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編輯 王文生 電子信箱wangwensheng@cipe.net.cn
1.江蘇省沛縣馬紅梅教師:王教授:現在新課程強調目標統領內容,那么,在制訂課時教學計劃時,究竟是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還是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
王教授: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我個人以為,這一點正是新課程與以前實施《教學大綱》的最大區別。因為就現行新課程標準而言,只給出了課程目標,即體育課程要促進學生運動興趣、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5個方面的提升,至于選用哪些教學內容來實現,就是體育教師的事情了。而在新課程實施前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則完全不同,即教學內容是統一規定的,體育教師只能夠根據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任務的達成。
所謂“課時教學計劃”實際上是體育教師針對某一節具體的體育課而作出的預先設計。因此,在制定課時教學計劃時,體育教師就要根據上課的時間、學生的年齡與性別特點、班級人數的多少、場地器材設備的狀況等,確定出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包含哪些?重點突出哪一點?然后,再從龐大的體育教學內容庫中篩選出最適合本次課教學目標得以達成的內容。
2.浙江省仙居縣姜毅教師:王教授:你好!請問體育教育的立足點是什么?新課程教學的切入點是什么?
王教授:國際奧委會前任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在《奧林匹克回憶》一書中講到:“體育是友誼,體育是健康,體育是教育,體育是一所學校,體育就是生命。”那么,我以為體育教育的立足點就應該是為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增進各民族的友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競爭精神服務。
在當前學生體質持續下降的嚴峻形勢面前,我認為新課程的教學應該從兩個方面切入:第一,切實喚醒各級學校領導以及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和理解體育運動的價值,從而為保證新課程落到實處創設良好的學校與家庭環境。第二,體育教師要有“本事”把學生吸引到體育課堂之中,并使學生每次體育課都能夠動動“筋骨”、出點汗等。
3.江蘇省沛縣劉洪教師:在韻律舞蹈教學中,如何解決小學高年級男、女生之間互相配合時的羞澀心理?
王教授:著名心理學家菲力普·斯登弗爾德認為:“羞澀是指一個人由于小心謹慎、膽怯或者缺乏自信而憚于交往的一種心理現象。”
從性心理角度來看,青少年性心理發展包括三個階段,即疏遠期、愛慕期和戀愛期。小學高年級一般大致屬于疏遠期,即在性意識萌芽的初期,常常以否定的形式表現出來。此時的小學生開始關注異性,但表現為男女之間的對抗、排斥,與異性關系密切者會受到同伴的嘲諷等。
基于此,你首先要弄清楚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羞澀心理”的主要原因,即學生是因為膽怯,還是因為缺乏自信或其他?然后,再施以針對性的教法。
至于說到解決方法,我以為既有一般性方法,又有針對性方法。所謂一般性方法是指在“疏遠期”當男女學生之間出現了對抗、排斥等羞澀心理傾向或行為時采用的解決方法;所謂針對性方法是指針對某一具體的羞澀心理傾向或行為而采用的解決方法。
體育教學中克服“羞澀心理”的方法主要有:
1.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有利于男女學生共同學習的體育教學內容,使學生養成男女生協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習慣,從而盡可能避免或較少在“疏遠期”出現“與異性共同完成體育教學練習時會受到同伴嘲諷”現象。
2.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當某一學生動作完成不好時,就會聽到其他學生大喊“真笨”或嘲諷聲,如果在比賽時更是如此。可見,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是增強其自信心、消除羞澀心理的重要基礎。
3.要善于發揮“勇敢者”的積極作用。實際上,在一個班級中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很愛表現”,而且在異性面前更來勁。體育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引導和激發他們的個性特點,使其為男女生共同完成體育教學內容發揮帶頭作用。
4.安徽貴池農村中學教師zhao140523
@163.com:請問王教授: 近幾年來,一些地方和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中對中考體育漠不關心,如將中考體育完全下放到學生本校,由任課教師組織考試;考試體育成績在中考錄取中不計入升學總分;滯考、停考,甚至呼喊取消中考體育。學校、學生及家長對體育關注大不如從前;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操場上很難看到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身影。另外,新課標規定初中每周3課時,據我所知,目前沒有那一所學校真的做到,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王教授:現階段學校體育工作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方面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不斷下滑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卻是眾多學校領導者和家長專注于學生的“升學”而對其體質健康現狀的漠不關心。
在當前獨生子女的教育中,體育不僅作為一種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的作用沒有發揮好,而且體育作為一種促進相互理解的工具,具有把年輕人動員起來的力量,以及培養一個人從小就善于直面困難、勇于迎接挑戰、善待他人、樂于助人和獨立精神等價值還沒有被絕大多數民眾以及學校領導者,特別是學生家長所認識或被忽視。
說實話,每每看到教育部公布出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大學生和中學生軍訓暈倒以及校園自殺等等報道時,我不知道相關的學校,特別是學生家長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或者說能否從中找到真正的原因與消除杜絕的辦法?但是有一點我以為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如果忽視,甚至漠視了健康生命的人生,學校教育又何談培養了合格人才?家長又何以實現“望兒成龍、盼女為鳳”的“宏愿”?!
