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課標下科學有效的進行運動技能教學,是當前急待解決的熱點問題。新課程實驗三年多來,我們著重在這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與探索,提煉了以下幾方面的新教法。
一、關注學生學習“近區”
“體育源于生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指出,選擇教材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于生活實際中出現的知識點,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從學生身邊的事、身邊的人、身邊的物著手,挖掘學生生活中的內容引入課堂。因為是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物,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有興趣,能迅速激發起學生想親自體驗一番的學習沖動,在饒有興趣的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技能。我們的一位老師利用生活中的掃把創設了《快樂掃把球》的課例,從“垃圾分類”、“回收垃圾”入手,體驗“掃把”的本質功能——“清掃”,然后拓寬“掃把”的功能,展開“學練掃把球”的教學,在快樂的體驗中學會了“掃把球”的傳球、接球、運球和射門的技術和技能。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是學習的最好老師,也是學習成功的內在驅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是很難持久的。時尚運動因其興趣性、動感性、變化性強的特點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們去積極參與,為什么體育教學中就不能把那些技術性、復雜性和系統性強的競技項目變成趣味運動呢?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只要喚起學生好動的意識,激發起學生的運動興趣,他們就會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對所學內容也就愿學、樂學、好學,掌握技能就能水到渠成。譬如,前面提到“快樂掃把球”就是競技曲棍球的雛影,因為融入了“快樂”與“掃把”,使得學生的學練過程興趣盎然,意猶味盡,技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
三、游戲輔助技能教學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運動之一。游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在體育教學中,正確運用游戲輔助技能教學,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樂,在玩樂中學練,在學練中掌握技能。我們的一位教師把枯燥的投擲教材游戲化,設計了《絕地大反擊》的主題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游戲與玩樂中學習投擲技術。一開始,讓學生自主練習,嘗試體驗,引出投擲課題。在教授投擲的過程中,又設計了幾個游戲情節,環環緊扣,層層推進,把動作技能在游戲中一步一步的滲透進去,不知不覺中自然地達成技能目標。第一步抓手投擲,建立甩腕概念;第二步跪蹲投擲,體會快速揮臂;第三是原地投擲不同高度的移動的標志物,體驗完整動作技術。第四是游戲“絕地大反擊”,鞏固技術和熟練運用。第五是“贈送小禮物”,在成功學習的基礎上使投擲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四、創設問題誘發探究體驗
有問題才會思考,有思考才會去探究體驗,有探究體驗才會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問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求知的欲望,在探究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更為主動地學習、更加智慧地學習、更有興趣地學習。記得北京的一位著名特級教師教小學生前滾翻的經典案例。首先提出第一個問題:“人在低頭的時候怎樣才能看到天?”小朋友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迸發出來,紛紛嘗試、體驗,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低頭團身從胯下看。第二個問題:“站在墊子后面的人怎樣才能快速坐到墊上?”請一位學生與老師比賽:學生快速跑到墊子上坐下,教師則做了一個前滾翻坐在墊子上。顯然教師勝了!這個案例中教師以二個問題誘發學生探究學習,很自然地突破了技能教學的障礙,輕松學會前滾翻。
五、新舊聯系實現技能遷移
知識有其內在的嚴密的邏輯性,新的知識常常與舊的知識(已知的知識)相聯系,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在學習新技能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就能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技能遷移效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復習與回憶舊知識、舊技能的基礎上,引出新知識、新技能,并盡量突出知識、技能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新舊知識、技能的共同因素,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識、技能,使前面的學習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對新技能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如教授《技巧魚躍前滾翻》一課時,首先肯定、鞏固前滾翻的學習成果,溫故前滾翻的技能要求,轉而誘導學生在成功完成前滾翻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漂亮的魚躍動作,使新舊知識溝通起來,既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又起到了促使學生求新知的作用,實現技能的遷移。
六、簡化運動規則和技術要求
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直接搬用的競技運動純技術教學模式,忽視了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使體育課變成了專業訓練課。如在急行跳遠教學中,教師首先從助跑教起,而助跑的步點又是助跑的必教環節。教學實踐中僅僅靠幾節體育課就讓學生準確踏上起跳板是不現實的,即便是專業運動員也不可能確保100%準確踏上起跳板。正是這塊標準的起跳板,學生在快速助跑過程中,一旦接近起跳板時就會本能地放慢速度,學生怕踏不上起跳板,形成一種心理障礙,扼制了學生在快速助跑中起跳的跳躍技能發展,出現了教師教不好、學生學不會的現象,也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練的積極性。我們認為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定位應突出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因此,在急行跳遠教學中,教師只要把起跳技術和快速助跑的節奏傳授給學生,加寬起跳區域,從20cm加寬至50cm,甚至可以更寬,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學習的成功感,激發學生“挑戰自己、超越自我”的潛能和繼續學習的欲望。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又有利于學生的運動能力發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