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緒治療是心理咨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是本世紀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在美國創(chuàng)立的,是認知心理治療中的一種療法。認知性的家庭作業(yè)是合理情緒治療常用的方法,而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就是認知性的家庭作業(yè)的一種形式。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這種形式改變學生的不合理觀念,建立合理的信念,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好的效果。
合理情緒治療的基本理論主要為ABC理論,在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fā)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即信念(Beliefs),C代表個體的情緒反應可行為結果(Consequences)。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是外部誘發(fā)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結果C,但ABC理論認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繼A發(fā)生之后,個體會對A產生某種看法,做出某種解釋和評價,從而產生關于A的某些觀念B。雖然這一過程因自動化而不經常為人所意識,但正是由這個過程所產生的B,才是引起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直接原因。換句話說膽怯、恐懼、緊張等情緒結果C不是由所發(fā)生的事情A直接引起,而是由想法B所產生。例如,一位同學在跳山羊練習時(A),總是不敢試跳(C),在這里跳山羊這一事件不會直接導致學生跳不過去,而害怕在跳山羊時摔下來或認為自己跳不過去或認為自己的跳姿太狼狽會被人嘲笑或怕遭到老師的批評等等,這些恐懼、膽怯、緊張等心理(B)才使這位同學不能完成練習。
RSA以ABC理論為基礎,讓學生自己進行ABCDE工作的過程,①讓學生寫出事件A和結果C;②寫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B;③寫出自己對不合理信念B的駁斥即D;④寫出新觀念。這里重點要以D即與不合理信念的辯論為主。
以耐久跑(1000m)練習為例,在課堂上經過資料收集和整理,了解到該生主要是由于不合理信念造成精神萎靡、走走跑跑、出工不出力,通過向該生解說ABC理論,使這位學生能夠接受這種理論(主要通過事例解釋)及教師對他問題的解釋。告訴學生回去后做認知性的家庭作業(yè)即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主要完成D、E,A、B、C在與老師交談后已經列出。
范例:
事件A:1000m耐久跑練習。
結果C:精神萎靡、走走跑跑、出工不出力。
信念B:1000m不是中考項目,沒必要死命地練。
駁斥D:
①1000m不是中考項目難道我就不練了嗎?難道我要做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嗎?
②中考是體力與智力的比拼,很多同學由于身體健康原因在中考中失利,1000m雖不是中考項目,但它是鍛煉身體的好項目,難道我要放棄這樣的鍛煉機會嗎?難道我要輸給其他同學?
③老師做這樣的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難道我一定要老師告訴我練習的意義,我才認真對待嗎?
④如果我不認真跑,他也不認真跑,大家都不認真跑,老師怎么上課,我們平時都說要敬重老師,這樣做絕對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新觀念E:
①1000m雖不是中考項目,但它對中考項目肯定有促進作用,我應該認真對待。
②我要通過鍛煉來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為中考作身體上的準備,所以我現在要利用時間來鍛煉身體,現在老師為我創(chuàng)造了這個條件,我要好好地練。
③老師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他安排這樣的練習項目肯定是從我們的利益出發(fā),為我們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④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應該尊重老師,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
以上是合理自我分析報告的范例,經過實踐運用在初中高年級、高中低年級的效果比較明顯。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情況,合理地運用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改變他們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讓他們在遭遇同樣的困境時能夠及時地擺脫出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