當然,就目前面臨的學生體質健康不斷下滑、心理問題日益繁雜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并非是體育教學和體育教師單方面就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才能夠見效的。其中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視的。
5.江蘇省沛縣實驗小學劉洪:如何提高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
王教授:教師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形體語言以及表情、眼神等等。體育教師語言藝術的提升可以從以下方面:
1.語言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盡管體育術語是規范統一的,但是體育教師在運用時要根據不同地域的語言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講解和指導。我們以雙杠“分腿慢起肩倒立”為例:學生在學習初期常出現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低頭”,而且教師越喊“抬頭、抬頭”就學生越是低頭。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在正常體位發生改變之后就不知如何才能做到“抬頭”了。這時體育教師就不能只怪學生,要從自身的指導中找出解決這一問題辦法。我的經驗是只要體育教師把指導語“低頭”變為讓學生“看地面”,學生立馬就會把頭抬起來。
2.語言要有親和性。從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對象來看,往往一個學期要承擔好幾個年級的體育課。因此在對一年級學生教學時,體育教師就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語言形象化、“兒歌化”;而對小學高年級或初中學生教學時,就要盡可能使用貼近這一群體的習慣語言。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能夠使學生感到親切時,學生往往就會因教師而喜歡上這門課程。
3.要善用形體語言。示范動作是體育教學中最直觀、最形象、最能夠喚起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形體語言。體育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體育教師的示范動作越熟練、越輕松、越優美的,就越容易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同時吸引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最便捷。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發揮動作示范的作用。
6.江蘇省沛縣第二中學丁梁。如何正確引導癡迷運動的學生文體并舉全面發展?
王教授: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有關人類智力的理論,即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作產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并以此認識提出了他的關于智力的性質及其結構。他認為,智力的基本結構也是多元的,即智力不是以整合方式存在著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著的一組智力。在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主要包含著:一是語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指的是掌握并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數學-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指的是邏輯推理、數學運算以及科學分析方面的能力;三是音樂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指感覺、欣賞、演奏、歌唱、創作音樂的能力;四是身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指運用全身或身體的某一部分,解決問題或創造作品的能力;五是空間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指針對所觀察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模型或圖像從而加以運用的能力;六是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指了解他人,與人合作的能力;七是自我認識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指自知、自處、深入理解(understand)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八是自然觀察者智能,是指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九是存在智能(existentialintelligence)。這9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基于此,在現階段絕大多數學校、學生及其家長專注于文化課成績的現實面前,“癡迷運動的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為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即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其優勢智能,同時也要大力開發其智能弱項,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對于你所說的“癡迷運動的學生”,首先要肯定他們的特長,繼而發揮他們的特長,并通過引導和啟發使其明確“運動技能”的持續提高僅靠四肢發達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科學文化知識)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北京西城區劉教師:王教授:您答疑的每一期我都認真看,很有收獲和啟發。我的問題是手倒立在促進身體健康方面有哪些作用?
王教授:體操是一個包含著很多運動項目的項目群,而且各個項目對人體的健身作用都有其獨特之處,尤其對于改善目前學生體質持續下降的主要指標有著積極價值。例如,雙杠對于鍛煉人體的支撐力量有良好的作用,單杠有利于懸垂能力的提高,跳躍對于促進人體的彈跳力發展很有幫助,而基本體操中的各種輕器械練習對于發展兒童少年的靈敏性、協調性以及合作性等非常有益。
至于要說“手倒立”這個具體的動作對于人體的健身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日本早稻田大學體育研究室的伊藤教授就發表過倒立對人體有積極作用的論文,而日本大學的名譽教授浜田精一先生還出版過一本名為《倒立學》的著作,詳細介紹了倒立對健康的益處。綜合不同學者的觀點可以看出:長期堅持手倒立練習,可以補充大腦供血,提高智力和反應能力,延緩衰老;另一方面,在運動專家看來,雖然手倒立的方法原始,但從人類進化學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種既健康又有效的健身方法。
所以,手倒立已成為適合各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健身方法,而且參與手倒立練習的人群也在不斷擴大。例如,2005 年7月14日,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波利斯市,由傳奇體操教練卡羅里、奧林匹克獎牌獲得者庫特尼-庫佩茲等帶領下,創造了一項1072人同時完成手倒立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