡練實用可操作。
5)解決重點、難點的有效教法是否得當。
6)啟發、激勵與評價是否科學合理,是否以人為本面向全體。
7)學生的課業負擔量是否恰當。
8)促進學生學習與增長知識,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措施如何。
二、檢查教案要能促進備課與教學的提高
學校檢查教案即是一種形式,又是一種目的。形式完善學校的教學管理,督促教師認真履行教學常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目的是不斷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與教學研究的能力,提高對各教材教法的思維體系,以此優化教學。可以這樣說,要上出一節好課,只有在教師高度重視、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因此,學校在檢查教案時要盡量避免只重有無,而不看重質量與效果的局面。要在檢查中提出必要的要求與建議,對達不到要求的教案應要求重寫,并對備課與教學作適當的跟蹤調查,以促進備、教結合。這樣,便可避免一些教師備課草率從事,備教脫節的狀況。
三、檢查教案要促進交流與學習
檢查與提高教案質量的有力舉措在于學校建立完善而科學合理的檢評機制。學校應把好的和特別有創新意識的教案在學科組內及學校組與組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學習與評議,要把備好課與上好課作為校本教研與教研活動中研究的常規主題之一,要促進教師善于研究教材、教法,備好教案,并不斷優化教案與教學。要把自己的教案被動地被學校檢查變為主動地要學校及專家和老師們檢查。學校應對長期備課認真、備課較好的教師提出表彰,并將好的教案收集存檔,以利老師們隨時檢閱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