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克隆技術既可能給人類帶來福祉也可能帶來災難,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態度和看法。通過對兩類克隆的區分,對支持和反對克隆人的兩種觀點進行了分析比較,認為發展治療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是當前合理的應對方法。
關鍵詞:生殖性克隆;治療性克隆;倫理
中圖分類號:C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06)05-0076-04
人類克隆技術的出現,在科學界和全社會引發了一場大爭論。一方面,由于其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的不確定的抑或是災難性的后果,不少人視之為洪水猛獸而強烈反對;而另一方面,又由于人類克隆技術可能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的前景,人們對其寄予了無限的期望。
一、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區分
上世紀初,韋伯(H.J.Webber)創造了“克隆”這一詞,其含義指由單個祖先個體經過無性繁殖而產生的其他個體。由于該詞構詞簡短,容易發音,能清晰表達出準確的意思,因此這一術語很快得到學術界的認同并加以廣泛使用。事實上,克隆現象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比如單細胞生物通過無性繁殖復制自己,有些植物的根系或其他部位生成新的植物體都屬于克隆的范疇。然而這些現象遠未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人們關注的是人工技術的克隆。
根據研究水平的不同,人工克隆又可分為基因克隆、細胞克隆和個體克隆三種。基因克隆是指在分子(DNA)水平上獲得或增殖大量的相同基因及其表達產物,比如通過染色體步移技術、PCR擴增技術等都能得到分子克隆。細胞克隆則指通過細胞培養技術等手段獲得大量相同的細胞。個體克隆則是經過一系列的操作產生一個或多個與親代完全相同的個體,這種克隆所用的生物材料可能是一個細胞,也可能是部分組織。根據對象的不同,個體克隆又可分為微生物克隆、植物克隆和動物克隆。前兩者技術難度較低,開展較早,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且不涉及復雜的倫理問題,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接受。而克隆動物的誕生,因為其引出了人類克隆的問題,所以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人們通常所講的人類克隆技術包括兩類,一類是以治療為目的的治療性克隆,另一類是以克隆人為目的的生殖性克隆。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原理相同,即將體細胞的細胞核與卵細胞核置換,發展成為新的胚胎干細胞,這樣,新的干細胞中所帶的就是體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然而,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兩者的目的不同,在治療性克隆中,科學家希望通過胚胎干細胞誘導分化出所需要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然后用它們去治病救人,而生殖性克隆則是以產生出克隆人為目的;其次,兩者進行的過程也不相同,治療性克隆是在體外進行,而生殖性克隆則必須把克隆胚胎植入母體;再次,兩者對胚胎的操作時間也有比較嚴格的界限,治療性克隆不超過胚胎發育的第14天,而生殖性克隆則是直至其出生。可見,兩類克隆的目的和操作過程是不一樣的,而對于解決雙方爭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兩類克隆的最終“產品”不同:治療性克隆得到的是細胞、組織或器官;而生殖性克隆則要得到的是生理意義上完整的個人。
二、反對克隆人發展的觀點
克隆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克隆人”即將誕生的說法,在沒有做好任何心理準備的社會中引起子極大的恐慌,一些科學家、倫理學家、宗教組織和政府擔心這種技術可能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后果,于是都提出各自的理由反對克隆人的發展。他們的理由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人類克隆技術可能破壞基因的遺傳多樣性機制
基因的多樣性是物種得以進化適應環境的源泉所在,人類傳統生育方式保證了不同基因組之間重新組合的可能性。通過基因組的重新組合和變異產生出新的基因類型,為人類的進化過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使人類得以在選擇之下更加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要求。同時,基因重組和突變的隨機性,保證人類不被別有用心的人操縱走向某一特定方向。如果基因組相同的克隆人大量出現,勢必破壞了這種多樣性,從而降低了人類對多種環境的適應性。由于環境是多變的,這樣就增加了人類生存的風險。舉例來講,如果出現了某種對克隆人這一特定基因型易感染的疾病,這部分人將面臨滅頂之災。基因型的單一化在生物進化上是一種倒退,即使是被認為非常優秀的基因型也很難適應所有的環境。
2.人類克隆技術可能將使人的尊嚴和價值蕩然無存
克隆人的過程中涉及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問題。對于克隆人來講,人能被“制造”這件事本身就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褻瀆,而這種目的的克隆還要把人當作工具和手段,許多組織對此都大加反對。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在1997年的決議中認為,“克隆體必將構成對人類尊嚴的侵犯,他將不再被視為一種目的而成為一種手段,我們不再稱其為人,而將其視為一種可供操作的物件”。世界醫學協會也堅決反對克隆人計劃,認為把克隆技術用于人類自己有悖于價值、倫理和道德原則。
3.克隆人的社會定位困難
通過克隆技術產生的孩子缺少先天性的歸屬感,缺乏父親和母親給予的親情,甚至有人把克隆人當作另類來看待。在家庭中,克隆人的地位也非常尷尬。假定一對夫婦使用丈夫的遺傳物質克隆了一個小男孩,那妻子是這個小男孩的生身母親嗎?如果說是,小男孩并不帶有她的遺傳物質。而要說不是,他確是她所生。而對于丈夫來講呢?小男孩是他兒子呢,還是另一個他自己?對此,培育出“多莉”羊的維爾穆特(1an Wilmut)說:“我們三個人中的每個人,尤其是那個復制的我都將十分尷尬,因此,必須堅決反對克隆人。”克隆人的出現,使世代的秩序和個人身份的確立出了問題。這種秩序和定位是構成人和社會關系的基本部分(如果產生了混亂,人和社會的意義將發生偏移)。另外,當克隆人在社會上與人相處時,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可能在心理上產生孤獨感、恐懼感和絕望感,造成新的社會問題。
4.人類克隆技術可能對社會觀念造成極大的沖擊
人類的生殖本來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在此基礎上人們形成了一定的婚姻、家庭、宗教和性觀念。如果用克隆技術繁殖后代,不需要兩性關系參與,那婚姻、家庭、宗教和性觀念等勢必發生變化。尤其是像在某些重視家庭、后代等問題的國度里,重建婚姻、家庭以及性觀念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5.克隆人的過程風險很高
目前克隆動物的實驗處于初始階段,理論和技術都不成熟。在理論上,分化的體細胞克隆對遺傳物質重編(細胞核內所有或大部分基因關閉,細胞重新恢復全能性的過程)的機理還不清楚;克隆動物是否會記住供體細胞的年齡,克隆動物的連續后代是否會累積突變基因,以及在克隆過程中胞質線粒體所起的遺傳作用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在實踐中,存在著低著床率、高流產率的問題,維爾穆特研究組在培育“多莉”(Doily)羊的實驗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細胞,僅獲得了“多莉”這一只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時進行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和胚胎細胞的克隆實驗的成功率也分別只有1.7%和1.1%。此外,生出的許多個體表現出生理缺陷或畸形…。如果用人體來做實驗,可能伴隨著大量的流產問題,將給這些婦女帶來痛苦和傷害;也可能克隆出比例很高的不正常人,比如怪胎,生理上有遺傳缺陷的人,這些不幸的事情事先難以預測和阻止。這有違醫學試驗中的無傷原則。
6.法律難題
克隆人可能造成許多法律難題。法律上的人必須是“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有人認為就是合乎自然規律出生的,具有自然屬性的人,克隆人屬于“自然人”嗎?具有“主體性”嗎?另外,對于遺傳繼承、家庭贍養等問題,目前的法律還無法處理解決。
基于以上理由,一些人要求全面禁止包括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在內的所有克隆人實驗。比如2001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禁止包括科學研究在內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行為議案。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拉美一些國家,要求全面禁止克隆人實驗的呼聲也很高。
反對全部人類克隆技術的觀點中也有強弱之分。最強烈的反對意見來自于包括天主教和反墮胎組織在內的一些勢力,他們不但堅決反對生殖性克隆,而且認為胚胎也是人,克隆人類胚胎并從中提取干細胞是故意制造生命、毀壞生命的行為,治療性克隆也同樣損害了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弱一些的意見認可治療性克隆研究本身及其帶來的好處,但由于其可能導致生殖性克隆的出現,所以也要反對。2001年在聯合國討論法國和德國提交的“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國際公約”草案文本時,美國代表就持這種觀點。
三、支持克隆人發展的理由
雖然有人極力反對克隆人研究,但由于克隆技術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利益和好處也是巨大的,所以,也有一些科學家、醫學工作者和一些科研或商業機構對克隆人具有極大的興趣,呼吁發展克隆人研究。他們的理由大致如下:
1.人類克隆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細胞生物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細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上世紀中葉,由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確立了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即生物體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帶有該種生物基因組的全部信息,在適當的條件下,有可能發育出整個生物體。但當時依然認為動物細胞分化程度較高,有個別類型的細胞再生出整個動物體幾乎是不可能的。克隆動物的出現打破了這種舊有的認識,是生命科學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在當今時代,人胚胎克隆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體分化發育的許多奧秘,比如細胞的分化機理,干細胞的維持機理等。這些研究可以為再生醫學的發展奠定理論墓礎。
2.人類克隆技術有利于克服免疫排斥
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識別“異己”成分,所以在細胞、組織、器官的移植過程中存在免疫排斥作用,移植過來的部分有可能受到本體的排斥而不能成活。這就大大增加了移植手術的風險性。通過克隆技術能夠產生來自于患者本身的細胞、組織、器官,和患者具有相同的免疫特征,可以為患者的免疫系統“識別”,從而不會產生排異反應,增加了移植手術的成功率。
3.人類克隆技術為醫療提供穩定的干細胞來源
克隆技術可以通過體細胞克隆出人類胚胎,再從中獲取所需要的干細胞,這為干細胞的獲得提供了一個穩定的來源。同時,獲得的這些干細胞也可以在體外進行傳代培養,這樣,在數量上也得到了保證。如果在醫學研究和治療的實踐中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胚胎干細胞,就可以在體外誘導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組織和器官供移植使用。到那時,血細胞、腦細胞、內臟和骨骼都可以通過干細胞培養的方法獲得,這無疑是白血病、帕金森氏綜合癥、心臟病等疾病患者的福音。
4.人類克隆技術為攻克遺傳疾病、癌癥等疑難病癥開辟了新的途徑
遺傳病是由基因所控制的,癌癥也是由于基因表達的紊亂引起的,這類疾病治愈的難度相當大。克隆技術在確定基因功能、診斷和預防遺傳疾病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并有可能為戰勝這些人類生命的殺手提供幫助。
5.人類克隆技術可以幫助不育夫婦獲得后代
安蒂諾里等宣稱她們克隆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不育夫婦獲得后代。支持克隆人研究(包括生殖性克隆)的觀點主要以個人的形式出現。比如,安蒂諾里就非常熱衷于克隆嬰兒的出生。中國著名科學家何祚庥先生也曾理性地表示支持克隆人研究,他認為技術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人類要學會控制自己,要利用科技的進步來為人類自身的發展謀福利。
四、生殖性克隆應當禁昌,治療性克隆需要發展
下面我們根據生殖性克隆和治療性克隆的區分,考慮支持和反對雙方提出的理由,分析其合理的發展路徑。
對于生殖性克隆來講,需要將胚胎植入母體并產生出克隆人,所以就有可能出現反對克隆人的觀點中提出的問題。比如克隆人的出現會破壞基因的遺傳多樣性機制,降低人類對多種環境的適應性,增加人類生存的風險;把人當作某種工具進行的克隆將使人的尊嚴和價值蕩然無存;克隆人出現后也會隨之產生克隆人的社會定位問題,同時也會對婚姻和生育等社會觀念造成極大的沖擊;克隆人從著床到分娩的過程中存在流產、死亡或產生怪胎等風險;克隆人產生后還會產生繼承、贍養等法律難題。雖然生殖性克隆也能為人類帶來利益,但和上述可能產生的問題相比,風險還是很高的。從目前情況來講,發展生殖性克隆是風險大于給人類所帶來的利益,甚至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是不可行的。
對于治療性克隆來講,由于其是在體外進行的,又不產生出克隆人,所以它根本不會產生以上提到的克隆人產生出來以后帶來的這些問題。但是,也有一些宗教和反墮胎組織認為治療性克隆也有損于人的價值和尊嚴,他們認為胚胎也是生命,也具有人格意義和人的尊嚴,對胚胎的人工操作有損于人的尊嚴,甚至是一種“謀殺”行動。這顯然是一種極端的看法。治療性克隆操作在體外進行,而且不超過胚胎發育的第14天,這時的胚胎充其量只是一個球狀的胚泡,沒有神經系統發育,不可能具有“感知覺”,更稱不上一個人格意義上的人,治療性克隆的操作并沒有損害人的尊嚴。而治療性克隆卻可以為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治療性克隆,研究人員可以對生物體分化發育的機理進行研究,比如細胞的分化機理,干細胞的維持機理等;通過治療性克隆可以培養來自于患者本身的細胞、組織、器官,增加移植手術的成功率;通過治療性克隆技術還可以獲得胚胎干細胞,在體外誘導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組織和器官供移植使用,到那時,白血病、帕金森氏綜合癥、心臟病等疾病的治愈就有了希望;治療性克隆在確定基因功能,診斷和預防遺傳疾病等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并為戰勝這些人類生命的殺手提供幫助。可見,發展治療性克隆既能給人類帶來利益,又不會產生生殖性克隆帶來的各種問題。總之,發展治療性克隆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這里還需要對反對治療性克隆的另一條理由進行反駁。持反對意見的人承認治療性克隆不會產生和生殖性克隆一樣的問題,但他們認為人們有可能將治療性克隆產生的胚胎植入人體,繼續發育,進而發展到生殖性克隆,所以要求禁止包括治療性克隆在內的所有克隆人研究。其實,任何技術都有可能被人用來做一些有損他人或社會利益的事,而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如按照這種邏輯,那么人類的所有技術恐怕都不能使用了。比如,能因為刀具可能用來殺人而禁止刀具生產嗎?顯然,這是因噎而廢食,況且,生殖性克隆是可以通過法律來加以約束禁止的。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殖性克隆和治療性克隆的過程以及產生的后果是不一樣的,兩者應當區別對待。事實上不少國家就是這樣做的。英國政府在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同時,2002年又發出了兩個許可證,準許科研人員進行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2003年聯合國的一次會議上,英國、中國、丹麥等十三個國家堅持認為應該把生殖性克隆和治療性克隆分別對待,不能允許損害人類尊嚴的生殖性克隆研究,但也不能因噎廢食而禁止可能造福人類的治療性克隆研究。人類克隆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發展得當,可能給人類和社會帶來利益和福祉,發展不得當,也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和混亂。發展治療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是目前合理的對策選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